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乃山 《四川建材》2011,37(6):56-58,60
本文针对宁波区域地面沉降的历史和现状、地面沉降特征、地面沉降危害、区域地面沉降对宁波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的影响及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区域沉降的危险性预测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析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科学防治区域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产生的影响提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政策法规     
<正>天津施行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五类工程需建监测设施近期,天津市出台了《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2月3日起施行。《办法》确定,在地面沉降区内进行五类工程建设应当配套建设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并加强地面沉降监测。根据《办法》,在地面沉降区内进行五类工程建设,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地面沉降监测设施,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保证工程安全:1)高速铁路、地下轨道交通、轻轨广东东莞生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基础控制网布设和复测情况,研究了一等卫星定位控制点和深桩水准点稳定性情况,讨论了运营阶段监测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在沉降监测区地面填土调查和沉降监测点历年沉降监测成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监测区工程地质条件,借助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宁波软土地区快速发展中填土引发的附加荷载作用下土体固结过程中的沉降变形和孔隙水压力分布及消散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分析,对其沉降变形机理进行了探讨。实测及模拟结果表明:填土的广泛分布在宁波市地面沉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部淤泥质土体的竖向变形在地面沉降中占绝对大的比重;若土体的均一性较好,则不会产生水平位移,即不易出现地面沉降区域向附加荷载作用范围外扩散的现象;表部附加荷载对上部淤泥质土体的影响显著,而对下部软—可塑的粘性土、砂土及碎石土的影响效果显著降低;填土荷载作用下,宁波市地面沉降变形特性主要由上部淤泥质土体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缓慢消散引起。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是宁波市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绿色工程和提升工程,对于推动宁波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交通衔接专题研究,对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地区进行分析,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资源配置,重点通过合理布局相应的轨道交通站点终端设施(停车场、存车场和公交场站等)引导居民进行出行选择,并借助相应的交通辅助设施(过街设施、指引设施等)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优化出行结构和提高整体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结合北京市某轨道交通工程,对其沿线区域地面沉降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成因分析,对未来一定年限内区域沉降情况进行了预测,并结合工程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面沉降流固耦合模型在深大基坑降水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高层建筑群和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如火如荼,由此在深基坑开挖施工中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灾害的问题非常突出,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深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过程和机理较复杂,长久以来成为深基坑施工中的难点。本文在分析深基坑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了地面沉降流固耦合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应用于深基坑降水与施工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提出了深基坑工程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工程是北京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10标段的一部分,为T2支线地下段盾构区间右线工程,全长4092m.穿越停机坪地段地层为富水软弱地层,针对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施工措施,如:重新设定土仓平衡土压;掘进时注意调节掘进速度和螺旋机出土速度等.通过监测结果证明,以上措施对地表沉降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宁波市地面沉降监测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和功能设计,给出了地面沉降点分类、自动绘制沉降等值线和沉降预测等几个主要功能的实现。系统实现了信息的管理与共享,为“平安宁波”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韩三琪 《浙江建筑》2010,27(7):56-58
针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精密导线网的选点布网、点位埋设、外业测量以及内业数据处理。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对于轨道交通工程控制网的测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借鉴香港“地铁+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基于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前后的布局方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获得轨道交通1号线客运量与沿线人口、总建筑面积、詹住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的相关性,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客运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区特殊的区域地质的构造活动、地裂缝活动及地面沉降的叠加严重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期长,地面控制网受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影响,点位容易破坏和失稳。本文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对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正处于大规模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这一机遇,引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关键问题。紧凑城市理论提倡一种高密度而多样变化的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城市发展模式。文章分析论证了轨道交通综合体之于城市紧凑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日本、香港等地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实例,归纳了构建基于紧凑城市的轨道交通综合体的重要途径,以期对我国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统研究认为,轨道交通站点影响下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将呈现"方式经营化、面积大型化、高强度随距离降低",但对旧城区未必尽然。本文在比较北京市中心城区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储备用地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而言,除土地利用方式经营化外,并未出现其他情形,以微调为主,但仍可分出开发阻力型、公益建设型、原址改造型、旧城保护型和集中拆建型等类型,各自规划调整特征有别。究其原因:(1)北京旧城区轨道交通晚于城市建设,属补偿性建设;(2)历史风貌用地比例大,保护要求高;(3)土地权属复杂,利益主体需要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5.
《时代建筑》2009,(5):1-1
轨道交通在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复兴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轨道站的城市催化作用表现在其建设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土地升值和建设密度的增长。于是被广泛认可的基于公共交通导向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区域开发模式,已逐步显示出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力,也催生出围绕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土地立体开发,轨道交通综合体的规划与建设集聚了多元的商业、服务、公共空间和居住等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工作对于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受到城市管理者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结合石家庄市区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项目,重点介绍资料搜集、水准施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及具体做法,并总结了项目特点与经验,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Hyungun Sung 《Cities》2011,28(1):70-82
This study determines whethe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planning factors identified from western case studies can be applied to the city of Seoul, Korea,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dense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illustrate the distribution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nning factors such as transit supply service, land use, street network and urban design at each rail station area. To identify effects of TOD planning factors upon the transit ridership at the targeted 214 rail station areas in Seoul, the study develops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for transit ridership, which are differentiated at the levels of time of day, day of the week, and transit mode at the respective rail station areas. The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OD planning factor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in form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They also indicate that some TOD planning factors, compared to low-density cities in Western countries, need to be carefully applied towards Seou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regenerating a transit-oriented city. In summary, rather than focusing mainly on increasing development densi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centrate more on such strategies as strengthening the transit service network, increasing the land-use mix index, and restructuring the street networks and urban design to be more pedestrian friendly around rail stations.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1)
Taking Sichuan Gymnasium St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explor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ver time of areas around Sichuan Gymnasium Station in terms of time. We extract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land use in areas around Sichuan Gymnasium Station in 2005, 2011, and 2016 through Google Earth in order to draw the map of land use status in three time nodes. We then analyze the degree of mixing and equilibrium, intensity of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land use patterns of areas around Sichuan Gymnasium Station with indexes including the area proportion of land use patterns,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degree of equilibrium within a 1,000-m radius centered on the station, so as to reve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around the station in different time nod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has not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boom of commer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city of Chengdu. We also analyze land use changes in areas around Sichuan Gymnasium Station in terms of space, and find that land use patterns in areas around commuter stations seem to b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station, and land use patterns in areas around Huaxiba Station and Nijiaqiao Station on Line 1, which opened first, are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of Moziqiao Station and Yiguanmiao Station on Line 3. The original land use patterns formed in the old city often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rail transit routes and rail transit stations. Adaptive stations do no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ir surrounding areas, but have some impact on the plot ratio and building height of land for commercial use within the core area of the stations.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面沉降是抽汲地下水诱发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西安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地面沉降与地下水监测的业务流程,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等,在网络化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上,实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的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模拟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本文概述了西安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建立,着重阐述了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展望等。为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地预防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的发展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茂  胡骏 《山西建筑》2008,34(5):338-339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的高架桥梁设计,分析了轨道高架在不同环境下的合理桥型,介绍了沙湾大桥的结构设计,指出地铁高架结构的建筑形式应充分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结构应尽可能减少振动、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