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21,(2)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感性确定性"章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上,在从"意谓"到"共相"的嬗变上,以及在语言的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的双重展示上,都与当代现象学有某种暗合。但如此理解《精神现象学》是当代黑格尔研究的瓶颈,人们的解读充斥着误解和盲区,亟待澄清。揭示黑格尔文本中所隐藏着的"思辨的秘密",将其提升到当代现象学的问题意识层面上来,由此超越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将为我们今天重建形而上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唐军 《新建筑》2005,(2):57-59
现代主义景观创造了与古典园林不同的自由空间,这种空间转变表现出来的是一系列对古典设计手法和模式的否定的背离,其背后则是现代主义景观变革的思想和追求的转变,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景观设计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8)
不同于现有现代主义范式时间—管理模式,后现代范式的课程标准以后现代范式开放性、自组织性、反思性为导向,表现为"4R"原则,分别为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现有课程体系的评价系统向后现代范式所要求的开放性、多质性评价体系转变,对我国现有课程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观对建构进行解读,从重力限定、材料本体、材料并置等角度分析建构中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肯定建构中存在一种客观的审美范式.通过黑格尔的美学"三重组合",文章分别论证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中建构的典型表现形式,并在现代建筑中找到对应.最后提出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建构的核心美学范式,并通过论述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发展规律,解释建构学说的提出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异化劳动"视界不足以支撑起扬弃"私有财产"的现实或逻辑途径。但是,"谋生劳动"视界逻辑框架却仍旧没能超越笔记本I中"异化劳动"的价值批判范式。所以,在整个笔记本II和III的"世界历史"视界,马克思则通过对市民社会的黑格尔历史辩证法式考察,透视私有财产与人本身矛盾的现实发展历程。因为只有在"世界历史"视界中,私有财产与人的尖锐对立才是可以被逻辑地扬弃的。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支持建筑文化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分为两个方面同是物质技术,二是精神文化。当以形式服从于功能为美学原则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技术至上的时候,建筑设计过渡到后现代主义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代主义相比较,后现代主义更多地是从建筑设计的外表和形式上用模糊多元的方式来弥补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性的一味推崇而导致的缺陷,在根本上却依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建筑实质性的东西。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应从自己的生存环境中寻找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1919-1939年的政治环境下,考纳斯曾作为立陶宛临时首都。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件中心的这20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今天的城市身份。这段建设高峰期留下了一批杰出的建筑作品,见证了现代主义和民族浪漫主义独一无二的融合。如考纳斯这样的城市,为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史增加了一个重要案例:作为地方精神与现代主义运动的国际性观念的混合体。考纳斯的例子启发我们将目光投向标志性建筑之外,将现代主义理解为一种更加广博的现象,呈现为一群具有独特精神之场所的集合。  相似文献   

8.
彷徨中的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今天的建筑学名副其实地处于十字路口。这同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完全不同。今天,现代主义五十年来从激进的运动发展为确定的公认风格的历史正在被积极重写。修正主义在当前的学术圈子中是时髦贷。结果是有价值的新见识与被歪曲的误解的荒谬的混合。曾参与这一特定历史章节的那些人,自以为知情的那些人,现在都处于迷惑、苦恼与震惊之中。现代主义的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它所关注的问题难道没有一个是实际的或合理的吗?如果并非全无是处,那么献身于新精  相似文献   

9.
意义的生成     
一、从认识论到本体论从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建筑创作一直在探求“建筑是什么?”这一问题。不仅建筑如此,关于存在是什么,世界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的认识论的问题,亦一直是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儿、黑格尔,到现代思想家们的整个时代西方形而上学的中心问题。这种认识论研究的前提是认为存在一种完全可以根据理性的术语加以描述的简单而真实的  相似文献   

