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
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第一卷不仅对于现象学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作为一部独立的逻辑哲学著作参与到20世纪初的逻辑哲学发展中。胡塞尔基于对传统逻辑的反思,提出了"纯粹逻辑学"的构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重新确立逻辑学的纯粹性、独立性和非经验性,反对心理学主义的解读;其次,确定逻辑学处理的对象类型、对象间关系类型以及理想中的理论结构形态。这两方面平行于从弗雷格到希尔伯特的逻辑哲学发展过程,前者表明了新时代的逻辑学如何在根本上超越了传统的观点,后者则最终导向了现象学哲学。这也意味着20世纪初的逻辑哲学与某种彻底的认识论研究之间存在着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趋势。这一方面体现在学段与学段之间,另一方面体现在内容与内容的衔接之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学教学其实有较明显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进行"瞻前顾后",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握单次教学的独立性,又要充分考虑它的相互依存。那么,应该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防止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就是要谈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当代哲学在心灵与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上陷入了所与论与融贯论的两难境地。塞拉斯在其《经验主义与心灵哲学》中对所与论已有所批评。从康德与黑格尔的思想资源来看,康德的先验观念论需要彻底化为黑格尔的观念论,黑格尔的理论进一步驱除了所与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2)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感性确定性"章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上,在从"意谓"到"共相"的嬗变上,以及在语言的逻辑功能和非逻辑功能的双重展示上,都与当代现象学有某种暗合。但如此理解《精神现象学》是当代黑格尔研究的瓶颈,人们的解读充斥着误解和盲区,亟待澄清。揭示黑格尔文本中所隐藏着的"思辨的秘密",将其提升到当代现象学的问题意识层面上来,由此超越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将为我们今天重建形而上学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8):55-56
<正>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保卫马克思》(论文集)中的文章都发表并集结成册于1961-1965年间(《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等)》这篇论文写于1963年)。本文就胡塞尔针对学界流行的"颠倒论"——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关系,进行总结和反思,得出阿尔都塞的论证过程并未做到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保卫"。阿尔都塞关于这一思想的讨论,主要集中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
孙正聿教授的《哲学通论》是"一部专著性的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的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的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的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与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的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的三个思路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的"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的"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与黑格尔的深度对话中建构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2)
黑格尔美学在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辨析"心物交融"与"主客统一"、"拟容取心"与"表象概念统一"、"文外曲致"与"暗示"三组文论范畴,考察王氏所受黑格尔影响,指出王元化以黑格尔式的思维方式,将《文心雕龙》中的部分文论术语,代之以黑格尔美学的范畴、概念、内涵,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康德道德哲学的难题之一就是道德自律问题,具体包括价值的先验秩序如何不可知,人如何获得自我立法的意志,这种立法的权威由谁来提供三个层次。席勒认为这个道德难题的本质在于康德哲学的二元论架构,因此,席勒尝试通过发展康德的美学理论来沟通二元断裂并对道德判断的确定性做出说明。他尝试将"爱"的观点引入道德哲学,用美德伦理丰富义务论哲学,这些见解既回应并阐释了康德的道德难题,也对正值学术积累期的黑格尔影响巨大,以至于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能够看出这两位学者的理论一致性。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席勒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的学术脉络传承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5)
相比西方美学所坚持的本质论与重视"写实"的物质论原则,东方电影美学更加强调以精神性来"独善其身",倾向通过事物与生俱来的象征性来深入意境的表达。影片《不成问题的问题》中,通过东方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展示出其黑白色彩下的虚实相生,大言无声的象征性镜头完美映射出"境外象生"下的诗意境界与角色细节中的变幻莫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
张一兵认为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还没有真正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深层问题,那些问题要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才得到解决。但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得出的货币是各种生产关系这一认识,包含着他对李嘉图切合事物的认识方法的批判。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都将各种生产关系视为"圆环"。《资本论》的构成原理是一个圆环体系,而那种圆环的最初论证便是价值形态论。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将货币规定为形成圆环的各种生产关系,意味着马克思在那里已经开始提出了价值形态论的问题。《资本论》既不是以价值形态论为中心,也不是以交换过程论为中心,而是具有由①价值形态论→②商品拜物教→③交换过程论这三种观点的对称性重复移动构成圆环的构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
哲学通论》作为一部专著性教材,其总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的提出、论证和破解,蕴含着"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这主要体现在《哲学通论》对哲学原理教科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的反思与批判等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中。《哲学通论》所彰显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及其方法论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哲学史观为核心理念,融通"中外哲学史",容涵"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史论结合"等方法论原则的内涵逻辑。沿着《哲学通论》所开辟的哲学理论空间和思想道路,在新时代,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这一方法论原则,张扬和彰显哲学创新的主体自我意识,才能在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中推动哲学理念创新,继而推动"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新时代中国哲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0,(39)
每年九月都会有一批幼儿经历"入园关"这一焦虑、哭闹的阶段,每年九月也是许多家长坐立不安、老师忙不停歇的一个阶段。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为其后的生活、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开展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值得所有教师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国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十处逻辑错误,其中有六处错误是在《子罕》、《卫灵公》、《阳货》、《子张》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9)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是亚当·斯密在伦理学和经济学领域中的经典名著,也正是源于这两部著作中对人性论述的不一致,才构成了"斯密问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6)
"和"作为传统思想的主要观念之一,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文章以《论语》文本为基础,分析了"和"这一观念诞生的文化渊源及具体文化情境,通过分析《论语》中"和"的内涵,进而厘清"和"与"礼""仁"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3)
<正>《费尔巴哈论》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简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之一,原是黑格尔唯心主义者,后逐步转向唯物主义,并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大积极意义。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与超越,其中主要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分析,理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当今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
从1918年开始,胡塞尔就在计划出版一部"体系著作"或"基本著作"。他为此断断续续地准备了二十年的时间,直至1938年去世。虽然他最后没有将这样一部著作提交出版,但从这里作为附录发表的两个纲要来看,他已经完成了总体的构想。而他在此期间发表的、未完全发表和未发表的一些著作,如《形式逻辑与超越论逻辑》《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笛卡尔式的沉思》《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现象学》,实际上是这部体系著作的阶段性成果。它们分别代表着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的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主要讲人的自由意志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抽象法;道德;伦理。本文主要征对第二个阶段——道德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道德是不同于抽象法的内在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德是纯主观性的,它还有客观性。最后,指出道德即自由意志在内心中实现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4)
如何从自然主义或唯物论的角度刻画规范性,是当代哲学的许多领域都共同关心的议题。徐英瑾提出,唯物论所需要的规范性理论,就是将其刻画为"功能实现的完成度"。这样既肯定了规范性是自然律和因果性存在的逻辑衍生物,同时又保证其相对独立性。然而,对规范性的功能主义解释将不可避免地深陷于"结构"与"行动"的不平衡关系,在呈现人类的理性能动性方面有所缺漏。一种更为优越的规范性理论,将不能仅仅奠基于一般的唯物论视角,而须以历史唯物论的眼光处理个体与整体、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从es ist出发,论述了从感觉到知识的全过程。中译本把它译为"它存在着"或"这东西存在着",由此造成许多无法理解的问题。应该把es ist译为"它是",这样就可以消除中译文中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不仅如此,由于西方哲学中与es ist相似的表达很多,因而所揭示的问题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