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姗姗  齐奕 《城市建筑》2015,(1):117-119
轻型建筑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建筑界的广泛讨论,一批建筑师正在努力推动其成为一种新的建筑选择。作为运用大量轻型建筑材料进行设计并建造的设计大师,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的建构哲学、设计策略及建造方法都将轻型建筑引入另一个高度—可持续建筑。本文通过对马库特设计思想的解读,指出"设计结合自然"于建筑师本人来讲绝非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归纳了其轻型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三个层面创作思想演进过程,强调建筑绝非局限于功能与形式,对材料与技术的重视于可持续建筑来讲同样重要,最后总结出轻型建筑不仅是一种工业化的产物,也能够成为可持续建筑设计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ATR绿环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历史与现代性建筑是为满足某个社会历史阶段的人的需求,利用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而建造的。建筑历史就是人类如何建造的历史。满足现代人需求,利用现代材料和技术而建造的建筑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性。这包括两层意思:其一,与建造方式有关,却与建造时间不必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在上海某个住区里曾受追捧的"欧式住宅"也是现代的,它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等现代材料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正>材料是成就建筑的物质基础,是建筑得以实现的载体。建筑师通过材料建造来创造空间,从而使建筑具有了本体建造的物质意义和再现形式的精神意义。在设计中,将功能、空间、形式、结构、美学等内涵与材料建造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本体和再现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建筑师在最初创作和具体施工时,也会遇到如何将材料与建筑设计完美结合的难题,以及如何处理材料与设计、功能、美学、节能等关系的问题,掌握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用法及  相似文献   

4.
正佚人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原润·建筑工坊)由建筑师王灏于2011年创立。"佚人"是适用于描述中国传统营造中所有卑微或伟大的工匠的通用词——那些佚名的工匠,用灵魂的双手建造了下到民居上至官衙的各式构筑物。因此,佚人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秉承着在一种"无名"或者"隐匿"的状态下,用独立的思想去兼用现代与传统营造技巧、改良各种传统材料的使用方式,建造  相似文献   

5.
朱宁 《建筑师》2014,(4):57-63
当工厂作业成为国内建筑业的生产主流时,技术环节的设计必然会渗透到建筑师的日常工作中。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欧美两个不同时代的建筑师,分别在工业化建筑领域中所做的研究和实践,阐述其团队的研究领域,核心产品与技术开发,以及对于建筑设计的时代意义。对于国内建筑师的借鉴意义在于,应用工业化建筑发展的目标不再是大量、快速建造,而是建筑师通过设计,实现成熟工业技术向建筑生产的转化,实现精致的制造与建造。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建筑设计圈子存在着两种思潮,一种是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发扬光大;另一种,是如何把西方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运用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来。在这两种思潮中的纠结,在客观上使中国建筑师特别没有自信;那个时期的设计作品,要么存在着模仿某些西方建筑作品的明显痕迹,要么直接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直白的语汇相符号。1990年代后期,中国建筑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年轻的建筑师,关注到"建构"理论对20世纪的建造历史的总结,在这一理论的鼓舞下他们回到了建筑本质问题"基本建造"的思考上,研究如何使用材料、如何强调"结构逻辑"、"构造逻辑"与"形式"的对应。这批年轻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7.
郑红彬 《建筑师》2022,(4):43-50
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发明带来了建筑业的革命。在新的建筑生产体系中,建筑师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建筑 生产的技术把控。建筑师中的大多数,不得不依赖于熟谙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土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来完成钢筋混 凝土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以及建造施工指导。与此同时,掌握材料和技术之核心要素——钢筋生产及加固技术——的 利益集团及其贸易代表也通过与土木工程师联合,开始以参与设计和建造的方式介入建筑生产中,而不再仅仅扮演单 纯的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角色。本研究以钢筋混凝土这一源自欧美的现代建造技术及其知识体系在近代上海的扩张过 程为切入点,尝试分析制度层面随之而来的儒匠关系变革,涉及建筑师、土木工程师、建筑行政管理者、营造厂、建筑 材料供应商等方面,试图初步揭示其关系变革背后的观念冲突与影响,及其各方在儒匠沟通方面所作努力。  相似文献   

