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因其固然,顺其自然——《庄子—养生主》绿色设计是当今大行其道的热词。在这股浪潮下,建筑自身的需求反而被忽视,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被绿色,被环保"。绿色设计已然从技术手段的本身,跃身成为了评价建筑优劣的首要标准。我们不禁要问:也许世界需要改变,但我们是否应该先弄清楚改变是为了什么?改变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我们以为"因其固然,顺其自然"才是设计之本,也是绿色之本。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如何构建高密度建筑的理论?社区的概念能否与这种大都市建筑契合?亦即,当建筑周边土地价格和空间成本十分高昂,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一寸土地都在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时候,应该如何实现建筑和社区的概念?这些问题当然不甚鲜见。在战后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扩张的背景下,路易·康、十人小组、阿  相似文献   

3.
<正>一座建筑的性能应当如何来衡量?除了通过统治当代建筑舆论的美学、技术以及经济价值来进行描述之外,我们还能够如何来阐释一座建筑,尤其是一座致力于庇护那些渴望展现自己的艺术家的建筑?有人会问成功的表演是如何实现的,表演者是如何进行伪装的、又是如何展现自己的?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论,当我们看不到钉子的时候,铁锤的表现才是成功的;钉子本身的出现通常表明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究竟是以房子为本还是以人为本?我们的绿色建筑是以节能为结果导向还是以健康为结果导向?我们是以技术为先还是重新思考建筑本身?先进的理念是,绿色建筑不仅是节能技术和设备堆砌,而是碳排放结果导向下的开放体系。在7月20日的"创新型绿色建材应用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绿色研发中心总建筑师贺静女士发表了题为《绿色建筑,不只是房子》的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5.
正林芝南迦巴瓦接待站是标准营造继雅鲁藏布江小码头之后,在西藏建成的另一个房子。在西藏做建筑需要面对很多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西藏文化?如何对待本地原有的、带有强烈色彩和装饰性的建筑传统?新建筑与周边原有建筑形成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建筑与基地、建筑与大范围地形及自然景观的关系?建造过程如何考虑当地工匠、当地技术的参与?在恶劣的气候和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哪些材料和建造方式是可行的,而哪些是不现实的?是否可以用一种平视和平等的态度对待西藏的文化?是否可以既不俯视又不仰视  相似文献   

6.
王月 《广西城镇建设》2015,(1):31-35,30
<正>什么是好的建筑,很难说清楚,是该偏重于形式呢?还是更应该偏重于功能?一代代的建筑师在两者之间来回寻找,试图找到一个最完美的契合点来实现自己的作品,所以思想的形成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工业技术和艺术文化。人们忽而偏左忽而偏右,但无论左和右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随着新技术和  相似文献   

7.
美好的设计蓝图靠什么来实现?装饰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如果说设计是灵魂,那么装饰材料就是建筑的美妙五官和肢体。如今,市场上的装饰材料琳琅满目,种类纷杂,足以装饰出千姿百态的建筑。玻璃砖、琉璃石、砂岩雕塑、吸音板、波浪板、纸面石膏——既能用于建筑外观,又能装饰室内墙面、吊顶、地面。如何正确选择装饰材料呢?应该根据设计风格来合理选择。那么,让我们看看千姿百态的装饰材料吧。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和当代的普遍认识中,建筑因工业化而被定义为机器,同时也被剥夺了有机性。然而,有机体所代表的自然不仅一直是机器模仿的样本,也是建筑临摹的对象。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师与理论家认为,建筑对自然的模仿无关形式,而在于遵循自然的方法和原则。所以在当下,机器决定了建筑的生产方式与外观,却没有杜绝建筑在设计、建造的过程和方法中呈现出自然的有机性。例如,深圳的三所轻量化腾挪小学虽是工业化生产的预制建筑,却体现出对场所的回应性与自身的简洁性与整体性。正是这些有机体的特征体现出工业化时代中的建筑师对自然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腾挪小学不仅是历史上有机建筑思想的印证,也启迪着我们对当下建筑中机器和有机体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人坚定的、执着的、不厌其烦的做一件事情,这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作为建设者,我们为什么创造?为什么吃这么多苦?为什么要建百年建筑?我们的建筑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这是我们这些人,无论是建筑者、施工者、现场技术人员、施工管理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建CCTV计划     
<正>关于CCTV新大楼的争议有关于美学的,关于建筑结构和造价的,也有关于这幢大楼的社会性、文化性和政治性的。一个建筑项目如此受到关注,也说明了这样的建筑在现实的中国是要面对考验的,这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要面对的真正挑战。来自中国的纷杂的声音让我们不禁要问,有多少争议是真正有建设性的?北京的CBD应该如何规划,大体量的城市建筑将面对什么样的未来?如果不是现在的CCTV,我们理想中的未来大城市是什么样子?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正>30年前,物业服务从南海边走来;30年中,它逐步蔓延至全国各地,并生根发芽;30年后的今天,物业服务的概念走入千家万户,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虽然不易,我们知道,虽然辉煌,我们也知道,但最重要的是,行业未来应该走向何方?企业如何谋求未来道路?业内人士应该怎么重新认识行业所处的现实环境?这是我们更需要清楚了解的。  相似文献   

