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玫莹  刘聪 《城市住宅》2021,28(7):149-150
河南省古建筑中南阳社旗山陕会馆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较好、较有特色的建筑群.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由来、发展过程及运用的材料上.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及参阅相关文献历史书籍,对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空间与构成形式、建筑文化及其建筑材料的运用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聊城山陕会馆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献、现存实物及大量碑刻资料,进行实地调研,考证和分析会馆的建筑及建筑装饰,摒弃对建筑装饰内容的赘述,深究建筑装饰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论述聊城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山陕会馆作为清代会馆建筑的代表,介于官式建筑与私人建筑之间,其建筑雕刻的题材、手法、造型都与场所精神密切相关:礼祀性建筑的装饰以仙界题材为主,反映了民间信仰;实用性建筑的装饰则关注现世生活,具有世俗气息。山陕会馆的空间融合了祠庙与馆舍的特点,体现了新兴商业阶层的意志与追求,是清代民间建筑中的特例。  相似文献   

4.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南关九都东路南侧, 东傍廛河130M,南临洛河120M,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现存主要建筑有照壁、东西仪门、山门、舞楼、大殿、拜殿及东西穿房、配房等(图1)。主体建筑及整体格局基本完好,为中原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早期建筑群之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山门木构架的形制特点和矫正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建材》2015,(6):216-217
"脊兽装饰"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装饰部分,其造型丰富多彩、艺术形式优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的传统建筑上的瑰宝。李渡口村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城东北,距县城8 km,遗留着丰富的建筑文物,有"民间脊兽博物馆"的美称,据有关资料记载,其历史脉络从明清年代一直延续至今大约600年的历史,经过这烟雨飘摇600年的锤炼,其脊兽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本文以李渡口村古建筑脊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照片对比等方法,并参考大量的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从装饰艺术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古建筑装饰特点,来浅析李渡口村脊饰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30)
<正>"五脊六兽"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如宫殿、庙宇等)大型屋宇的外部装饰件的总称。它也用于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如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很多名胜古迹中,在有规格的古建筑屋脊上,经常会蹲坐着一排小动物雕像。无论种类、造型、数量或排列顺序,这些小雕像的存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五脊六兽"中的"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是镇脊之神兽:起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古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有装饰美,又有护脊之实效。  相似文献   

7.
聊城山陕会馆采取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维修保护方法,既实现了古建筑"修旧如旧",也保障了"益寿延年",真实全面地保存了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成为古建维修保护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徐凯歌 《现代装饰》2013,(6):137-138
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会馆的装饰雕刻刀法简练 , 造型淳朴厚重,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 , 从雕刻题材方面折射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人的崇商、崇儒、崇文和绅士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商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效果。其现状图如图1(a)所示。  相似文献   

10.
祠堂、村庙、戏台是山西传统村落中最常见的公共建筑。当山西商人在客地以"敦乡谊、崇信义、通商情"为目的建造会馆的时候,很自然地赋予了它家乡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和建筑形态特征。该文仅分析山西祠堂、村庙、戏台等公共建筑的文化精神在社旗山陕会馆中的体现,为研究社旗山陕会馆中建筑文化的融合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古城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已成为当今学术热点.山陕会馆是山陕两地商贾在扬州进行商贸活动的载体,是当今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以梯度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扬州山陕会馆建筑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针对其历史文化挖掘不足、保护区划不明确和展示利用方式欠佳等问题,提出山陕会馆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梯度保护策略,构建分类、多级保护方法,为同类型历史建筑提供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至12月,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中国一意大利合作洛阳山陕会馆部分古建筑保护项目中,古建筑彩画保护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间紧、任务重、管理繁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经过试验、研究采取了较为优化的保护措施,是中西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融合,是对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彩画保护的有益探索。为了更好地研究古建筑保护技术,探求其保护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笔者作为该保护项目的参加者,多年来定期到现场进行回访,跟踪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文化,并解释着文化。社旗山陕会馆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其中商业文化是最重要也是表现最为明显的文化之一,该文从会馆的建筑规模与等级、碑刻、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四方面阐释其中蕴含的商业文化,为社旗山陕会馆商业文化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双街古京杭运河西岸上.她座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成熟于乾隆十一年,以后逐年扩修,完善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整个建筑风格可用"精巧别致"一言以蔽之,其规模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不足5亩,更像一个略大些的院落.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共耗银60465.69两.当时会馆堪称是一首华美而凝练的清人绝唱.整个会馆布局紧凑,浑然一体,共有亭台楼榭、阁160余间.大小房间凡起脊及挑角正檐处均饰以龙兽、鸟吻,上百个柱基几乎都刻有花草鸟兽等装饰图案,木柱、石柱上雕刻的楹联,正楷行书兼备,阴锲阳刻融然一体,照壁、折壁上的人物、花鸟、山水等石刻栩栩如生,浮雕和精密木质额坊形神兼备,可谓富丽堂皇,精美绝伦.山陕商人的富甲天下以及不同风俗的欣赏品位由此可见一斑.它由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大殿、春秋阁等组成.  相似文献   

15.
柳枢 《城乡建设》2014,(10):94-95
正河南洛阳是一个文物古迹众多的地方,在这里旅游,你会有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这些名闻遐迩的著名景点,还有很多你从未听说过的古迹,但一睹芳容,便会被其吸引,甚至流连忘返。山陕会馆就是这么一处不被外人关注的地方。山陕会馆,光听名字就知道与山西人和陕西人有关。果  相似文献   

16.
董廷之 《城市开发》2011,(20):68-70
<正>一座城市,包罗万象,汇聚着人们历代传承的生活智慧,积淀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脉。聊城,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这片土地在古运河、东昌湖的滋润下,曾经留下"万货辐辏,江北一都会"的商业文明,现存的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建筑瑰宝,是当年繁华  相似文献   

17.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洛阳市九都路东段,始建于1711年,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商人集资兴建的社交公共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山陕甘会馆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建筑形制、空间营造方式等,探讨清代蕴含商业文化的会馆建筑空间营造方式,寻求会馆性质、功能、文化背景与建筑空间组织关系之间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9.
社旗山陕会馆春秋楼是会馆的重要建筑之一,在当地的古建筑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对春秋楼复原设计中作者通过调研深入了解春秋楼、刀楼与印楼的历史概况,建筑构造与风格,依据文献资料,参考类似建筑对春秋楼及其附属建筑进行复原设计。在现有条件下,为了尽可能地复原春秋楼的原貌,在春秋楼立面复原设计中主要参考了悬鉴楼的立面比例关系,借鉴了陵川崇安寺插花楼的立面比例关系,用这种比例关系确定出一些关键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五、清式琉璃脊饰清式建筑屋面琉璃脊饰,主要有正吻、垂(戗)兽、蹲脊兽(或称为走兽、小跑)诸件。最富有独特风格的大屋顶,它的屋脊饰件,虽然造型相当程式化,却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有一本佚名者作的《鸱吻考略》,记载了民间有关这些东西的俗谈。本文将叙述一些有关脊饰来历的传说,并大略说明其造型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