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筑室内风环境受室外风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自然通风、建筑防风效果受室外风环境决定性影响。通过采用Fluent对温州某工业建筑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2个规划方案在冬夏2种工况下的速度场与压力场。在模拟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议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尚涛  钱义 《华中建筑》2013,(1):48-51
建筑室外风环境模拟是绿色建筑认证模拟中的重要一项内容。该文以武汉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基础,运用Airpak软件的RNG模型对武汉大学茶港小区冬夏两季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评价。通过模拟住宅小区建筑环境的室外舒适度和建筑单体压力分布的情况,研究得出该小区基本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住宅室外风环境的要求: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夏季自然通风。同时,该模拟可从构建良好的风环境角度来指导当地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和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3.
建筑风环境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新冠肺炎爆发后愈发受到设计师的关注。教学楼作为教育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室内外风环境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针对成都地区,通过CFD模拟技术对不同布局形式的教学楼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不同开窗方式研究教室内部风环境变化情况,探讨适应成都地区的教学楼室内外风环境优化策略。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布局形式下教学楼室外风况差异较大,可通过优化建筑形体进行改善,营造舒适的室外风环境,同时选择基于"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室平面进行不同开窗方式的教室内部风环境模拟对比分析,证明了在增加门斗处侧墙开窗时能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环境。  相似文献   

4.
利用Stream数值模拟软件对某高层建筑群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冬季、夏季以及过渡季室外风环境的流场、速度分布场以及风压分布场对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建筑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最大的风速为3.97rr/s,最大风速放大系数为1.07,冬季迎风面建筑物前后压差最大压力为4.37Pa,建筑前后压差最大为2.78 Pa,其他方向建筑物前后压差均小于5Pa,不影响行人舒适要求。夏季、过渡季盛行风向平均风速条件下建筑前后压差分别为4.16Pa、6.56 Pa,室内可利用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分析了室外风环境对人生活及环境的影响。通过查阅有关青岛地区典型气象年的参数确定了3种模拟工况,根据k-ε湍流模型的控制方程及当地地形条件、基本风速和所在高度等因素,模拟出该位置的平均风速及压力差。通过对各项风环境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冬、夏两季建筑1.5m高度处人行区域的风速均低于5m/s,气流较平缓,符合行人舒适性,对于风速较高的迎风面转角和风通道处,可以通过在该区域种植植被来降低该区域的风速。建筑物表面压力差小于5Pa,有利于夏季通风并且符合冬季防风要求。该项目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可以为今后绿色建筑规划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体形是形成室外风环境和室内自然通风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出应用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对建筑体形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室内外风环境的舒适性,并以昆明市某科研建筑为例分析研究了基于室外风环境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优化的建筑体形可持续设计方法,建议综合风速舒适性区域所占比例和建筑物前后压差大于1.5Pa的面积比例等指标,对建筑方案的室内外风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封闭雷诺方程的时均数值模拟方法,运用CFD模拟软件Fluent对石油大学青岛校区在不同季节主导风向下的绕流风场进行了模拟。针对速度场及压力场的模拟结果,分析评价了校区的风环境,并对校园建筑物布局规划提出了建议,同时表明使用数值方法预测校区的风环境可以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筑体形是形成室外风环境和室内自然通风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出应用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对建筑体形进行优化设计来提高室内外风环境的舒适性,并以昆明市某科研建筑为例分析研究了基于室外风环境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优化的建筑体形可持续设计方法。最后,建议综合风速舒适性区域所占比例和建筑物前后压差大于1.5 Pa的面积比例等指标,对建筑方案的室内外风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FLUENT,选用基于雷诺平均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风沙绕流建筑物的三维定常风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筑物周围风流场的分布情况和沙尘绕流建筑物的运动轨迹。计算结果表明建筑物迎风面受到压力最大,背风面受到负压的影响,风流绕流建筑物发生风流的分离,脱落,涡旋,汇合等现象。