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景观建筑物柔化技术设计以建筑美学、审美心理学、园林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理论为基础,从柔化的功能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着手,为园林景观建筑物不同组成要素,运用色彩、材质、线型、人文等柔化手法,使建筑物柔化技术在人、自然与美学三个层面达到和谐统一。本文通过对园林景观建筑柔化的内涵、技术的分析,希望对园林景观建筑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魏晋玄佛思想与魏晋士人园林审美的关系,从山水美学的构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审美客体的独立性、玄佛哲学命题等方面,探讨了魏晋南北朝玄佛交融对士人园林审美的影响,为园林美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2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散发的园林美让后人流连忘返。园林审美考察课程的设立对园林课程体系的设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学习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园林审美进行初步的理论学习;从审美考察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教师对学生园林审美实践的要求。文章对园林审美考察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审美考察等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在园林审美考察教学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解决旅游式的园林审美考察所带来的问题,以更好地完成园林考察审美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文人园林的审美是古典园林研究的 重要问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强调 对文人园林的诗性感悟和外形模仿,缺乏对 园林审美本质的追问。本文运用格式塔心理 学整体论和同型论的观点,从园林主题、造 园手法和园林题咏方面分析文人园林网师园 的审美特点,认为园的主题的确立与消隐是 审美心物场逐渐转变的外在表现;造园手法 是知觉组织原则的综合应用;园林题咏唤起 了“心”与“物”的同型,营造了丰富的景观意 象,促使着审美经验的完形。研究认为,格式 塔心理学原理有助于理解文人园林意境的生 成,但在分析个人和群体的审美知觉差异方 面较为不足。  相似文献   

5.
孔垂婧 《山西建筑》2015,(6):197-198
概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哲学审美、自然山水审美、书画曲艺审美等主要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古典园林审美对现代审美产生的影响,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街区逐渐消失,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家园观念逐渐淡薄。该文通过探究地方建筑的审美价值,将淮安建筑分为官宦园林、寺庙建筑、古镇民居,针对建筑特点构建课程内容:建筑空间的整体性、南北交界的兼容性、正视现实的批判性,以期将传统建筑审美融入学生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和谐:中国传统建筑审美之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月 《华中建筑》2004,22(4):121-123
通过对宫殿、都城和园林等的考察,旨在说明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建筑以和谐为审美理想的文化品格,以及从中所体现出的清醒的理性精神和浪漫的现世情怀。  相似文献   

8.
主体动态位移是建筑、园林和景观审美的基础,这也应该是旅游审美的基础。然而,到目前为止旅游美学尚没有对主体动态审美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以为:从理论美学的高度关注动态审美,它将为旅游美学开辟出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该文在参与性审美、景观容量和美感特征等研究课题上,给予简洁的提示。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心理角度谈园林美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眼于园林审美主体,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在园林审美中,审美主体需要通过外在“刺激”,而且是“中等程度的刺激”,即相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信息达到可理解量与新疑量之间的平衡点,才能真正获得园林美感。因此,在园林美的创造中,应以满足审美需求为原则,做到园林创作审美与欣赏审美的统一。继而本文通过对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学习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阐明了在设计中如何创造园林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建筑园林文化交流背景下,重点围绕18世纪启蒙时期在法国传播、散布的有关中国建筑、园林的资料,包括文字、影像及建筑物等,研究讨论了这些资料和建筑物的来源、分布以及对法国相关艺术的影响,从而补充完善中、西建筑园林文化交流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园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美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既是社会形态演变的外化,也是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从风景园林史学与美学的双重视角,解读桂林山水园林的审美历程。研究发现,桂林山水园林审美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寻形赋情、重理塑神和意蕴相生3个阶段,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层累性,是人文性和艺术性不断递进的过程。其园林审美特质表现为以自然为本源、整体的环境观和丰富的审美联想。研究为桂林园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当代城市风景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对岭南风景园林史的完善具有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素莲  智秀红 《山西建筑》2005,31(1):208-209
为适应环境艺术的社会化、综合化,从园林审美的再现性、园林美的动态性等方面,对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概括分析,以更有利于园林美的创造与感受。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审美主题周莲君建筑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物。建筑艺术通过对建筑物的形体和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合、建筑群体的组织以及色彩、装饰等的审美处理,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自身的智慧和价值,人也从中得到自我...  相似文献   

14.
从光影变幻、色彩搭配、体量组合等方面入手,对园林小景生态布局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建筑物、植物、水在园林生态布局中的设置原则,旨在使园林建设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呈现现代之美。  相似文献   

15.
胡永红  刘洋 《园林》2012,(9):12-15
攀缘植物又称藤本植物、爬藤植物、藤蔓植物,是一类不能自由直立、通过主茎缠绕或攀缘器官攀缘他物升高的植物总称。它不仅可以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使之更美观,而且在拓展绿化空间、增加城市绿量、提高整体园林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中具有其他植物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岭南庭院的审美特征——务实、外向、生态、时尚,试探现代岭南园林的个性之处,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窥得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美学与审美文化基本理论,着眼岭南庭院的审美特征——务实、外向、生态、时尚,试探现代岭南园林的个性之处,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形式与审美文化.文章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近代岭南园林的艺术审美价值,以期在更深层面上窥得近代岭南园林审美价值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张俊玲  明玥  李文 《山西建筑》2015,(6):193-194
阐述了鱼这一动物种类在先民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从儒家审美思想、道家美学观念、古诗歌文化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鱼文化审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就鱼文化对古典园林审美思想和造园艺术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贺慧  余柏椿 《规划师》2010,26(9):105-108
通过从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类审美创造的需要、心理旋转理论等相关心理学角度分析,揭示了审美主体对抽象形态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景观特色的偏好—在对城市景观,尤其是建筑类和园林小品类景观进行审美活动时,具有抽象简洁形态的景观较易受到审美主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村居”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意象,与之相对应的“村居园林”也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类型活跃于历代园林实践中。然而,囿于实物遗存的缺失,对其研究长期被忽视,缺乏对其概念的明晰和特征的总结。为此,结合史料文献的考析、典型案例分析,从时间维度阐述“村居”与“园林”之间的审美传统以及造园背后士人心境和以园林为外化表征的历时性特征。以期构建对“村居”园林的 历时性认识,拓展中国园林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