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记住乡愁”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 征。集体记忆作为乡愁的内核,其重要内容为“村民共同经 历下有重大影响力的人、事、物”,唤起集体记忆是“记住乡 愁”的重要途径。随着乡村的快速发展,凭借场所保护留住 “乡愁”日益艰难。将景观小品视作触发集体记忆、“记住 乡愁”的媒介,以杭州市“桐庐-富阳”传统村落带的东梓关 村、环溪村、荻浦村为案例,通过记忆提取、记忆再现、记忆 唤起,探明景观小品的记忆题材及其信息源头和呈现方式,以 及村民对景观小品记忆题材的感知,从而判断景观小品对“乡 愁”的触发效果。研究发现,乡村景观小品往往强调“独特 性”而忽视了集体记忆题材;更多分布于老聚落,忽视了更需 要记住乡愁的新居民点;形式以标识牌居多,设计缺少对村民 日常生活的考虑。提出结合乡村事物的“弱设计”、注重非记 忆场所、重点布局停留空间的景观小品设计方法,并有侧重地 应用于受到不同程度城镇化影响的乡村中,以发挥景观小品 “记住乡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纪念性景观是人类景观感受最早的类型,原始人类标志大地的冲动来处于“纪念”的本能,纪念性景观是标志某一事物或能够给后人留下记忆的实体或抽象性景观,包括标志景观、祭献景观、文化遗址、历史景观等实体景观,以及宗教景观,民俗景观,传说故事等抽象景观,其中,尤以实体景观引人瞩目,从古至今,从远古的伊甸乐园到现代的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4.
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剑 《安徽建筑》2006,13(6):17-18
“:景观文化”是当今社会的“时尚用语”,但却尚未有对其确切的定义。文章作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所谓景观文化其实是人在大地上的一种文化记忆、一种生活体验、一种物质与精神方式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记忆三则     
记忆与景观密切相关,命题既宏大而又可细致入微,从景观到场所,从历史到记忆。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显影作为记忆个体的设计师的情感与场地记忆关联的三则设计学途径。一则以“他者的游历”为题回忆了作为记忆个体首次在场辰山西矿坑,却游离于矿坑的历史记忆之外,通过设计直觉直接产生矿坑花园核心创作动机和过程;二则以“关联者的静默”为题,回顾了在典型的文化遗产地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号礼堂景观改造中,面对极为富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和极其短促的创作与建造周期下,将设计视为在场的古槐群旁白的角色控制路径。三则以“遗产化者的矜持”为题,在首钢最具工业原真性的金安桥片区,通过设计将历史对象遗产化和价值化的历程。文章提出设计者的作用应是中枢性的,即建立未来(需求)和历史(场地)的关联,运用自身的情感、记忆、联想与想象,使之成为记忆之场。  相似文献   

6.
纪念性景观是我国著名建筑师齐康先生提出的,他认为纪念性的本质就是“纪念过去,表现历史,并期望这种表现得以延续”.纪念性景观是景观情感传达所营造出的场所精神的体现,它是充满着怀念、哀悼及追思等情感的场所,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可以说,纪念性景观是以“纪念”为目的的,可以引发群体记忆或传承历史的区域环境的综合,这个“区域环境”包括区域内的人工构筑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7.
郭谦  肖磊  王慧  孙琦 《中国园林》2024,40(2):64-70
基于景观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泮溪酒家历史环境的保护更新,以空间生产和场所构建的理论结合人类学田野调查、结构化访谈及大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泮溪酒家及所处西关历史环境的“空间”“场所”景观及二者“多相”共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泮溪酒家保护更新的实践,以“空间”和“场所”视角扩大研究范围,串联象征符号,挖掘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实践与社会关系,生产与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当地居民情感记忆的景观。最后以“多相律”理论探求内外景观的统一与融合共生,为中国城乡建设中的历史环境保护更新提供新视角与方法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城市的景观问题,提出了“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实质,分析了目前城市景观发展的挑战及深层原因,指出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于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景观城市主义,还是城市景观主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景观界出现了“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且在规划和设计界的影响日渐增大。本人在此提出的“城市景观主义”(Urban Landscapism),是把“城市”与“景观”两个词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这并不是夏日酷暑中闲极无聊的语言游戏,而是一种根本的转向。景观都市主义,是用景观改变和引导城市,给城市染上景观的色彩。然而归根结蒂,景观只是个形容词,城市才是主角。其结果是,把景观纳入城市的藩篱,如狮子进了笼子,虽然威风,却没人怕它。  相似文献   

