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主规格尺寸为240mm×115mm×90mm的混凝土多孔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种不同孔型的混凝土多孔砖热工性能的计算和研究,力求在孔洞率、节能等方面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结果表明:设计合理孔型和排列对提高混凝土多孔砖的热工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以多排错孔矩型的混凝土多孔砖热工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采石场废弃石渣粉、废旧聚苯乙烯泡沫颗粒、水泥为原料,经过孔型设计、配合比设计和生产试制,研制了一种新型自保温轻集料混凝土多孔砖,并进行了墙体热工试验.试验表明,所研制的轻集料混凝土多孔砖保温性能好,其墙体热工性能完全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50%墙体热工性能规定性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混凝土多孔砖的热阻值,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孔宽、孔的交错程度和孔排数对混凝土多孔砖热阻的影响,以优化混凝土多孔砖的热工性能.结果表明,孔排数对多孔砖热阻影响最大,孔宽次之,而孔的交错程度对多孔砖热阻影响很小.所开发的240 mm×240 mm×90 mm 9排孔混凝土多孔砖的墙体传热系数为1.02 W/(m2·K.  相似文献   

4.
提高空心砖和多孔砖热工性能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孟繁华  王殿军 《砖瓦》2002,(2):47-48
1 前言新型和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发展 ,推动着我国传统实心粘土砖墙体向着空心砖或多孔砖复合墙体方向转变。这种以粘土原料为主空心砖或多孔砖 ,不仅节能省土 ,而且具有良好的建筑热工性能。向空心、高强、节能、保温隔热、装饰美化建筑墙体的多功能方向发展。2 影响空心砖或多孔砖热工性能的因素空心砖或多孔砖的孔形排列与热工性能紧密相关 ,而与制砖工艺存在矛盾。生产工艺希望孔型越简单越好 ,圆孔最容易生产 ,但在孔洞率相同条件下 ,圆孔热工性能较差。一般情况下 ,容重越轻、外壁与肋越薄 ,则导热系数越小 ,制品的热工性能越好 ,但…  相似文献   

5.
杜文英 《建筑科学》1994,(2):32-35,41
模数多孔砖的孔型设计、物理性能及砌体热工性能研究杜文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1孔型设计在孔型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模数多孔砖的强度、施工、生产工艺和热工性能。而模数多孔砖的热工性能与砖材料的导热系数、孔洞率、孔洞大小、孔洞形状、孔洞排列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的新型多孔砖DS_1和DS_2,孔洞率高达33%~36%,自重轻,强度高,热工性能好,是一种多功能砖型。除常用墙体厚度外,尚能组砌成315、440等厚度的墙体。便于设计、施工,且能与现行各种标准的建筑构、配件相配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使用稳定传热法测试多孔砖及其砌体导热系数的原理,基本测试方法和几种材料的测试结果,这种测试方法设备简单,投资小,测试灵活,实验室测试及对试点建筑实测的结果证明:多孔砖热工性能比普通红砖优异。  相似文献   

8.
烧结页岩空心砖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从力学和热工性能的角度,研究讨论了烧结页岩空心砖孔型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提出不同孔洞形状、孔洞大小、孔洞排列及排数、孔壁厚度、孔洞倒角的最佳选取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原始复合保温砌块的块型设计、热工性能进行探讨,采取延长传热路径和增加有机保温材料体积思路,对原始复合保温砌块进行改良,同时,研制出先进的成型流水线和生产工艺,采用QXFY型保温砌块成型设备,做到一次复合成型,且块型、规格配套齐全。分别采用节能计算软件和实体检测手段对自保温系统进行计算和检测,结果表明软件计算结果与实体检测结果符合度较好,改良复合保温砌块及其砌体的热工性能优于原始复合保温砌块及其砌体的热工性能。用改良复合保温砌块砌筑的外墙体比用原始复合保温砌块砌筑的外墙体按每平方米墙面展开面积计算大约节约35元。  相似文献   

