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简要论述在深圳市仙湖风景植物园设计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艺术民族传统的尝试和创造风景特色的心得。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建设,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方面。应注意理解全国各生物气候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天然群落类型的组成结构,地理分布区域和演替规律作为基础。在规划设计上。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天然群落模式。并从其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中。筛选具有各种植物景观规划建设要求的新的园林植物。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成具有浓厚的地带性特色。以期形成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从而维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极端气候,这些词近年与景观行业紧密相连。作为风景园林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每一个风景园林师的使命和职责。本文以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孢子植物区景观原生态模拟改造项目及惠州古树森林庄园为例,探索华南雨林生境修复途径。风景园林师通过对雨林植物、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的研究、踏勘,结合场地现状环境因素,运用有针对性的策略,最终实现各自项目的总体定位。尤其是仙湖植物园孢子植物区景观原生态模拟改造项目,经过4年持续跟踪、记录,被摧毁的生境已基本修复,孢子植物均表现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增加,已成为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修复类典范案例。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3,(5):148-149
杭州植物园始建于1956年。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景、丰富的文化资源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杭州植物园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园之一。槭树杜鹃园于1958年建成开放,曾经是杭州植物园中一个具有特色的专类园。然而,由于多年来植物的生长变化,再加上疏于管理,植物已经比较杂乱,杜鹃的数量非常稀少,槭树类植物也不多,而且由于树林过于郁闭长势不良,槭树杜鹃园已名不符实。2008年,多义景观完成了杭州植物园的详细规划,继而受委托对植物园玉泉一带进行更新改造设计,杜鹃园为其中的一片较为完整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生态仙湖 写意自然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的规划与生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昕  李勇 《风景园林》2010,(5):67-69
<正>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是伴随着深圳特区一起成长起来的集旅游、科研、科普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化的特色植物园。如同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改革成就是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开始一样,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也是在原本人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分类园现状分析,总结分类园规划常用分类系统自身特点及局限性。以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分类园为例,进行分类园景观营造分析。从分类系统选择、植物收集、展示面积计算、景观空间营造和植物景观特色塑造等方面对分类园规划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期为规划科普性、地域性和特色性分类园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专类园是一种强调专类植物收集、展示和植物造 景的园林形式,在植物园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藤本植物因 其独特的观赏特征、生长习性及生态效应,近年已成为城市 园林绿化的重要造景材料。在分析华南植物园藤本植物专类 园建设背景、园址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其功能定位,提出了 科学性、功能性、地域性、艺术性及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 确定了“一轴、三线、三点、五片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在 文化线的园林构图及造景上,重点阐述了三大主题景观节 点——帷幄疏影、西关居、文昌亭的设计理念及其园林建筑 风格,探讨了岭南传统建筑、小品及文化在构建地域特色园 林景观中的作用;在植物线的园林造景上,简介了各景区的 植物布置方式及组景模式;在科普旅游线的组织上,介绍了 园区的园林小品造景意境及科普设施布置形式,以期为中国 藤本植物专类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辰山植物园特殊水生植物园和湿生植物园植物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殊水生植物园和湿生植物园是上海辰山植物园水生植物的重要展示区,根据水生植物习性、分类特点、群落结构以及科普教育意义等,特殊水生植物园8个区域(泡)设计了具有景观效果的、科普教育意义的、重要用途的和特殊类型的水生植物种类等8个主题,共展示了水生植物125种或品种;湿生植物园4个区域设计了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层片构成的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不同生态系列,展示了水生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野趣水景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延芳 《中国园林》2007,23(10):89-91
通过对野趣水景园的规划理念、植物配置类型及景观营造的总结与分析,以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的野趣水景园为例,探讨富有特色的植物景观营造规划方法,特别是水边空间的植被绿化,要根据各自的场所和植物的不同生活形态来选择,充分利用水、湿生植物,通过合理分区营造丰宫多彩的水体景观,并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景观效果、树种选择、群落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景观生态林的构建因素,阐释了“景观树种+本底植被”的营造模式,提出景观生态林是具有理想的景观效果与良好生态效益的林份。以深圳梧桐山泰山涧南亚热带景观生态实验林为例,介绍其林地概况、植被规划、景观设计、树种、种苗要求、施工要求、预期效果、景观维护,对景观生态林的营造进行技术说明。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是中国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区域 性植物园,是城建系统下的第四座植物园,园内保留有民国时 期厦门二十四景中的六景。厦门植物园1960年建园,1962 年以孙筱祥先生为主导的北林团队参与初期规划设计。至 1987年首次发布正式规划,期间主要是以孙筱祥的规划思想 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结合文献史料,旨在呈现该时 期植物园规划设计和景观营造特点,窥探孙筱祥在植物园领域 中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魏小皖  廖菊阳 《园林》2021,(4):52-57
