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顾原 《新建筑》1993,(4):33-36
建筑设计必须与城市设计结合起来,建筑师必须先从城市大环境入手,分析建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作用和地位,确定其布局、高度及体型、使建筑与环境的组合达到最佳。本文分析一具体设计在具体环境中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景观设计》2005,(F04):42-42
本项设计在充分研究重庆市万州区城市功能分区,山水结构、交通组织、空间形态的基础上,从城市功能要素,空间要素及环境行为要素着手,着力发掘万州及三峡库区所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凸显移民特色,铭刻城市历史记忆,再现地域特色,使其成为万州乃至三峡库区标志性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3.
张雷雷 《山西建筑》2003,29(8):287-288
阐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环境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曾毓隽  熊燕 《山西建筑》2007,33(30):71-72
阐述了城市生长最高原则的定义及目的,从逐步生长、“更大整合”的生长、构想、积极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的平面布局等探索出城市具体生长的法则,从而造就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研究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着重从城市、社区和居住层面,探讨如何以人居环境理念指导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毅  许迎新 《华中建筑》2002,20(3):58-62,67
城市广场是城市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城市广场与公共空间的现状,使之满足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原有人工环境,自然地理一半,并能成为城市中积极活跃,优美而充满活力的空间环境景观。该文从广场空间的多样化与中心化,环境与景观等方面,介绍了顺德市德胜新区中心广场设计构思,同时也提出了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个性的城市广场景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罗湖商业中心区城市设计,从背景分析、区域定位、目标展开、调查研究和提出对策等诸方面入手,试图探索出一种有序有效的城市设计方法,使城市设计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9.
朱哲 《山西建筑》2005,31(12):16-17
分析了建筑底部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空间特征及应用,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出发,指出建筑设计应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广州建筑》2005,(5):46
为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广州在全国率先制订和推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使关系城市发展的城市用地、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等重大问题有了一个总体的解决方案。目前广州彻底打破城乡环境保护相分割局面,实现了从单一改善绿化环境向生态优先、着重建立城市生态安全保障的转变,使广州从传统的“云山珠水”格局逐步转变为以“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生态城市、“山水花城”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水地区的景观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很高,如何更好地规划设计城市滨水区,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人、环境两大城市要素为基础,总结出基于互动关系下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环境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另一个侧面解读城市生活与人、城市环境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滨水区与城市的发展,从而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2.
单德启  黄颂华 《规划师》2003,19(4):17-20
以威海市文化路及其沿线地段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如何在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中,保持和发展城市的地域特色进行探讨和研究,指出融入地域主义的城市设计为我国许多城市中以经济性和功能性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反省的角度,恢复城市空间环境的地域特色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林蔚 《山西建筑》2006,32(24):33-34
介绍了城市设计的涵义、内容、特征以及原则与要求,分析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区别与联系,对城市的具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类感知尺度的城市图景——再读《城市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在以现代派的理性设计观念为主流的设计潮流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城市思考方法。向人们集中阐述了一种在人类感知程度上理解城市形态的理论。将目光聚焦在环境感知和场所构建上,以此为前提讨论了城市设计感知尺度。城市设计尺度的价值重点在于人们和他们怎么样认识、评价城市环境,并怎么样从环境中提取意义以及怎么样把意义添加在环境上。文章通过对它的解读,提出两点对其意义的理解与商榷之处,希望能给我们在当前的城市分析提供有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概况,从可及性、安全性、系统性方面提出了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的原则,并讨论了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以早日实现城镇的环境无障碍化。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当代城市中的硬质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旭东 《山西建筑》2007,33(24):59-60
指出城市硬质景观是相对于由植物形成的软质景观而言,从城市空间性质、城市步行环境、车辆环境三个方面对城市硬质景观设计加以分析,以便于今后处理诸如场地设计、材料的选择及形状和表面细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2)
Public garden, as a typ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city.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urbanization,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is out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facing such issue as cement jung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city coordinate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gardens need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garden practic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s with scientific guidance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garden design style in Tang Dynasty in the design of modern city public gardens, so as to inherit the classical garden culture and create a city open space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citizens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化生态景观多样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文选  宋捷 《山西建筑》2009,35(35):351-352
以郑州市城市绿化为例,就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的特点及设计要求作了探讨,并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及现状进行了阐述,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环境的真正作用,真正达到环境与人类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曾灿  何韶瑶  陈舒  彭桢  黄端 《中外建筑》2014,(11):105-10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设计中大多没有真正从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出发,缺乏人文关怀。本文以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为研究对象,以环境行为科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的角度出发对长沙市烈士公园的人性化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城市公园人性化的建议和方法,以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赋予其人文化、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一凡 《城市建筑》2013,(8):180-180,181
本文主要是基于艺术视角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途径研究,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环境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首先明确城市环境景观的内涵,并且对公共艺术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进行了研究。然后指出了基于艺术视角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原则,并从建筑、道路、绿地、水体四个方面探讨了其设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