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20世纪以来绘画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中的介入来讨论这一特定的跨学科交流所带给人们的思考与启发。详细论述了绘画在建筑讨论中形成的三种关系——生成模型、象征机制、体验方式,并依次分析了各个关系中对于绘画不同特征的强调以及其所产生的利弊。虽然方法不尽相同,但通过对比,可以观察到绘画这种视觉艺术在建筑讨论中的"语义性"的生成和强调,以及这种语义所衍生出的文化性解读。通过对比分析,希望为这一话题提供更为独特、多样的观察视角,并且表达对绘画这一视觉艺术赋予建筑专业以独特视野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摄影的出现,把画家从以绘画再现事物形象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图像"往往代表了一种现实。在摄影图像深刻影响人们现实生活的当代,绘画是无法回避其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从绘画转换到建筑形式的过程,探讨建筑形式语言的一种生成方式与途径。该文梳理了从绘画中获得形式参照的方式,结合形式要素和语义与语用过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建筑形式语言生成的机制。建筑的形式可以通过引入绘画的形式要素、再现绘画的形式语言以及从绘画形式转换生成。形式生成的逻辑体现了建筑形式自治的模式,是一种与功能和意义生成建筑形式平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水彩画在艺术表现中属于独立画种,被认为是绘画中"轻音乐",其亮丽、清透、空灵艺术表达魅力极为明显。本文主要写作内容是水彩画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建筑绘画中的应用进行应用分析。由于水彩画层层次鲜明、结构表现力生动准确、工具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中。建筑绘画中使用水彩画,可以突出建筑材料质感与色彩,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绘画表现方法。所以,在运用建筑设计基础表现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备水彩画表达能力。水彩画语言艺术性特征水彩画语言的重要因素是水性纸性、色彩性和时间性。水彩画语  相似文献   

5.
建筑与绘画     
李琳  郝淑娜  宋欣婷 《建筑创作》2007,91(1):98-107
建筑与绘画属于两大不同形态的艺术,从传媒角度看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像绘画与雕塑那样明显地相互依赖,从职业角度看二维绘画技巧也只是对创作三维空间(建筑)的一种修养。然而,如果深入探讨建筑式样与画派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时代精神,将使我们从中掌握更多形式美的方法。论文首先分别阐述了绘画的特征及种类和建筑艺术,进而讨论了绘画与建筑之间存在着的互动性,并按照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谈建筑绘画     
谈建筑绘画李春富·民居街景将·建筑绘画是建筑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水彩画,工具简单,写生方便,特别是其既可以于画法塑造坚实的建筑形象,又可以湿画法渲染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干湿并济、相得益彰的艺术绘画特点,成为建筑师、画家进行写生或建筑渲染、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山水画、界画是中国人阐释自然和观察生活的一种视觉方式,而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所追求的理想建筑环境布局观念,从山水画、界画图式中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印证,可以说传统绘画图式是传统理想建筑生活环境的文本模式的呈现.尽管山水画是平面的二维的,而园林建筑是三维空间的,但山水画、界画的绘画图式中表现的理想建筑环境模式,往往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建造时的重要参考文本.  相似文献   

