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多层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差的特点,介绍了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技术,该技术造价低,施工简便.通过在基础与结构主体之间设置沥青隔震层,大大延长建筑物基本自振周期,从而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详细介绍了设计步骤及施工方法,包括隔震原理与组成,并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减震系数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刚体试块模拟刚度较大的建筑物,进行了将砂垫层隔震和基础与上部结构间设置砂粒滑移层隔震方法相结合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颗粒级配砂与混凝土板间的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单一颗粒级配砂具有摩擦系数小的特性,适宜作为砂粒滑移层;减震效果随砂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强;对于相同砂垫层厚度,同等地震强度,增设砂粒滑移层时,减震效果有明显增加;当地震强度较大时,减震效果与只设置砂垫层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抗震结构都是以刚克刚的模式,提出一种刚柔结合的抗震结构模式———滑动层抗震结构.首先分析了传统抗震结构模式的优缺点,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滑动层抗震结构的可行性,介绍了滑动层抗震结构模式的设计方案,最后分析了滑动层在地震力影响下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滑动层避免了基础与建筑物产生共振,能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楚宏 《住宅科技》1994,(1):31-34,37
1 概况 在现有技术中,对建筑物的抗震措施一般都是在建筑物主体和基础之间,设置一个耗能减震层来消弱基础传递来的震动能量,从而达到减轻强烈震动对建筑物的损坏,但这类减震层的缺点是: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之间作用力协调不够合理。 轮舆拓扑抗震装置,是运用拓朴理论设计的一种有轮舆结构效应的建筑抗震装置,以有效地消耗地震时纵横波对建筑物的复杂作用力所造成的破坏能量。  相似文献   

5.
舒宏博  卜勇  李红霞 《工业建筑》2013,43(6):141-145
某医院住院部为3层砖混结构,建于1976年,乙类建筑。由于地基浸水不均匀下沉,上部墙体开裂,且原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不到位,抗震性能低。针对建筑物的现状,采用静压桩、增设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措施,稳定结构基础,并加强对上部结构的约束,使建筑整体性、抗震性显著提高,取得良好的抗震加固效果,保证在后续使用年限20年内结构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0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及旧城改造的开展,一批临街建筑应运而生。为了适应临街建筑底层开店上部办公或居住的需要,多层底框砖混结构以其灵活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由于底框架是底框砖混结构,在地震荷载及其他荷载作用下,端节点本身的变形能力较弱,其吸收地震力的能力也相应较弱。因此保证底框端节点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正常工作,就成了地震区多层底框砖混结构房屋抗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2)
我国的云南省是现阶段全国范围内地震活动相时较为活跃的地区,全省包括的二十九个县(市、区)等,抗震设防区全部在六度以上的等级,在这其中有五十九个地区被设为八度抗震设防区,云南省规定从2016年十二月起,抗震设防烈度高达七级以上的地区内,建筑物在三层以上且建筑面积达到一千平方米的校区以及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医疗卫生建筑机构等房屋建筑工程均运用抗震减震技术进行全面防护。这一防震技术主要将建筑结构分为上部减震结构、防震结构以及下部减震结构。一旦发生地震,地震引起的力量经过下部结构直接上传到隔震结构,由隔震结构将大部分地震能量消耗掉以后再传至上部结构。这一隔震结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建筑结构受到的损害,并且保证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期能够恢复到初期状态,确保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8.
房屋的加层设计应与房屋的抗震加固、强度加固相结合。多层砖混结构加固的关键是原屋面上反梁的设置,它有效地将加层后新旧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对原结构有加固作用,可提高房屋整体的抗剪、抗拉强度,提高抗震能力。本文分析了原结构为砖混结构,上部采用轻钢结构加层时,对原有下部结构的加固处理方法和节点构造做法。  相似文献   

