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lanning》2019,(5)
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以评促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大数据时代高校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自身仍存在着模仿行为悖逆、偏技术程控化、重指标轻定性、"运动式"整改等问题。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完善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助力高校提升"特色专业"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效能,有必要理清特色专业的教育"普遍性"需求与"特殊性"需求。增强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色专业适用性,需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本科专业评价系统,完善大数据管理下的教师定性评价与学科专业评价互动机制,增设本科"特色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性指标内容,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本科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发挥"以学促教"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土木工程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理念,立足学校铁路交通专业传统优势和特色,在既有土木工程"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办"线桥隧一体化"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实行"依托大工程、校企联培、实践创新并举"的育人模式,构建了与《华盛顿协议》相匹配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核心的校企"3+1"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并以"校企双轨"模式建立了实践和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新机制,优化了师资配置,完善了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控制体系。成功培养了首批77名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土木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新时期应用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作用,具有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建筑》2018,(7)
正西藏裕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以安全求效益"的经营理念,实行"专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认真倾听客户需求,并结合自身专业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引导并超越其需求,是一家拥有先进技术理念,为客户提  相似文献   

4.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测绘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结合学校及专业特点,文章对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特色,形成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特色及优势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在此机遇下,传统的工科专业亟待改革。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建环专业的特色,介绍了建环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并对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
国际市场需要国际化涉外型人才,但我国相关专业的国际化教育难以满足涉外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文章结合国际土木工程建设发展现状、学科背景及专业特色,对比分析了国内相关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系统阐述了在国际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通过改革,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元教学模式,以"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毕业设计"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国际化教育改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当前世界范围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认证需求,提升民族生培养质量,以蒙古族学生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民族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在满足专业规范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基础上,从民族生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符合民族生特点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并提出“实践创新”的新理念。在教学实施中,强调“在培养过程中体现培养特色”,面向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课程安排,强化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自行设计项目式习题,改革评价方式,在民族生培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实现了对民族生的特色培养,提升了民族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教育培养体系与行业标准有效对接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文章以交通工程为例,以面向行业标准的能力培养为目标,对"卓越计划"模式下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双师"队伍建设、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双元制"教育模式以及人才特色培养等进行多维度创新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6)
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对高素养师资的需求,高专美术教育专业需要主动改变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的"双基"培养模式。因此,有必要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方面着手建立专业发展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以满足基础教育对师资质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1)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以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为目标,忽视了社会对研究型、技能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基于"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三型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中文与英语相融合"的四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和建构质量文化的新要求,使得本科专业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美国高校工程教育探索专业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与实践,无疑可为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参考。在专业认证机构的引领下,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内化为美国高校专业教育质量保障实践的核心理念;持续质量改进程序逐渐优化,涵盖界定工程专业教育目标、界定预期工程专业教育产出、确定能够证明教育产出的证据等环节;持续质量改进存在方法论困境,给工科教师造成了压力和挑战,推动工科教师不断拓新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引领并塑造了积极的评价、实证和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结合隧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分析了传统隧道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阐述了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隧道工程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CDIO教学改革,突显了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更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项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及沟通协调能力,完善了课程考核方式,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与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分析新工科人才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面向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建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养指标框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制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从学习结果界定智能建造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树立素养本位的专业教学理念、探索行动与反思的工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工科人才学业评价实施建议,体现了工程教学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美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比较视角,提出以课程思政为路径建构中国特色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主流价值观引导;在教育主题上注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践行立德树人要求;在教育方法上突出课程育人理念下的渗透式教育。该模式有助于从工程技术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工程学科文化及职业精神气质视角拓宽工程伦理主题。展望课程思政作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本土化策略,需强化制度保障,增强专业课教师理念认同,建构工程伦理课程教师协同合作机制,提升渗透式方法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学校教育、工程人员素养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CDIO教育理念为导向,调整学校教育模式,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养以满足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真正解决学校、工程技术人员个体及用人单位之间需求和利益差异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迎来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因为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质量下降的问题。立足于农林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基础条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福建农林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发展现状,引入灰度预测模型预测问卷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土木水利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质量系数与实践水平质量系数均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外语能力也未得到有效提升。为此,从学校和教师层面出发,详细阐述了提升创新能力、实践水平及外语能力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今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符合“新工科”理念和农林院校特点的研究生质量提升方法,这将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未来发展格局的高素质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基本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复杂性决定了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必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后《华盛顿协议》时代,我国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具有体系、法律和制度的优势,存在先天治理能力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科学化程度较低的劣势,迎来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和新愿景,面临整合国际规则规范、周期资格审查的挑战。我国亟需系统构建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路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治理模式,为深度参与全球高等工程教育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程师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要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于"三元协同"核心理念,构建了以分模块必备知识体系、分层级多维度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和全方位综合素质培养机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结合工程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过程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时跟踪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递进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构建了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模式,对当前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及推进新工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