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Planning》2016,(8)
英语运用能力是研究生的专业体系构建与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双语教学能够使研究生在有限的课时中,既能掌握所研究专业的内容,又能综合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然而由于教师的学科与专业特长以及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多为中文,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使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广东海洋大学在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中,结合水产类研究生英语基础、学校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和环境生态毒理学的课程特色,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初见成效。这次课程改革将为今后研究生课程改革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双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文章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的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通过双语教学,学生能深入了解国外大学同类专业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培养英语思维,提高正确使用、阅读英文原版专业技术书籍和参考文献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国许多大学开展了双语教学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即采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然而不同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后,教学效果如何,即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值得思考。结合近几年结构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对所采取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建立了教学效果的质量评价体系,为各种工科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参考,以利于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渗透式双语教学在土力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精专业、懂英语的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双语教学就成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举措。根据课程特点、资师条件及所教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如何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介绍了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3)
<正>0引言为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文件,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然而,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频频遭遇由于学生英语听说、应用能力低下而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的窘境[1-2]。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专业课双语教学三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缺乏紧密耦合,没有形成"阶段目标衔接,最终目标一致"的课程体系[3]。专业英语介于大学英语和专业课双语教学之间,理应承上启下,为双语教学打好基础。然而,受主客观条件(师、生)和习惯的制约,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双语教学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定位及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然后详细介绍了结构抗震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包括教材的分析与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最后分析了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并对该课程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5)
针对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在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忽视其与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的联系,使得三个教学阶段分离开来,各自独立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其弊端,提出在三个教学阶段内部建立紧密的联系,确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建立以目标为导向、多级综合评价和反馈相结合的双语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校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类必修课程,也是重点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课程之一。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实施现状分析,进行了课程辅助性双语教学活动改革探讨。在不增加课堂教学学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课堂组织方式、开展课外教学互动、优化多媒体课件内容等,合理置入适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满足教学目标前提下,显著增强了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提高了学生对英语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及科技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对机械设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机械设计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就任务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建构及实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说明,最后,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总结了任务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证明任务教学法在机械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8)
本文在探讨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结合我校开展"数据结构"双语教学的实际调研,分析总结了双语教学模式的确定、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实践证明,适当的双语教学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取得更好的专业课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