10.
新型保温混凝土多孔砖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混凝土多孔砖与EPS板的一次成型.通过EPS板与混凝土燕尾连接及内部设置钢丝连接,使承重区、保温区、保护层三者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对采用带有灰缝阻热条的保温混凝土多孔砖砌筑的墙体与不带灰缝阻热条的保温混凝土多孔砖砌筑的墙体进行了热工性能对比试验,前者的传热系数比后者低45%,可满足山东省节能6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暖体假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迄今为止暖体假人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单段暖体假人,多段可活动的暖体假人,出汗暖体假人。目前世界各国已研发了100多个暖体假人,包括:干态暖体假人、出汗暖体假人、呼吸暖体假人、浸水暖体假人、数值暖体假人、小型暖体假人、暖体假头和假手、假脚等。今后暖体假人的研究应侧重于:计算服装的局部热阻;模拟人体非均匀出汗的暖体假人;数值暖体假人的验证;出汗小型暖体假人;能活动的暖体假手;暖体假人和外部控制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 under uniform and non-uniform, steady and dynamic conditions separately. Thirty subjects participated in all the experiment and reported their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simultaneously. Thermal sensation and comfort are found to be correlated closely under steady and uniform conditions and the comfort zone of thermal sensation vote in warm side is (0, 1.25). Under steady and non-uniform conditions thermal sensation change with space i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rmal comfort. Combining the effects of overall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sensation change with space, a thermal comfort model for steady conditions is proposed. Under dynamic conditions, thermal sensation change with time affects thermal comfort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3.
Sheng Zhang  Zhang Lin 《Indoor air》2021,31(4):1227-1227
Predicted mean vote (PMV) is a prevailing thermal comfort model adopted by thermal comfort standards. To extend its ability in explaining thermal adaptations, the PMV is multiplied by an extension factor. However, the original extended PMV (ePMV) cannot account for thermal adaptations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resulting in deviation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therefore, is unable to predict thermal sensation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accurately. Given the unusual importance of thermal sensation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for energy-efficient provision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this study modifies the ePMV to reinforce thermal adaptations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by adding a thermal neutrality factor. The modified ePMV is quantified by explicitly expressing the extension factor and the thermal neutrality factor as functions of field datasets of the PMV, thermal sensation vote (TSV),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The modified ePMV is validated to improve thermal sensation prediction effectively (by up to 73%), particularly for prediction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with the TSV between −0.5 and 0.5, by mitigating deviation around thermal neutralit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under various climate conditions around the world. Moreover, the modified ePMV is explicitly formulated and, therefore, convenient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热舒适研究的发展过程,讨论了热感觉、热舒适及热适应的定义,并分析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差异及与热适应性的关系,得出了人们对同一热环境有不同的热感觉及热舒适性,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适应性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甘肃北山地区深部花岗岩的热开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岛津SEM全数字液压高温疲劳试验系统,实时观察不同温度下北山花岗岩的热开裂过程,获得北山花岗岩的热开裂临界温度为68 ℃~88 ℃。在较低温度时,北山花岗岩热开裂以沿颗粒热开裂为主;在较高温度时,热开裂以穿颗粒热开裂及沿颗粒穿颗粒混合热开裂为主。热开裂不仅受到矿物颗粒的热膨胀性质不匹配及热膨胀各向异性的影响,还受到矿物颗粒的物理、力学、热学性质及矿物颗粒形状结构的影响。而花岗岩内流体包裹体也可能是影响北山花岗岩热开裂的一种重要因素,这是种新的影响机制。在微细观层次对热开裂模式进行分类,并由热开裂的分形模型定量解释沿颗粒和穿颗粒热开裂等发生的难易程度。当温度升高超过250 ℃时,北山花岗岩有可能存在热熔效应,这导致热开裂裂纹数有减少趋势,并且温度与其对应的热裂纹数量的统计关系符合Gauss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场研究中热舒适指标的选取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昭俊 《暖通空调》2004,34(12):39-42
对热舒适现场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热舒适指标的选取、有效温度的计算、热感觉的表述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当相对湿度在热舒适范围内时,采用有效温度作为热舒适指标并采用平均热感觉值,能更好地预测人体热感觉。  相似文献   

17.
绝热材料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热潮在多孔绝热材料中的传输理论为基础,综述和分析了热流与多孔绝热材料的相互作用,对影响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因素的分析表明,每一种绝热材料在特定温度下都有一个最佳体积密度、绝热 材料并非越轻其隔热性能就越好, 气孔尺寸对绝热材料在高温下的导热系数有非常大的影响,在高温状态下气孔尺寸的减小可使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幅度下降。纳米级绝热材料是建立在超低体积密度和超微细孔(小于50nm)结构基础上的,其导热系数可低于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8.
高放废物处置库缓冲材料导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冲材料是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的重要工程屏障,其导热性能参数是高放废物处置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利用ISOMET导热仪,研究内蒙古高庙子天然钠基膨润土GMZ01与石英砂和石墨混合材料GMZM不同压实密度和不同含水量样品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GMZM的导热系数、热容量和热扩散系数随压实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与GMZ01的导热性能相比,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大,石英砂和石墨作为添加剂可以明显提高缓冲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热扩散性能,但对比热没有显著影响。压实干密度大于1.8 g/cm3后,GMZM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比GMZ01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均提高20%以上。缓冲材料的导热性能与其含水量、干密度、矿物组成和微结构等有关,导热系数随着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导热系数与含水量和压实干密度不具有一致的线性关系。当GMZ01的饱和度大于20%时,不同压实干密度样品的导热系数、比热、热容量、热扩散系数均与饱和度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预测火灾条件下SFRC 构件内部温度场,对高温后SFRC 的表观密度、孔隙率、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和比热容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导热系数下降机理进行混凝土细观尺度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SFRC 的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和比热容总体上均随受热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孔隙率随受热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其中约有1%~3%的孔隙率是由SFRC 内热开裂造成;细观尺度有限元模拟显示高温热开裂形成的裂缝热阻是引起导热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砂浆与素混凝土导温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SFRC 导温系数在300 ℃时出现拐点,呈上升趋势;相同受热温度下,随着钢纤维含量的增加,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冬季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的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睡眠状态下,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分别对人体头部和被覆躯体的热感觉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分析两个热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睡眠人体的热舒适水平,实验在不同的室内温度下,调节被褥微气候温度,测试了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并记录了热感觉和热可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相比于室内热环境,人体热感觉对被褥微气候更敏感;此外,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和被褥微气候分别与整体热感觉和整体不满意率的关系,得到了睡眠热环境舒适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