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以某道路工程为例,详细阐述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中的应用。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非常高效地捕获被测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将该数据进行处理,即可得到能够反映真实现状的道路点云模型。借助BIM技术的参数化建模功能,能够快速得到能够反映设计意图的道路设计BIM模型。将点云模型和设计BIM模型进行模型比对,即可得到现状道路与设计之间的数据偏差。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检验范围广、测量精度高、分析结果可靠等优点,可降低人力成本、缩短工期,是一种新型的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BIM技术在古建筑消防安全中的应用,对福建土楼面临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分类阐述,指出了BIM技术在土楼消防安全管控和维护中的优势。为实现BIM技术在土楼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利用三维激光技术进行全面的扫描,获得三维坐标点云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将优化后的点云数据导入进Revit软件中建立土楼三维模型,并将监测预警系统与BIM模型绑定,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的功能,为救援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结合,给现场管理带来最大的便利即是工程信息数据的整合管理。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器采集现场数据,生成的点云数据经过专业软件处理即可转为BIM模型数据,现场情况可以很完整地以BIM模型、点云模型的形式与建筑BIM模型在统一集成的信息平台中整合应用,并根据现场工程师需求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其中盾构隧道的施工质量关系到隧道施工及运维过程的安全。BIM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化手段,能以参数化建模的方式,得到能够反映设计意图并能指导施工的模型,同时借助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快速获取被测实体表面的三维坐标,将获得的点云数据进一步配准、拼接、降噪,构建出实际建造效果的盾构隧道点云模型。将BIM模型和点云模型进行自动对比,即可得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以保证施工质量并指导后续施工,是一种新型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BIM技术日趋成熟,现阶段已在很多工程领域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基于BIM技术在市政综合管廊管理云平台的应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亟待加快速度推进。基此,以福州市新店外环路西段道路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例,探讨了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设计阶段的应用,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属性,将BIM+GIS技术应用到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整合并搭建综合管廊管理云平台。研究结果发现,利用BIM三维信息技术特点,发挥其专业协同共享功能,探索形成标准化三维管廊模型,极大地减少了数据整合的工作量;同时,管理云平台利用SUPERMAP-9D平台作为数据技术支撑,能快速处理庞大的BIM模型数据信息,并实时共享云平台数据信息,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提升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整体管控水平,实现了市政项目管理手段和管控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析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与相应问题,探讨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BIM建模过程,即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既有建筑点云数据,导入点云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与Revit软件对接建立既有建筑BIM模型。通过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中的改造前期、设计过程、性能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论证了BIM对既有建筑改造的设计阶段的设计与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工程质量》2017,(9):68-71
3D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能够非接触高速精确地获取目标物的三维坐标数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该技术获取建筑的空间点云数据,建立真实的三维建筑模型。以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项目为例,介绍3D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获取方法与运用方式。项目过程中通过3D激光扫描仪对建筑进行扫描,利用RealWorks软件处理点云数据,获得精确的建筑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提取尺寸信息,代替实测实量;将BIM模型与点云模型比对辅助结构验收;辅助机电幕墙等其他专业的施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0)
本文通过采集古建筑三维激光点云数据,根据古建筑的特点结合BIM (建筑信息模型)建立三维模型并提取二维图形,研究点云点位精度,计算工程量,为古建筑保护和应用方面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应用中,BIM实体模型不同于3D表面模型,除几何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对用于数据与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管理的非几何信息的精确描述.结合工程结构的三个应用领域,分析BIM实体模型的集成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在结构安全检测与维护方面,BIM实体模型与点云表面模型相结合可以应用于既有建筑实时维护、基坑安全实时监测、施工进度自动监...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建筑物拆除的信息化程度和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率,从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循环的角度,提出了使用BIM和三维扫描技术的智能拆除系统框架: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和提出的三角锥靶标获取既有结构的点云并注册,然后基于开发的点云处理算法提取结构的几何参数并用于BIM模型的重建;紧接着,基于该BIM模型进行了拆除方案制定、安全性模拟和经济性评估。实践应用表明,提出的基于三角锥靶标的点云注册方法适用于建筑结构的点云注册,几何测量算法能够准确提取建筑构件的几何尺寸并用于精细化BIM模型的重建;基于该BIM模型制定的拆除方案、数值模拟和成本测算模型,可以预先对拆除方法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准确评估。