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立川 《门窗》2012,(8):224+226
针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探讨,介绍什么叫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探讨如何促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实现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28日-30日,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以“绿色、智能——通向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捷径”为主题,总结交流了建筑节能、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介绍并展示了国内外建筑节能、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模式与产业化经验;研讨了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探讨了智能与绿色建筑标准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枣庄市建筑节能办以转变观念、主动提供服务为重点,主动为建设业主提供专项服务开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业务宣讲活动。该办先后赴正信地产、水发置业等房地产开发单位,介绍和交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住区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建筑标识评审等,了解项目建设业主实际需求,同时使建设单位在项目策划阶段就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和建筑节能标准,增强建设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4.
正12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建研院隆重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倪江波主持大会,并在讲话中强调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政策和工作,希望专委会以大会为起点,凝聚人心人力,创新推进工作,共同开创新时代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出中国建研院主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等国家标准对于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浙江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行业协会、江苏省绿色建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4上海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科技周"近日落下帷幕,本届"科技周"活动以"绿色建筑区域发展和建筑工业化发展"为主题,探讨绿色建筑区域发展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理念、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2014,(6):6-6
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浙江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行业协会、江苏省绿色建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4上海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科技周”近日落下帷幕,本届“科技周”活动以“绿色建筑区域发展和建筑工业化发展”为主题,探讨绿色建筑区域发展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理念、先进技术成果和发展经验,探求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上海建材》2014,(3):4-10
<正>沪建节办[2014]4号各有关单位: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本市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进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为向社会全面、系统呈现上海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进展情况,提高全社会参与建筑节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全社会对上海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以更好推进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政策与发展报告(2013)》,现予以发布。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绿色建筑与节能行业展览旗舰品牌,2014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GBC2014)将于10月14~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本次盛会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江苏省建筑节能协会和浙江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行业协会共同主办。GBC是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展示贸易平台。围绕绿色建筑星级标识体系,始终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规模的展现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展–以绿色规划与  相似文献   

9.
单春明  杨春生 《山西建筑》2014,(28):207-209
简述了绿色建筑的本质及其重要性,以盐城市聚龙湖商务商贸区为例,介绍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并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研究了地域性适宜技术措施,形成了适合盐城特点的绿色施工新技术,为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建筑能耗与绿色建筑的定义,分析了建筑节能技术的实现途径以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实现建筑节能的具体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1.
《建筑》2012,(8)
3月29日,在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仇保兴作了题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在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与规划,并进一步提出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最优内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建设信息》2009,(7):75-75
3月27日-29日,“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深圳市政府组团参加了该展会。深圳展团以“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为展示主题,以绿色建筑年活动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深圳在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的成果,并重点突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相似文献   

13.
祁会祥 《山西建筑》2014,(32):198-200
通过对建筑能耗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理解,深入研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的评价要求,提出了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应用建筑节能的主要方式,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陈重 《江苏建筑》2014,(2):106-109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迅猛增长,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我国节能降耗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文章以徐州市新城区为例,阐述了建设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城区的先进经验,以稳步推进徐州市新城区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对其他同类城区区域的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着力完善建筑节能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发展智能、绿色建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和友女子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召开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共同探讨各国建筑节能支持政策,加强绿色建筑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对促进建筑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支出16亿元,2008年预算已安排25亿元,比上年增长756%。借此机会,我就中国建筑节能财政政策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界承诺,及建筑节能的目的,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出发,通过介绍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绿色建筑与“双碳”实现的关系;分析了绿色建筑发展所遇到的瓶颈;提出绿色建筑发展需宏观政策支持、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的建筑节能实现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为绿色建筑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正>据中国建材报的报道,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建筑设计、图审及管理水平,切实推进青海省西宁市绿色建筑深入发展,西宁市建委日前组织各县(市、区)住建局、建筑节能办,市内各勘察设计企业开展了绿色建筑培训。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对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相关规范、标准的认识和技术能力,为西宁市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和规范建筑节能工作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西宁市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为基本取舍标准,以城市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全力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利用高分遥感技术可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现更大的节能效益,对于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基于高分应用进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测提供依据和方法,以更好促进城市建筑节能减排;也为建筑节能提供先进技术支撑。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模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对象、监测数据获取/处理/加工/管理、监测成果应用的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GBC背景简介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GBC)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主办,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和上海建科建筑节能评估事务所承办的行业年度盛会,以绿色规划设计为源头,以建筑工业化为建造方式转型突破口,延伸至绿色建筑系统与节能技术集成,并通过获奖成果和星级低碳示范项目来完整的展现绿色建筑全周期,为上下  相似文献   

20.
《福建建设科技》2007,(1):87-87
目前,福建省建设厅以闽建科[2006]49号文发布关于做好“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的通知. 通知指出,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好我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建设部和省政府商定明年共同举办“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作为我省第五届6.18专题馆。为做好博览会筹备工作,建设厅成立了以林坚飞厅长为主任的”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组委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