10.
乡村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测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困境,拟解决在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管工作中,缺乏动态监测数据库平台的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研究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再认知;从实践出发,明确数据库构建的目标与原则;开展比对分析,确定空间数据库类型;构建“村域环境”监测内容;按照“人工景观”、“经营景观”、“自然景观”的景观分类,与“土地斑块”、“群体组合”、“单体要素”尺度层级,制定传统村落乡村景观的动态监测数据内容体系;最终完成传统村落现代营建动态监测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可用于比对传统村落“新”、“老”乡村景观的特征,为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的动态智能监管、档案资料存储、保护规划编制、乡村景观研究等工作,提供数字平台与虚拟模型。  相似文献   

11.
包瑞清 《山西建筑》2006,32(20):29-30
“集约”是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集约”的过程也必然带来城市景观的改变,试图通过探索城市景观与“集约”之间的关系,来寻找“集约”条件下城市景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术 《华中建筑》2006,24(2):62-64
近10年来,我国城市道路景观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昭示其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然而,在景观实践过程中,由于建造时序和实施主体的不同,以及城市道路景观复杂性的提高,导致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出现“景观破碎、缺乏整合”和“以车为本,缺乏人性”的现象。鉴此,本文提出一种以“人性化”为最终目的的“整合”的设计理念,并从城市整体和城市道路景观体系自身两个层面来探讨城市道路景观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段建强 《风景园林》2023,30(6):54-60
【目的】尽管后工业景观的价值维度和保护理念在当前研究和实践中被不断深化,但后工业景观在城市更新中所蕴含的历史观念,亟须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分析】基于20多年来有关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就其中蕴含的历史观念进行总结。以雅克·朗西埃3种历史“诗学”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解析出“对象物”“整体形象”“即临景观”3种历史观念,在后工业景观设计实践中,通过具体景观实践分别以“符号生成”“现实增强”“场所氛围”的方式实现对当代历史的景观建构。【结论】这3种历史观念伴随后现代景观的形成而产生,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历史阐释和价值建构范式,对后工业景观的设计实践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涛  柳云雁 《中国园林》2023,39(4):47-51
黄河中游地区具有深厚的黄河形胜营造、景观审美 传统,从而留下“黄河禹门”“舜都蒲坂”“潼关天险”等 一系列声名卓著的黄河形胜。拟揭示禹门“龙门相峙”、蒲坂 “表里河山”、潼关“丸泥锁钥”等藏匿在形胜背后的景观格 局,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梳理、分析形胜景观格 局的规律性,追溯形胜特征的形成路径及阶段性成果;其中发 掘了“景象”“形势”“四望”“心象”“因借”等景观格局 构建的内在机理及其形胜景观“现象”的审美“动因”,进而 解读了因地制宜的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是我国山海城市经自然与人工长期互动形成的多尺度、多维度视觉关系集合。文章针对当下山海城市景观文脉断裂问题,从我国城市景观营建传统方式着手,总结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在格局、脉络和肌理方面的特征,并以厦门为例,借助舆图、八景、诗词等资料研究以及“山海城图”的六步绘制,探讨了“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的解析与重构路径。在规划设计中传承“山—海—城”景观视觉网络,有利于山海城市景观特色的深挖与彰显,对根植于我国本土文化的城市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景观规划管理的视角需要从最优美、最有价值区域的保护,转向对国土全域“自然系统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协调。景观链接了“自然”与“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强化必须从景观单元的尺度进行更为整体的思考。“通过景观(单元)规划”探讨了景观为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提供综合框架的潜力,景观特征评估则提供了将复杂连续的景观划分为多尺度、实体、可识别的整体空间单元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景观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论述了景观保护方法的转变、景观单元的空间意义,以及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多尺度景观单元划分的先进方法在英格兰的全面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2023,39(3):72-77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城市记忆.但在当今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承载城市记忆的空间不断遭到“脱胎换骨“的改造而丧失,各种记忆“错位“与“失忆“使得人们对曾经熟悉的家园顷刻间感到不知所措.为了安抚人们恐慌的心灵、保护那些宝贵的城市记忆.在发展的大趋势下同时延续城市文脉,本文引用日本著名规划师,景观师横松宗治提出的“景观单元“的研究方法,以广州和深圳为例,通过对城市随历史演变的空间过程的分析,试图用一种量化的方法以解决城市建设和保护之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母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经验与记忆的图式理论,以优秀人类景观实践为例,对纪念性景观及其方圆几何形体的应用举例剖析,以成吉思汗陵景观规划设计为实证研究,提出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母题这一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20.
余柏椿 《新建筑》2002,(3):44-46
论述了一种新类型景观观测-景观概念规划的概念、意义、内容和成果。以当阳市沮河城区段景观概念规划中标方案为例,解读了新类型城市空间景观概念“城市屋”、“城市大厅”,以及当阳市滨河特色景观概念“蓝厅”及其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