该框架从现场调查、方案制定、安全评估、成本分析四个方面,构建了建筑物智能化拆除与固废管理系统,为实现信息化、可持续的建筑物拆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BIM技术进行衔接,应用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能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准确获取古建筑的几何信息,生成点云模型,再基于点云模型,建立BIM模型,从而实现文物古建筑修复的正向设计,为修复施工、古建筑维护、信息存档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迅速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 BIM 技术应用能力与效度,参考软件成熟度评价模型(CMM),构建 BIM 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准确测量我国施工企业的 BIM 应用能力。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测量指标的独立性,确保评估过程的模糊性与随机性;使用测量模型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云模型进行成熟度评价,最终构建基于建筑施工过程的 BIM 能力成熟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非对称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钢球铰安装的精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 BIM 技术不能考虑球铰的制造误差及拼装误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 BIM+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大跨度不平衡转体斜拉桥钢球铰精细化安装管理方法,通过扫描球铰构件,应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方法拟合所得点云,获取带有制造误差及拼装误差的球铰模型。将所得模型与根据图纸创建的 BIM 模型进行对比获取相应误差的大小和位置。通过虚拟预拼装获取实际安装中骨架坐标的调整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获取带有误差的球铰真实模型,并能够将球铰安装误差控制在 1mm 范围内,具有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周期长、规模大,设计产生模型体量大和种类繁多,需要占用较大硬件资源的局面,应进行基于WebGL 的 BIM 模型轻量化展示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模型重构技术理论进行 Revit-JSON 接口设计来实现模型格式转换,然后利用 WebGL 来实现 Revit 模型的 Web 端重建和渲染,并引入 Three.js 框架实现 BIM 模型的 Web 端交互,进而实现 BIM模型在 Web 端的信息实时查询功能,以满足用户对高速公路 BIM 模型轻量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大型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展施工进度模拟精细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施工进度管理方法,以期有效提升工程信息化水平。首先利用参数化建模方式创建三维BIM模型,导入广联达BIM5D平台生成四维模型,然后将计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理论与BIM技术相结合,应用在结合点一(宏观视角下施工全过程进度管控)与结合点二(施工进度管控中重点环节的BIM强化应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大型综合体项目进度管控实例中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将BIM技术与PDCA循环管理理论相结合,可以使施工全过程的进度管控目标更明确、管控流程更优化; 实际案例施工段二区的进度模拟次数减少60%,工期整体提前3.5%; BIM和PDCA结合应用有效提升了工程信息化水平,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进度管理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项目 BIM 应用能力的测评问题,借助德尔菲法确定影响指标要素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 25 个指标要素进 行降维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际工程,从项目目标维度对 9 个主成分变量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包括 5 个一级指标和 17 个二级指标的 BIM 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 COWA 算子对指标赋权,建立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的 BIM 应 用能力评价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出各评价值与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识别出薄弱环节。将模型运用到青岛地铁 X 号线一期项目中,结果表明该项目 BIM 应用能力为较强等级,在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的 BIM 应用力相对强,从而验 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在提升工程项目效益的同时,其应用风险也不容忽视。业主作为 BIM 应用的最大受益方,同时也是 BIM 应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为此,系统分析业主方 BIM 应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总结出包含 6 个类别的 13 种 BIM 技术应用风险,通过问卷调查及网络分析法(ANP)探索了各类风险的重要性,确立了各类风险因素权重。研究表明:业务管理模式风险、投资收益风险、参与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是 BIM 应用的四大主要风险。并基于 BIM 标准合同提出了业主可采用的合同控制措施,提升了业主方系统管理 BIM 应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施工进度优化领域数据获取、定量分析、模型求解等难题,构建了基于BIM 与遗传算法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优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成本最低和资源均衡为目标的“工期—成本”和“工期固定—资源均衡”施工进度两阶段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确定了各工序最优持续时间和非关键工序最优开始时间。在实际工程中对所建体系与模型进行了实践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科学合理确定施工进度计划提供了支撑,并有助于提升BIM 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施工进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吕芳 《工程质量》2013,31(2):51-54
思南路古建筑改造项目的难点在于数据采集,项目部团队通过激光扫描与BIM技术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又根据扫描的点云数据创建了Revit模型,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完整,此项目可以算是历史保护建筑修缮项目的里程碑案例。  相似文献   

20.
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迅速,已成为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实现项目调度信息集成化管理与共享,将项目调度优化与BIM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BIM的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集成优化方法。利用BIM技术、项目调度理论以及优化算法,设计了基于BIM的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集成优化框架。该框架将BIM三维模型扩展到项目调度维,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项目工期优化,利用BIM进行项目调度优化的动态模拟。通过案例验证了集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调度过程的4D动态模拟,为现场施工调度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