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朱自煊一、屯溪老街概况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屯溪区。是旧城区中一条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深厚并富有传统特色的商业老街。黄山市原称徽州地区,南宋以来,境内商业活动有很大发展,尤其在明、清两代,徽商崛起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屯溪...  相似文献   

2.
《建筑》2016,(13)
正屯溪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旧城的中心地段,北面依山,南面傍水,中间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道。曾有民谣唱道:"屯溪美,屯溪美,一半街巷一半水。"这一半街巷指的就是屯溪老街,而一半水指的则是流经屯溪的横江、率水和新安江。由于老街位于三江汇流之处,所以有人誉为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具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屯溪老街就与北京的国子监街、苏  相似文献   

3.
传统商业街区旅游景观整治研究--以安徽屯溪老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必虎  党宁  吴冬青 《规划师》2004,20(11):17-20
近年来,安徽屯溪老街面临着旅游景观走向衰败的危机。屯溪老街景观整治以地方性、保护与整治相结合、综合整治、景观实体空间一体化为原则,以达到使老街景观没有视觉污染、合理布局、与徽文化相协调、拥有统一标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明 《城建档案》2006,(12):15-17
“三江索绕小蓬壶,宋式崇楼风格殊。水洗长街街畔水,人称活动上河图”,这便是描述黄山市屯溪老街的诗句。来到黄山市的中心城区,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到屯溪老街去转一转、看一看,看看这条老街有哪些特色风貌,有何吸引人之处。否则,与屯溪老街擦肩而过,不夸张地说,多少会有些遗憾。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1949年解放后曾改为人民路,1985年定名为“老街”。叫它老街,它是真的有些年头了,“元末明初,屯溪率口人程维宗在屯溪建造店房47间,用以招徕商贾,囤居客货商物”,这是目前可追溯屯溪老街形成历史的最早文字记载。明弘治四年(1491年),《休宁县志》中就已有“屯溪街”的名目记载。由此可见,屯溪老街的形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屯溪老街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镶嵌在青山绿水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率水,西起镇海桥,东至青春巷,全长1270米,精华部分853米,街宽6-7米,街道狭窄幽深、绵长,店铺林立,进退有序,或前店后坊,或前店后仓,或前店后住,马头墙层叠错落,砖木石雕,精雕细刻,赭色道面,古色古香,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是“国家历史保护街区”,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5.
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徽州传统商业文化的核心传承地,传统商业建筑作为老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发展是延续屯溪老街历史文化的基点。文章通过对屯溪老街传统商业建筑现状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从功能置换、空间重组、建筑外部界面重塑3个方面剖析基于"微更新"的屯溪老街传统商业建筑再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屯溪老街保护整治规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朱自煊 《城市规划》1994,18(1):29-34
由于严格遵循对历史地段采取保护、整治为主的原则,并长期实行规划与建筑设计密切配合的实施办法,屯溪老街历史风貌得以保存和更新,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在1985年规划基础上,最近又对屯溪老街保护规划进行了修订。本文对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方法、实施过程及整治效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屯溪老街是一条闻名的、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商业步行街。路面全用赭红石精筑而成,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错落有序,层楼叠致,一色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小青瓦、马头墙、古朴端庄,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徽派建筑特色。有"东方的古罗马"之称,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为了保护好这条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老街,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办公室,重点抓好老街的保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7)
文旅融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供了新动能,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黄山市屯溪老街为例,在分析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及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屯溪老街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亚迪翻译 《景观设计》2014,(2):J0028-J0033
该项目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这里有著名的黎阳老街;通过老大桥,其与横江东岸的屯溪老街形成连接,二者共同构成了徽州文化体验旅游一条街。该项目以黎阳老街改造为核心,配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商业休闲广场,突出黄山市本地的传统文化及其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以屯溪老街为例,梳理了老街的变迁历史及其功能空间的利用现状,以此分析老街在保护及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复兴理念,从以功能空间维护为前提保护传统风貌、以街区安全为基础丰富功能业态、梳理公共空间节点等三个方面探讨屯溪老街功能复兴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复兴提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旧城商业街开发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城商业街改造是都市复兴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旧城商业街的发展及其面临问题,从区域背景与自身特点和影响、改造模式、改造效果等方面比较国内旧城商业街不同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旧城商业街开发相结合的复合开发模式,并阐述了复合开发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孙思敏  吴颖  赵庆 《中外建筑》2014,(6):108-110
本文针对长沙老城区在旧城改造中所处的尴尬境地,通过对东到蔡锷中路,南到西湖路.西到湘江大道,北道五一大道,1.45km^2范围内的长沙老街区的调研走访,挖掘老街区特色。总结其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武汉天地和户部巷两个旧区改造案例的调研,从用地使用功能、街巷总体风貌、空间尺度格局以及景观环境等因素与长沙老街区进行对比分析,借鉴武汉天地与户部巷改造的成功经验并反思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对长沙老街巷街区改善与微循环处理等提出规划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起台湾的观光景点,各地的“老街”无疑是一道闪亮的风景线。无论是地处台湾北部面向太平洋的淡水老街,还是因一曲《鹿港小镇》而蜚声中外的鹿港老街,都成为了游人首选的地点。台湾的“老街”因其特有的古老韵味、生活气息的浓厚而成为台湾地区在地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台湾“老街”形成原因、建筑特色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调研探寻台湾地区对于街区整体保护与利用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城市记忆系统研究为基础,对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城市记忆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总结出相应的表现原则与策略,试图获得对五大道地区文化保护的有效积累。  相似文献   

15.
郭彬 《建筑与文化》2009,(11):88-89
目前老城区步行街的环境改造陷入了形象设计雷同、盲目追求高楼大厦等设计误区,致使改造后的步行街商业气氛过浓而缺乏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街道的环境文脉,造成了老城区传统商业环境人文质量的下降。本文以创造充满文化品位的步行街空间为根本出发点,从环境文脉出发,探讨了老城区步行街环境改造的相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纯明 《城市建筑》2014,(29):37-37
本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及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介绍及讨论了旧商业街道的历史意义,指出了旧商业的街道改造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对改造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邓飞 《山西建筑》2014,(19):151-15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锯齿形街沟在城市旧路改造中的应用情况,着重说明了锯齿形街沟的计算过程,阐述了雨水口和分水点的设置要点,指出在旧路改造工程中采用锯齿形街沟排除路表水,相对于调整道路纵坡方案更为经济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广西北海市老街建筑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其所处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对老街的选址、建筑通风、排水和细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合理性,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祁县老城东、西大街为例,通过对该地段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现状的调研,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初步设想,力求在保护更新的同时挖掘商业老街活力来源,使其再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many high-rise buildings and new districts have been built continuously. However, the old town of cities has gradually been forgotten by people and its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harsh. The old town usually has diversified space and func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ld town, the street canyon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ettlements is a public space where people communicate and do activities. Therefore, research on microclimate-based improvement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old tow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Six typical street canyons in the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of Beijing were selected for research to explor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eet canyon. Microclimate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solar radiation were measured on the spot in summer. These factors were combined with two microclimate assessment indexes of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 and 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 to evaluate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the analysis of the measured data, the mean value comparison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microclimate factor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Spatial layout of microclimate include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anyon, the ratio of the canyon height to canyon width, and green coverage of the canyon, and an in-depth study was made on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layout and the microclimate of the canyon.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sign of the street canyon in White Stupa Temple area,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spatial layout and microclimate improvement in the old town, so as to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residents in the old t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