模拟结果为沙尘防治和城市建筑风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室外风环境对建筑室内风环境影响很大,尤其对建筑防风、自然通风有着决定性作用。冬季建筑防风,可有效减少气流渗透,降低采暖能耗;夏季与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则能降低建筑空调能耗。通风提高人体热舒适感觉,通过建筑周围气流可将房间内热量扩散到外围空气中,通风还可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室内CO2浓度。模拟分析了建筑室外风环境,以室外风场、室外风环境对室内环境影响为主要考虑内容。针对沈阳某建筑的2种设计方案,运用CFD软件对该项目在冬、夏季主导风向的典型工况下的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通过分析对流场、风压,评价2种设计方案下建筑周围室外风环境质量,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典型东北汉族传统民居模型的建立,利用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冬夏两季节的风环境模拟,分析其风环境特点,总结其适宜东北风环境的优点与须加以改进之处,并提出适宜的风环境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上海市某学校综合教学楼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室外人行区和活动区的风环境及建筑单体压力的分布情况。研究得出该建筑基本符合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条文要求: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可指导当地公共单体建筑的规划设计和方案决策,构建良好的室外风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形态与环境舒适性的关系是城市设计的热门议题。探讨风热环境参数与街区围合度的关系及开敞空间周边建筑的围合形式,目的在于为空间形态控制提供思考路径。选取武汉市的开敞空间共68处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具有代表性的街区理想空间模型,运用Phoenics软件量化模拟冬夏两季典型日的典型时刻不同围合度下室外环境空气速度、温度和空气压力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集中建设区开敞空间周边建筑围合度与夏季空气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最后根据风环境对人体影响的分析结果对开敞空间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作为一个城市单元,校园的风环境和自然通风情况都会影响着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品质。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对某中学建筑周围的风环境流场及建筑物表面的平均风压进行数值模拟,借助FLUENT软件计算分析,结合相应指标对校园建筑不同高度的自然通风情况、宜居性进行了评价,对我国的中学校园规划设计、建筑舒适性的改善及建筑节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进 《建筑节能》2015,(4):87-91
从住区规划的角度入手,在冬夏两季通过现场实测和问卷调查,结合人体对风力、风速的舒适要求,以盐城为例,研究了江苏沿海地区既有住区风环境优化设计,为该地区低能耗热舒适住区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居住小区微气候环境,基于西安市的气候状况,从风环境舒适度评价标准入手,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PHOENICS 2009进行数值模拟,对西安市某小区的风环境舒适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在设计阶段预知项目运行后的室外风环境,为住户创造良好的住区风环境.最后,针对风环境条件较差的区域,在建筑物布局、绿化种植等方面提出人性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成思维  赵祥 《居业》2021,(3):56-58
风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格外重要,良好的风环境可以让人们在夏季感觉凉爽,在冬季防风保暖;同时也避免了颗粒物聚集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构建良好的风环境既有助于建筑的能源消耗的减少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新区宿舍楼八栋宿舍楼为研究对象,运用PHOENICS软件对其进行风环境模拟,对宿舍楼在冬夏两季主导风速、风向下的风速图、风压图、风速矢量图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基于Fanger提出的热舒适PMV和PPD评价指标,针对夏、冬两季空调室内三种不同气流组织方式下热舒适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在标准气流室内针对典型计算工况进行热舒适度测试实验,数值模拟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侧下送上回气流组织方式人体热舒适感觉较好。研究结论为气流组织优化设计和空调室内热舒适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居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风环境更关注,良好的风环境不仅可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能耗.基于HY-CFD软件,对青岛市即墨区某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该小区冬夏两季的风速、风压与空气龄,依据相关绿色建筑规范进行评价,提出改善住宅区风环境的建议,为建筑外风环境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位于济南郊区的建大教授花园住宅小区的风环境,基于高Re数RNGk—ε模型,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预测了冬夏两季,室外平均风速对小区内舒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区内的风速均小于5m/s,较为舒适,进而也验证了此小区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