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查君 《城市建筑》2011,(10):111-113
城市活力代表城市的生命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城市活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何韶锋 《福建建筑》2014,(11):16-18
城市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富有活力的城市,应在设计中体现其生态和谐的街路景观;展现如画的城市风光。在城市建设中,用丰富的创造力表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并以此提升地区影响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绿地系统以及自然缓和的交流空间正在被悄悄吞噬。具有活力的城市街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命脉、以环保为主线。本文在城市活力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以营造城市活力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轴线型城市空间的传统特征与时代要求的对比出发,探讨了城市轴线景观的发展演变,认为自由式中轴设计在城市新城的建设中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更加重视视觉轴线的作用、更能彰显城市新区的开放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台州市路桥行政文化中心绿轴设计为例,以创新、活力、包容、开放的路桥精神为主题,从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和设计效果,研究了自由式中轴布局的设计思路,采用极具现代感的自由构图方式,创造出最自然,最绿色的城市开放空间。自由布局方式的绿轴增添了更多的城市活力和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4.
为对严寒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进行评价,首先建立了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统计学分析软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景观活力评价指标的权重集,进而建立了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评价模型。模型分析显示,文化活力、自然活力、空间活力三个评价指标对活力评价起主要作用。研究成果为严寒城市设计和改造具有高活力度公共空间景观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裘文博 《世界建筑》2022,(1):108-111
活力岛城市副中心提升改造设计以城市更新视角为切入点,从人的根本需求出发,围绕如何重新激发副中心的产业活力、文化活力、生态活力、运动活力,通过城市脉络疏导、多元功能复合、建筑轻型介入、景观生态叠加等设计策略,重新激活城市文脉,提升活力岛凝聚力,使得副中心重焕新生.  相似文献   

6.
始于1960年代的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经历了大约40年的路程,在世界许多城市对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恢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确实也有一些城市设计由于过于追求"城市美",而缺乏人的尺度与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视点.在当今许多后工业化社会的城市中,城市由成长转变为成熟,为了恢复和增强城市的活力,强化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成为城市设计必须追求的目标.今后的城市设计实践应从形式化的城市美思想脱壳,坚持人的尺度,实现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7.
城市设计实践的反思与转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始于1960年代的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经历了大约40年的路程,在世界许多城市对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活力的恢复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确实也有一些城市设计由于过于追求“城市美”,而缺乏人的尺度与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视点。在当今许多后工业化社会的城市中,城市由成长转变为成熟,为了恢复和增强城市的活力,强化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成为城市设计必须追求的目标。今后的城市设计实践应从形式化的城市美思想脱壳,坚持人的尺度,实现具有生活感的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8.
唐山市中心区建设路城市设计以营造城市活力街区为目标,运用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规律,剖析建设路成长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探求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体现,从而塑造充满生机活力、特色鲜明的城市标志区域.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城市街道的观察以及对现有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理论的分析,提出了街道上人丰富的活动意味着街道的活力.将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概念转化为城市中的"活力点"概念,再通过对城市中人的活动分析,提出了城市街道活力产生的一般组织原则.并提出了该原则可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设计提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人们在城市中聚集生活的重要有机体,一个有活力的城市社区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区别于中国目前封闭小区的开发模式,文章从功能混合概念的历史出发,阐释混合功能与活力社区营造的关联,并且以杭州湾高新混合社区的设计为例,论述了城市活力社区营造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将"山水城市"理念引入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整体特色风貌具有积极意义。以此为背景,文章通过对"山水城市"概念的解读,提出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思路,并以南平市站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河岸生态空间、陆域活力空间和山水特色风貌等3个方面提出具体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结合福州大桥头片区城市设计,从城市滨水活力区的含义、主要规划思路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了城市滨水活力区与城市的关系及城市设计方法,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交通条件、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自然山水资源是构成滨水活力区的基本要素;功能混合、可达性、文脉传承、连续性、生态性是塑造城市滨水历史街区活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活力营造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目标虽已被广泛讨论,但当前的研究过于繁复,难以高效指导城市设计实践。本文以城市形态学为基础,归纳城市空间活力营造的诸多经典城市设计理论,对促进城市活力的关键空间形态要素进行总结归纳,提出良好的街道可达性、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足够的功能混合度是促生城市活力的空间形态基础。随后通过空间句法等多种分析工具量化表述以上三点空间形态特征,并将其与城市活力的非空间形态表征——居民活动强度进行了实证比对,初步验证该假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滨水区空间是滨水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昔日繁华的港口地区在城市中渐趋式微,如何使这些地区重新焕发活力,是城市保护与更新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日本北九州小仓北区码头地块更新设计为例,从设计背景、设计理念以及方案更新设计等方面进行探析,为滨水区活力塑造提供一些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城市设计方法对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的数据翻译层面,难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动态特性将人群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及时转换为相对应的城市服务。在2016年"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中,以复兴张江高科技园区西北片区城市活力为目标,笔者通过选取三种城市大数据对园区内人群特征、出行方式、行为习惯进行分析,提出以"活力方"系统概念为基础的复合功能载体,并结合数据观测对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活力方"载体进行功能模块定制并投放服务街区,从而形成探索复兴城市空间活力的动态设计。  相似文献   

16.
黄晓燕  蔡余萍 《山西建筑》2009,35(22):61-62
以广元市万源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结合区域背景,分析了项目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多项具体设计因素的推敲,探讨了城市设计在提升空间效益、满足市民需求和塑造多元城市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以期寻找城市设计中塑造城市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16,(1)
如何在网络化、高速化的当代城市建构以人为核心、具有活力的现代公共生活空间是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首先深入解析了城市活力的概念,以及城市活力营造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向度。在此基础上针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各维度,归纳并阐述了城市综合体、步行区、城市中庭、新与旧的结合、激发活动与事件的广场、组织城市生活的街区、城市中介空间、全时性城市等八种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具体策略。同时根据当代中国城市活力营造研究的现状,特别提出了应该重点关注活力的异质性、地方性、可塑性、全程性四个特性。由此形成了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从概念到具体策略到当前关注点的若干独立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不断建设发展中,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居住类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活动高频率使用的场所之一,也是城市活力展现的重要一环。而这类场所空间活力性普遍偏低。该文以汉阳区江汉二桥街文体站为例,对文体站周围环境、内部设施、景观绿化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改造设计,旨在通过该设计满足周围居民的日常活动需要,可持续提升空间活力,为更多微型公共空间活力性提升带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6,(1)
以历史文化保护的城市设计视角,提出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三种表现。藉由上海新天地的成功案例指明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深入解析上海提篮桥中心、郑州1953文创中心两个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案例,从历史保护推进城市活力区的建设和历史保护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两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活力协同发展的理念及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活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表征。第三空间作为除了工作与家庭以外的另一种空间形式,是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街道可达性、充足的功能混合度及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等是产生城市活力的空间基础。但是,现行城市设计中的第三空间布局往往是基于感性“设计思维”,缺乏对城市活力相关要素的理性分析。本文以武汉为例,探讨第三空间活力与哪些空间要素相关及如何相关等问题,进而构建以活力为导向的第三空间城市设计模式。研究过程:首先,建立与第三空间活力相关的要素库;其次,以武汉现状最具活力的地区为样本,利用多源数据量化要素库及第三空间活力,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数学模型,研究提出第三空间布局的普适性建议,并归纳第三空间布局的量化方法,以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