植物景观作为植物园的主体景观表现形式,同时蕴含着自然和人文的内涵与品质,因此科学地进行植物景观规划尤为重要。进行上位规划分析和实地调研之后,设立规划目标和原则,基于植物分类学理论,确立"植物进化之脉"的规划理念;通过分区规划、季相规划及专类园规划,明确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植物展示的亮点,即主要展示作为株洲市花的金缕梅科植物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等、作为长株潭地区亚热带树木代表的壳斗科植物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等,以及代表神农本草文化的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等。株洲云峰森林植物园的植物景观规划研究,加强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乡土植物的搜集保护,探索了中亚热带地区植物园植物景观营建方法,为今后植物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两堤三岛是西湖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湖山观赏游览格局,其传统植物景观历经百年来的建设,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生于当下。以民国时期至今的历史照片为线索,将定点重复摄影引入植物景观的检测和量化,研究西湖两堤三岛植物面貌的演变情况,并探究其演变特征和原因。研究表明,两堤三岛植物景观建设同时受到社会政策、自然演替和文化内驱力的影响,在延续历史特色的基础上逐渐由广度走向深度,不仅绿量得到显著充实,植物配置种类和群落结构也趋于丰富和完善。应保持西湖两堤三岛植物景观的真实与完整,维持传统特色并加强局部节点的景观营造,同时关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密度变化对人视角下湖山风貌观赏效果的影响,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天目湖植物园规划建设为案例,探讨了应用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次生裸地上建设观赏型人工群落体系的可能性。按植物群落演替规律,在次生裸地上,园林植物配植首先应选用诸如枫香、榉树、银杏等喜光乔木,以及喜光灌木和喜光地被。待喜光植物成活后,利用喜光植物创造的荫蔽和半荫蔽小生境,进一步配植诸如阔瓣含笑和深山含笑等耐荫性强的植物,最终形成观赏植物群落,将美化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为研究对象,对景观视觉质量展开评价,分析影响视觉质量的因子及核心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影响因子转化成核心特征指数;结合眼动分析图和特征指数分析影响风景林视觉质量的核心因素。影响视觉质量的特征指数分别为: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色彩丰富度、乔木易识别特征以及林内空间感。风景林近自然度、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色彩丰富度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最为重要。以期能够对风景林的经营管理以及植物景观营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克蓝本皇家植物园为例,通过对以上三个植物园的现场踏查,对植物园的建设和更新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植物园可以在相地选址的环节达到变废为宝的效果,规划设计中应突出趣味性景观的主题园;建设实施中应进行合理的更新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从而使得植物园成为人们亲近自然进而认识风景园林专业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提升,休闲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人们对旅游景区游赏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的要求亦日渐提高,作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指数的重要指标——公厕品质需要被重新关注。从环境设计学角度出发,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公厕改造为例,从建筑设计的景观性、生态性、透气性,室内设计的整体性、简洁性、艺术性,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国际化、人性化,以及景区文化特色植入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当今景区公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景区公厕应是具有场地精神、与周边环境相生共荣、功能性极强的景观生态建筑,为当今风景区公厕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土壤种子库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因库,是传统生态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选取梧桐山自然保护区2种具有代表性的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荔枝纯林),研究了土壤种子库的萌发特征,以及覆盖物(椰糠和园林废弃物)对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种子库演替初期群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相当,分别为常绿阔叶混交林9种、荔枝纯林8种,荔枝纯林土壤种子库密度和覆盖率分别为576.29粒/m~2、15.31%,明显高于常绿阔叶混交林236.93粒/m~2、7.57%;2)覆盖物能显著提升常绿阔叶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数量及早期演替群落的覆盖度,具体表现为:椰糠组(密度:648.58粒/m~2、覆盖率:13.74%)园林废弃物组(密度:368.56粒/m~2、覆盖率:11.11%)对照组(密度:236.93粒/m~2、覆盖率:7.57%);3)2种林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相似度均很低,分别为常绿阔叶混交林0.16,荔枝纯林0.19。结果表明,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早期演替群落盖度来看,梧桐山土壤种子库在生态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潜力很大,可以作为深圳乃至华南地区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以运用椰糠等覆盖物促进种子的萌发及演替早期群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20,27(10):10-12
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笔者著文对深圳特区表达挚贺。简要回顾了北京林业大学以孙筱祥教授为主的三代人在鹏城的风景园林实践。以“天人合一”为哲学总纲,仙湖植物园、锦绣中华等设计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深圳是风景园林重要的产学研基地,“北林苑”和《风景园林》杂志在此创办并发展。强调在新时期继续坚持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和循时代创新发展并济,凝聚风景园林力量,投入特区建设,携手共筑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也在不断推进,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设计和营造备受业界的关注。由于湿地环境的特殊性,其植物景观营造存有较多技术难点。通过对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和营建技术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重点解读了宁波植物园湿生木本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其营建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总结了该专类园规划设计和营建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湿生环境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