10.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追溯了西方建筑艺术理论研究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论述了晚期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建筑美学转型的酝酿期和过渡期,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特征,揭示出由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孟兆祯院士是文人造园的传承者、传统技艺的承袭者、理论与实践的捍卫者,更是中国新园林的创新者。孟先生精于辩证思维,发扬光大“中和”、“中庸”为原则的中国园林美学及其思维范式,具体反映在孟先生的园林中具有以下特征:科学与艺术圆融的景园观、景象与意境共生的认知论、因借与体宜的方法论、物我与无我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将丹下健三建筑生涯不同时期的思考与作品同时代背景进行结合,总结出帝冠式建筑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矛盾、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矛盾、传统建筑风格内部的矛盾、日本传统文化与高新技术的矛盾这四个时代矛盾。在此基础上分析丹下不同时期建筑作品以及研究中对于这些矛盾的辩证性思考与回应,提炼出丹下健三设计思维中的高度辩证性,以期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耿涛 《建筑师》2011,(1):45-49
本文从"影像"与"建筑"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试图针对朱利斯·舒尔曼和查尔斯·伊姆斯等人的建筑影像控制"展开分析,并由此扩展为对战后美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与其自身的"影像"之关系的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在媒介泛滥的今天重新审视那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帮助人们更加立体地看待美国现代主义成形的历程,从而明晰"影像控制"制造的"...  相似文献   

14.
宋华 《建造师》2010,(4):85-86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对各种传统课程理论,尤其对被视为现代主义课程典范的“泰勒原理”进行的系统的批判和反思.其课程范式摒弃了砖统课程的教师中心观,强调课程是参与者的交互作用、师生共同建构的结果。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一种共同创造的关系,一种平等、民主与协作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欧洲爆发了一场深刻的现代主义建筑的革命,影响所及,从广度上而言,至今已扩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大量“方盒子”的建筑形式常常为人诟病,并被指责为是造成我们今天生活的城市、建筑变得“千篇一律”、缺乏人情味的罪魁祸首;从深度上而言,现代建筑所确立的美学原则、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指导几代建筑师设计的基础,不管是现代主义的反叛者还是拥趸者都无法回避由柯布西埃、密斯、赖特等现代建筑大师们提出的一整套思想体系。现代主义的诞生是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发展孕育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在经过二战后集中于欧洲中部和远东的大规模建设过程后,人们开始对城市与建筑层面上的以现代主义为主导的形式进行思考与探索,各类现代主义之后流派与思想逐渐成为建筑形式探索与研究的主流,较之传统现代主义,大量学者将这些复杂得多的理论及其方法视为建筑的新范式。东西方对这样的历程,有着各自表述。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在1990年代早期提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后的50年,产生了一种对建筑学体系机构造成深刻影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
道德哲学需要注重形上和形下之间的互动、理论和历史的互动,同时,也离不开新概念的生成,在这些方面,樊浩教授的工作体现了自身的特点。从历史的层面看,在关注康德哲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黑格尔的哲学。就对人的理解而言,辨析理性与精神构成了重要的方面:单纯地关注理性,往往仅仅偏重于人的精神的一个方面,由此不免导致对人的理解的抽象化、片面化,反之,肯定精神本身的综合性形态,则可以引向对人本身的具体理解。同时,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归根到底要走向实践,精神则从内在的方面为走向实践提供了某种动因。在此意义上,樊浩教授对黑格尔哲学的注重以及对精神的关注无疑有其理论意义。当然,以道德形而上学的进路和构架而言,樊浩教授提到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个环节,并且认为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三位一体,构成了道德形而上学的基本内容与构架,这一进路尚存在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因其功能至上的原则,缺乏对使用者情感体验诉求的考虑而受到广泛质疑,但回归现代主义提出时的语境,其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仍是当代建筑实践和理论需要继承的一种建筑态度。本文通过分析由李虎和黄文菁所主持的OPEN建筑事务所近年的设计和实践,分别从"挑风车的人"和"开放的建筑"两个角度,探讨OPEN坚持现代主义精神的建筑态度及建筑向城市开放、向自然开放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宫婉莹 《现代装饰》2013,(3):191-192
德国是现代设计最直接的发源地,而德国现代主义的兴起与贝伦斯的设计实践分不开。同时,贝伦斯影响和教育了一批新人,他们是第一代成熟的工业设计师与现代建筑设计师,为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开拓性探索一直影响到今天,也将作用于未来的设计。彼得·贝伦斯作为现代设计的先驱,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0.
批判的地域主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沈克宁 《建筑师》2004,(5):45-55
批判的地域主义持一种辩证和批判的态度它对以全球化和大同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它也对地方和地域主义,尤其是那种矫情的、浪漫风的和风景化的地域主义持批评态度。它强调场址、地点和地形、地貌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它也保持了现代建筑的进步和解放的思想。这是一种严肃的具有生命力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