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学孝  姚兵 《城乡建设》2002,(10):35-37
"五通理论"是对理想住区的综合概括 1、"五通理论"综述 理想住区就是能够较好的满足住区居民生活居住的需求,所以本文以住区居民需求为出发点来找出一个理想住区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杨震  伍秋橙 《城市规划》2021,45(5):103-114
历史住区属于历史街区研究范畴.历史住区风貌具备本底性的文化内涵,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文简析了欧美排屋住区的风貌特征,以美国波士顿比肯山排屋住区为例,评述了比肯山排屋住区的地位、格局与风貌特征,回顾了比肯山排屋住区风貌保护与更新的关键阶段,由此归纳出在"风貌管控、财税激励、场所营造、住区治理"四方面的策略,进一步总结出"多元即本真、个体即主体、维育地方性、留屋也留人"四方面的启示,为中国城市历史住区的风貌保护与更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住区绿地系统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住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热环境为切入点,从住区绿地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三个层面揭示了住区绿地系统和热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封闭式住区与城市界面隔离,公共空间内向,公众参与缺乏等弊端逐渐显露,街区型住区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家提倡推广街区型住区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对街区型住区的相关设计研究更显迫切。街区型住区相对于传统封闭式住区较易形成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对这些住区现有建成环境的评估十分必要。文章通过对使用后评估方法的研究,结合街区型住区设计理论,对上海五角场地区的典型案例"创智坊"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评估,建立量化的评估因素体系并就其中重要因素提出设计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郑州"一五"时期工业住区苏式建筑群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随着其被评为郑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更新改造工作也将陆续展开.文章梳理了郑州市"一五"时期工业住区苏式建筑的发展和保存现状,并通过对住区空间格局、院落形态、建筑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既有生活形态保护的老工业住区苏式建筑的外部空间更新策略,以期为郑州现阶段旧工业住区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住区景观环境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雪艳 《华中建筑》2007,25(12):77-80,131
如何评价和分析城市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在国内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结合我国城市住区景观建设特点,可从功能性、经济性、历史人文特征和景观维护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功能性又分基础生存需求、审美度、社区感三方面内容.本文将"人--动物--植物"的共生互动关系作为住区景观评价的一个重点,并将住区生态性融入住区基础生存需求及社区感营造的功能作用,视良性生态环境为住区基础需求,将社区概念扩大至"人-动物-植物"的共享家园.据此,文中列出一系列住区景观评价标准和参照表格,对于开展城市居住区的景观分析评价工作及我国城市住区景观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魏江苑  王鑫 《规划师》2003,19(6):90-94
传统住区由于尺度小、生活设施匮乏、老化等原因,物质环境正日趋衰落,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认同感正逐渐失去。为探求延续传统住区情感更新的方法,文章结合咸阳明城北大街区段的规划实证,提出传统住区的情感延续可通过重现住区肌理延续、发展传统住区的生活、改善设施、整治历史环境等方式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传统住区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角,作为传统住区的魅力场所和精髓所在,传统住区中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空间,同时也对传统住区的风貌、特色、活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传统住区公共空间的空间特质和蕴藏在其中的人文内涵,并结合沈阳铁西区工人村的改造实例,探讨我国传统住区更新中公共空间创造的途径和要点。  相似文献   

9.
"街区住宅"的涵义及其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怿  张玉坤 《建筑学报》2005,(10):10-12
"街区住宅"兼有开放与封闭的特点,融合了居住、商业、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协调了住区与城市、居住与生活的关系.创造宜人的"街区住宅"必须改革城市规划的许多现有规定,摒弃封闭式的"居住小区"模式,将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分,寻求住区与城市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小镇建设意义重大,但当前千城一面的现象又非常严重,这个问题不仅仅呈现在立面形式上,空间形式上更加雷同,小镇住区传统消失殆尽,因此传统居住院落研究备受期待。本文以皖北地区小镇低层住区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小镇居住空间形式传承的密码。本文梳理这种传承的内在关系,为小镇住区设计提供更加关心人性、尊重传统的设计方法,让小镇住区居住空间设计不仅关注场所,更加关注"精神"。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Z1)
Taking a holiday villa district for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ways of merging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 into modern neighborho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is villa district, external space design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borrowed to st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paces, and the layout of road traffi c. It was elaborated that in the design of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not only should Chinese style be applied in the facade design of dwellings, but also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s should be merged with modern life, so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resident culture can be demonstrated in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相似文献   

12.
建构“边缘”——城市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蒋涤非  苏勇 《规划师》2005,21(8):32-35
当前新城区居住区建设存在居住区边缘“墙化”的倾向及城市公共空间失落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重温聚落的特质,回到“居住”概念的起点。建构“边缘”的原则应在新城区居住区设计中予以重视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以具有典型性“高低配”开发特征的广州GJ 社区为例,分析了“高低配”住宅小区引发的具体问题;从规划技术角度分析了当前“高低配”住宅小区的指标特征,并通过对比高容积率的广州GG 社区,认为“高低配”住宅小区是较低的容积率和较高的建筑限高联合作用下的产物;然后基于纽约区划法对居住区控制的经验,对比辨析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广州技术规定与纽约区划法的住宅小区控制指标体系,指出当前我国的住宅小区控制指标体系略显粗放;最后提出针对“高低配”住宅小区的技术改善建议,建议应加强住宅小区建筑高度的下限控制、公共空间的控制以及住宅片区的城市设计引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成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了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为实现 2 1世纪居住区建设目标的实现 ,就必须开发利用居住区的地下空间资源 ,同时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须在功能与布局上与居住区相协调 ,为此本文探讨了 2 1世纪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与布局 ,提出了与居住区结构、形态相协调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外窗属于外围护结构之一,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保温中最薄弱的环节。窗的开设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夏热冬冷地区南向窗应属整套住宅建筑的主要采光源,其窗户面积大小变化对采光率影响较大。以夏热冬冷地区——桂林市南向窗采光良好条件为基础,以"窗墙面积比"和"窗地面积比"作为研究变量,以能耗模拟软件Ecotect模拟作为研究方法,在三维空间视角下进行建筑热环境模拟研究,确定了南向房间节能的"窗墙面积比"与"窗地面积比"取值范围,为今后的夏热冬冷地区——桂林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蓉  杨大禹  李伟 《新建筑》2009,(1):128-131
对云南传统民居建筑地方性材料特性及构造技术作分类研究,试图从中挖掘出位于地震带上的民居建造中的传统抗震技术对策,为我国地震多发区的民居抗震工作提供参考。5.12地震后的民居修复与重建工作可从云南民居的抗震实践中汲取经济实用、切合实际的经验,重视低技抗震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万勇  王玲慧 《新建筑》2000,(2):39-41,57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主要有:无机动车交通发生、人车共存、人车分流、人车部分分流等四类共十种形式,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在实际选择人车交通组织方式时应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民居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曹宽义  王凤军 《规划师》2006,22(8):88-90
对"布袋院"的保护与利用应从尊重历史、延续历史、传递历史的角度进行,总的目标是:总体展示特色商居建筑院落,重点体现文化内涵,普遍改善居住条件,努力激活商贸旅游.以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布袋院"进行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能够利用的院落;通过绿化系统对院落及院落群进行整合;对街区进行改造,达到改善该街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创建特色街区的目的;尽量还原商业重地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