12.
<正>利马视觉艺术学校的扩建面对的挑战包含诸多问题:新旧之间的关系。现存的建筑是一个地标,1930年代新殖民建筑的典型。扩建部分应当尊重原有的建筑,但我们认为它也应该成为利马21世纪建筑的代表。两种不同建造技术的共存。原有的建筑是用土坯砖和传统砌体建成的,而扩建部分应当独立、轻巧,所以决定采用预制钢结构。这不仅便于对原有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的普遍寿命应该有多长?建筑物刚建即拆的现象频频发生,我们对待建筑的态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根小小的管线更换却需要凿开墙体甚至造成结构性的破坏,建筑的使用期限如何予以保证?低碳住宅、绿色建  相似文献   

14.
李想 《建筑》2015,(5):57-58
<正>她是一个乐天派,在她的记忆里,没有忧伤的故事。她很务实,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云端的希冀。她只想认认真真地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建起一座座精品的建筑,留住一段段幸福的时光,她是中建一局二公司第十二大项目总工刘元元的心愿。从中国银行项目的国优奖到基金会项目(中国少年儿童科技培训基地及配套工程,甲方是宋庆龄基金会)的观摩,掌声的背后是上万份的图纸变更和深化设计,是无数次的施工组织协调和方案策划。沉浸其中的她,累否?她说,累!  相似文献   

15.
序言     
什么是自然?我们对自然做了什么?在历史上我们如何走向自然?根据科学家和环境保护者,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还剩多少时间?我们怎样改变这个已建成的世界而生存下去?自然是如何形成栖息地的?我们怎样才能停止已经加速的快速破坏?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我们所处星球的状况是怎样的?为了生存下去我们必须要做什么?这些是我每天要问自己的部分问题,并且我们试图在本期的《世界建筑导报》中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正>材料12008基多建筑双年展时,我们举行了技术和建筑研讨会,会上Mauricio Rocha详细叙述了他对一种简单材料应用可能性的探索,并对施工开发和使用此材料构成的形式系统进行了热情讲解。他说的是瓦哈卡州艺术学院的夯土,当时该艺术学院仍在施工中,Mauricio的理念和该建筑都非常引人注目,我们对潜在的可能性充满好奇。但是,从表面上来说,这种材料和施工工艺与我们当时所进行的工作和发展方向似乎是对立的,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在何种契机使用该材料和施工工艺呢? Mauricio肯定地告诉我们,未来我们会遇到一种情境,只有夯土施工才可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工民建就是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在我国建筑产品中占绝对主导的地位?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不仅让我们中国的工民建数量大大增长,也让我们对建筑施工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加的重视,毕竟现在不再是是以数量取胜的年代了?我们应该在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同时,把管理水平往更加深层次的方面进发,不断的把我国的建筑事业变得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8.
平凡是一种本色,也是一个基点。惰者,由平凡堕入平庸;勇者,由平凡走向高洁。——题记7月23日早晨,照例打开电脑查看来稿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篇特别来稿。作者孔洁,姓名被黑框框着,生命毫无疑问被框进了另一个世界。我惊愕。是谁替她把遗作投到了编辑部的信箱?这位与建筑有缘的女子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又是什么原因把她挡在了生之门外?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一词的概念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建筑大师有各种不同的回答:建筑即艺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抽象的雕塑;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建筑是具有内部空间的建造物;建筑是空间和实体的矛盾的统一等等。从某一特定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20.
这一期的话题,我们将尝试就"当代"这样一个着眼点,去关注和考察广西建筑。然而,什么是当代?深而究之,当代一词其实并不像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耳熟能详。我们说当代,是在说一个我们正身处其中的时代,同时也是在表达对这一时代的想像与期愿:这应该是一个这样的时代,有我们时代的样子。这个"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