9.
以砖混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采用基底滑移隔震技术后的减震效果及其地震反应的特点.为此,运用FORTRAN编制的结构隔震动力时程分析程序,对其进行计算.以2~8层砖混结构建筑为算例,分别考虑了不隔震(传统抗震)、基底滑移隔震两种方案,对其输入E1-Centro波,并且选取不同的摩擦系数,进行了大量的比较计算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高飞剑  耿欧  郑靖靖 《四川建筑》2011,31(2):154-156
文章分别从传统的结构抗震原理与当今结构减震原理、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与当今结构减震设计方法、抗震结构与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框架结构抗震与减震的设计要点方面进行了比较,采取了隔震措施的建筑物要比传统的抗震建筑物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建设中,常常见到砖混结构底层做框架的情况,因为底层的框架刚度度较砖混的刚度小得多,在地震时结构上下刚度不均匀,引起地震力集中于框架上,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底层框架的设计在“抗震规范”中明确给出了计算方法及严格的构造措施,对于底下两层框架,因其抗震性能差而未提及;本文以某工程实例,阐述这个砖混结构底下两层框架的设计过程中突出的几个问题,最主要是其抗震计算中的两层框架的抗侧移刚度;以及计算顶层框架梁、板上部荷载的取值等。  相似文献   

12.
任振甲 《建筑技术》1998,29(6):393-394
某砖混结构办公楼拟由3层改为7层,由于原建筑物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差,故采用外套框架结构方案,使增层部分与原有建筑物完全脱开,施工时拆除原三层顶板,由外套框架的梁、板代替,并对原建筑物的裂缝进行了处理,并采取了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医院砖混结构为算例,介绍了砖混建筑结构采用基础隔震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表明,隔震加固可以通过大大减小隔震层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极大的提高结构的安全性,从而减低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2015,(11):1-8
层间隔震结构是将隔震装置设置在建筑物上、下楼层间或上部结构的子结构与主结构间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新技术。在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建筑结构层间隔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层间隔震结构在减震工作机理、计算分析、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并进一步探讨层间隔震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包括竖向地震作用、结构抗倾覆性能、抗震性能评估、混合控制及层间隔震新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多层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抗震地区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构造柱,由于抗震构造柱嵌固在墙体内,通过拉结筋与墙体联结,提高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整体刚度,但在施工中如不注意施工质量,不但起不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相反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给安全使用留下隐患。下面就几种质量通病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雪萍 《山西建筑》2001,27(6):15-16
通过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的总结,概括出抗震加固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即:作为加固的横墙的拉杆,施工时调整及日后维护是重要问题;连接构造存在问题削弱了建筑物抗震加固的效果;抗震要求上部及基础结构同步考虑,针对性地提出组合砌体的圈梁,构造柱加固及横墙加固,抗震加固构造连结,地基加固等具体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砖混结构建筑物,由于使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所决定,一般整体刚度较差,尽管采取一系列构造措施,诸如圈梁、构造柱等,其抗震性能有较大改善。但只是注重增强上部结构,而忽视基础的正确选型,以及对地基的必要的加固处理,也是难免会出现问题的。 一、概况 某砖混结构营业楼,三层,建筑面积2000m~2,一~二层营业大厅空旷。外墙370mm,内墙240mm,内柱为490×490mm砖柱,一层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对带大底盘的住宅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在底层柱下布置橡胶隔震支座,并进行小震、大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与抗震结构相比,基础隔震能明显延长自振周期,降低结构的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对于带裙房的框架结构,设置隔震支座能明显提高其抗震能力,为结构提供安全储备。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有明显优势。设防烈度下,减震系数为0.33,大底盘以上结构可降低设防烈度,按7度0.1g设计。在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竖向拉应力以及水平变形均小于规范限值,为结构提供了安全保障。最后,将修正后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带入抗震结构分析,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相近,减震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上部结构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频繁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使得对建筑抗震的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随着大量高层、高耸建筑物的涌现,传统的单纯依靠增加建筑物本身刚度的抗震方法已明显不适用,结构控制的方法便应运而生。 结构控制分为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是根据地震时结构的反应,经过计算给结构施加相应的主动力使结构震动得到控制。由于主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和具体实施时的复杂性,目前尚未能得到推广使用。被动控制主要分为三种:震动隔离、吸振减震和耗能减震。震动隔离是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之间设置隔离装置,通过减少输入的地震能来达到减震作用。震动隔离的研究及应用已  相似文献   

20.
姚莉 《山西建筑》2009,35(34):55-56
结合砖混结构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从抗震措施一般规定、构造柱的设置、圈梁的设置及楼梯间的抗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南京地区多层砖混结构抗震措施,以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