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汾河太原段纳污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COD、氨氮为污染物指标,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汾河太原段进行纳污能力计算,对汾河太原段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建议,为太原市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水量进行分析,选取COD和氨氮作为主要指标,利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得到水环境容量公式,分功能区计算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环境容量,最终求得汾河太原城区段COD的水环境容量为10 401.22 t/年,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513.33 t/年。并指出80%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量严重超过了各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针对性的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相似文献   

3.
一、概况 山西地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突出,渊源古老,遗风久远,自古以来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山川壮丽、文物众多。太原,山西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太原地处山西省腹部,太原盆地北端,座落于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自然格局为“一水中分,三山抱城”,汾河为境内最主要河流。由北而南纵贯全市,美丽的太原城矗立在汾水之滨,历经繁华与风霜,也目睹了汾河的沧桑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前在人们的心目中太原市或许只是一座缺水少绿的北方重化工城市,居住在太原的人可能也曾为穿流城区的汾河干涸的河床中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景象而叹息.而今,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太原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市民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短时间里以令人称奇的速度圆满地完成了治理美化汾河、更新出租车和城市集中供热等多项重塑太原形象的壮举.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汾河水青岸绿,美景连连,我们不禁惊叹:"太原变美了!"  相似文献   

5.
<正> 太原市旧城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位于汾河东岸,面积约9平方公里,周围12公里。它的建成至今已经整整一千年了。 太原城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晋阳城。晋阳位于汾河西岸,即今汾河西晋源北  相似文献   

6.
汾河蓄水美化工程始建于1998年10月3日,于2000年9月29日竣工向社会开放。整个工程北起胜利桥上游155米,南至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公里,宽500米,占地300公顷,是太原市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景观公园,是具有中国北方园林风格和太原汾河地域文化的山水园。一 汾河太原城区段蓄水美化工程的规划设计是以人、城市、生态、文化为主题,着眼于大幅度改善市区的呼吸系统,改变太原缺水少绿、环境污染的面貌,增强汾河城区段的防洪能力,提高生态质量。整个工程将500米宽的天然河槽修整为人工复式河槽,由中隔…  相似文献   

7.
汾河太原城区段支流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历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汾河主河道水体的黑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汇入汾河的支流水体水质分析。故在现有多种水质评价方法的应用中,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在对太原城区主要支流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评价了太原城区主要支流的水质状况和黑臭程度,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晓春 《山西建筑》2014,(31):206-208
对太原汾河景区的浮游植物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观测期间水体水温、透明度、总磷、叶绿素a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探讨了汾河景区浮游植物的数量、种类及富营养化状况,指出部分受污染的点位对整个水体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太原滨河东路道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树君 《山西建筑》2002,28(1):144-144,158
介绍了太原滨河东路在太原市城市道路规划网中的作用,由城市坐标及高程规划资料结合汾河东堤现状和汾河防洪标准进行了道路线形和纵断的设计。根据现状汾河东堤的地质情况,给出了路基处理措施。结合城市道路路面材料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并考虑环境保护,确定了路面结构类型和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10.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39417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3%.汾河由北向南贯穿太原市城区.汾河太原城区段蓄水美化工程的北起点为太原市胜利桥上游155米,南至太原市南内环桥下游125米,全长6km,包含了联接城区东西的五座桥.东西以滨河东西两路的内侧为界,宽度为500米,在6km范围内东西两岸有四条边山支流28条排污管线注入汾河.  相似文献   

11.
从石子河大坝存在的工程隐患和管理问题入手,对大坝改造及管理提出建议,以期达到长治市区防汛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鲁文俊 《山西建筑》2014,(10):219-220
为了适应当代城市河道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要求,分析了城市河道的功能,分别论述了防洪、生态环境和景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并加强了对城市河道建设的研究,以期使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3.
雨水·洪水渗透时河堤的稳定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雨水、洪水渗透时河堤的稳定性问题是一个牵扯到饱和- 非饱和状态水分的渗透和水分变化时非饱和土的强度低下的复杂的工学问题。研究雨水、洪水渗透时河堤内部的水分移动以及土的力学性质变化有利于搞清河堤的破坏机理,以便于合理地进行河堤加固并能够进行有效的抗洪抢险工作。本文通过两个大型河堤渗透试验的结果对河堤的渗透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吴晋生 《山西建筑》2011,37(34):213-215
结合清涟河现状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对该河河道进行防洪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思路和方案及治理目标,以期指导实践,改善清涟河生态环境,提高其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城市洪涝愈发频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有必要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做好排洪排水设计。本文结合连云港大蒋河排水区的排水设计项目,针对当前的城市发展需求,对原有的防洪和排水规划进行分析和调整,通过在中河入南河口以上建一小型节制闸,可以防止南河洪水对中河排涝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Probabilistic models of the binary logit model for both middle/small and large-scale levees are present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river levees. Stability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probability of collapse of a levee as estimated by this logit model. The expectation cost (sum of the damage risk potential plus cost of restoring the levee) is adopted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iver levees where the application is limited to damage done to the levee itself and excludes damage to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This method, therefor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types of improvements. The evaluation is statistical and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including data about non-damaged levees. To circumvent this, we consider the probability of a flood and its return period and show that a practical probability of levee damage actually occuring must be calcul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logit model and the return period.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流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河道被侵占、水质污染、水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城市河流治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河道治理措施研究的重心也从河道行洪、航运等的基本功能向重视河流的生态治理与修复转变。本文以过芸溪流域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探讨河道防洪与城市景观工程相结合的城市河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嘉夫  齐昕  王科 《山西建筑》2014,(3):236-237
在漆水河流域自然状况勘查及洪水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龙岩寺、好寺河水文站洪水系列的可靠性、代表性,经过适线,求得了羊毛湾水库坝址不同频率的洪水成果,为工程兴建提供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太原市北排洪沟方案设计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两侧沿岸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以及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的设计方案,达到提高两岸道路连续通行能力,提高现状河道泄洪能力,完善城市防洪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彻底消除黑臭水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