8.
建筑是德·基里科形而上学绘画"建筑时期"作品中的主要成分,大量建筑场景与元素构成了德·基里科绘画的独特氛围。尽管德·基里科的绘画与现代建筑的关系,比如与罗西理性主义建筑的相似性,得到了广泛的强调,但是对于德·基里科绘画的形而上学特色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建筑如何帮助体现这种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实践为例,阐释绘画性空间在建筑设计中的转译过程与实际应用表达.文章结合知觉现象学,阐述了绘画性空间的概念,梳理了绘画性空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绘画性空间在物理空间与几何空间层面不同的转译方式以及案例分析.探讨空间概念新的意向性——知觉形式的对称概念以一种内在逻辑的形式在绘画与建筑两个领域所建立起的关联空间以及扎哈·哈迪德鲜明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这种空间中所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绘画和建筑不是简单的现象艺术,它们在感性的表达形式下有着理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是透过哲学美学来转译的,都是以一种近似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或批判精神内核.文章通过对理性主义美学和非理性主义美学发展过程的梳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绘画和建筑的关联来阐述非理性主义美学对理性主义美学的批判性,并揭示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1)
装饰绘画的创作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装饰艺术的表现过程,它创造的是理想化的艺术视觉效果。但往往理想化的艺术效果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任何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变","变"是创作或创新永远不变的主题,正是这样的主题,让人们对装饰绘画的创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开启创作源泉,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文章从创意思维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12.
侯春 《建筑结构》2021,51(16):后插21-后插2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建筑设计领域,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多元化功能设定,而是强调基于不同风格装饰元素的空间环境氛围构建,其中就包括绘画元素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为实现建筑空间文化环境氛围的一致性,设计人员对绘画元素的选择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借助绘画元素的空间构图效果,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建筑空间风格,并结合建筑空间的艺术美感给人以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3.
正什么是绘画中的高级美的自然性。它的存在形式,和重要意义。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向他人传达感受的一种能力,通常我们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感受而去寻找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表达者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种形式不是随意的方式而是一种必然的形态。把找到的这种独特方式和需要表达的独特内容以最自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种"力量",便是高级的美的自然性。这种"力量"会强有力的感染每一个观者。在绘画中为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
<正>什么是绘画中的高级美的自然性。它的存在形式,和重要意义。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艺术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向他人传达感受的一种能力,通常我们为了更好的表达这种感受而去寻找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表达者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种形式不是随意的方式而是一种必然的形态。把找到的这种独特方式和需要表达的独特内容以最自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种"力量",便是高级的美的自然性。这种"力量"会强有力的感染每一个观者。在绘画中为了  相似文献   

15.
UED:作为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的教授,面对生态、技术和社会挑战,您是如何将生态技术应用到不同的城市方面的? 蒂姆·海斯:生态技术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一种工具,用来进行分析和设计.从最初的概念阶段开始,利用科技检验想法,力求描绘出建筑或空间完成后的可能性状态.所以从环境角度出发,我们想要了解设计是否可以变得更高效,对于建筑使用者和在建筑中穿行的人们来说建筑功能是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分别选取保罗·克瑞和杨廷宝师徒二人的相应建筑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据此来说明,杨廷宝从建筑场地、建造技术以及文化传统上着手,尝试在他的现代建筑创作中联结并呈现过往与当下的建筑时间.这个过程赋予他的建筑"不再"与"尚未"的双重属性,使他的建筑偶尔带着一丝别扭,但总是富有创意.正因为置身于社会现实中,他的建筑探讨了现实的可能性,并承载了如何让文化重塑自身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建筑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蕾 《山西建筑》2010,36(1):241-241,277
通过比较建筑绘画和美术绘画的区别,对建筑绘画的形象特点、专业特色、表现要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建筑师要重视建筑绘画,通过心、眼、手三者的配合,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绘画。  相似文献   

18.
<正>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6月7日色铅笔画,是一种介于素描和水彩之间的绘画形式。它的独特性在于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绘画技法"系列丛书从线稿的描绘到上色的过程都进行十分细腻、透彻的讲解,并标注每幅图所使用的彩色铅笔,这种一步步循序渐进的示范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色铅笔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6)
建筑绘画拥有技巧与成果两种属性。建筑画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是其他任何建筑表现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20.
<正>建筑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产物,也是我们为自己所创造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古往今来,建筑一直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建筑早已不是简单的实用产物,而是逐渐成为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艺术的代表,其中蕴含的内涵也愈加丰富。在建筑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同时,它也一直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对象,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山水、园林、人物形象、民居、宫殿、寺院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特殊的外在形式纪录着每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审美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实践意义。《建筑绘画》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建筑绘画的基本内容和多种类别,深刻地思考了建筑绘画的演变对建筑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