8.
潘晖  华一唯  曹婷 《建筑技艺》2021,27(4):90-93
瑞士建筑师瓦勒里欧·奥尔加蒂建筑作品中神秘的空间氛围、纪念性的形式体量与其独特的建筑理念以及结构层面的创新密切相关.基于其无参照建筑设计理念,结合案例分别从"秩序""一体性""矛盾性""崭新性""建造""空间体验"及"意义构建"的层面,诠释结构在承重作用之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君健 《新建筑》2010,(1):46-51
原始人类堆筑土墩作为最原初的基座形式以支承其上的木构架伊始,基座与构架就成为建筑的基本要素。在现当代建筑中,诸多的建筑呈现出了承重实体上的轻质构架这一形象,其"重"与"轻"这一对二元对立体不仅仅体现在材料与建造的意义层面,更是建筑师的一种设计策略。以加勒比原始茅屋为原型,简要分析了基座与构架的建筑学意义,并分析了密斯·凡·德·罗、约恩·伍重以及坎波·巴埃萨等三位建筑师以"基座"与"构架"作为设计策略的几个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6,(22)
正如果施工现场不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只需要少量技术工人控制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前不久,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套集机械操作、智能控制于一体的"空中造楼机"及建造技术研制成功,标志着建筑产业工业化出现了一种建造技术的新路径。八年磨一剑卓越集团·深圳市卓越工业化建造开发有限公司历  相似文献   

11.
朱涛 《时代建筑》2013,(5):130-142
通过一批新史料的发掘,文章力求还原1950年梁思成和陈占祥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方案”)的历史语境,论证该方案汇聚了中国两条国都规划史的线索:1937—1949年间的北京“西郊新市区”和1928—1949年的南京中央政治区的规划史。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它未能被当权者全盘采纳的原因,以及它与今日北京城市状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制图     
建筑制图依赖的是一套表达建筑的标准画法。为了保证普遍的可读性,符号、线宽、线型、填充和填色都有固定的类型。当建筑本身不是"全局"的一部分,建筑制图还能表达些什么吗?制图技巧依旧,但是惯例却能被精确的直觉和细微的差别所打破。该文章通过对里伯斯金作品的解读,探讨"大制图"及其对建筑学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几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抗火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筑节能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中,外墙体的保温隔热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最大。目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和保温技术需要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杰出的耐燃性能、成熟的保温配套系统、便捷的施工方法、绿色环保和经济可行的材料。文中对几种传统的外墙保温材料和外墙保温新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推荐出保温与防火性能好的外墙保温材料,满足建筑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4.
索健  范悦  布金娜 《新建筑》2012,(4):41-45
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困扰发达国家的居住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人们开始反思大规模工业化住宅建设模式,并思考居住环境个性化和品质提升这一新课题。在多样化、解体和不确定的"成熟期"新社会文化背景下,各种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不断涌现,可持续建筑思想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其中对既有集合住宅再生实践影响较大的理论,如开放建筑/住宅理论、协作式规划设计理论、再生构法理论等得以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对集合住宅的可持续再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针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邹亮 《中外建筑》2013,(9):68-69
目前,我国传统的建筑业模式,无论从人力成本,环境代价,发展阶段等方面来看,都走到了必须向工业化、集成化、装配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在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驱动下,工业化建筑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本文就合肥滨湖桂园A区的工业化建设概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对建筑结构科学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运用统计数学理论,合理确定结构安全性及各类结构与材料的统一设计准则;发展建筑结构力学,提高结构设计水平;扩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采用新型结构材料,改革传统结构和加速发展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等,都是现代建筑结构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2009,(4):110-112
理想与现实——内部空间与外观 在改造过程当中.我们时常惊诧于建筑始建时低劣的工艺水平。脱掉外表面灰泥层之后的房屋被投资者形容为“像蜂窝一样的住宅”,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经济大萧条对房屋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帕利奇卡住宅未经修饰的内部空间在反映了住宅诞生时期情况的同时,也体现了它与当今世界的巨大差异。建筑业潜在的无序性、室内空间的”非建筑性”、技术的缺陷.都使得这座重要的构成主义者的作品以一种“蜂窝”般的风格暴露了其轻率的建造追求。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建筑与文化》2009,(12):90-91
中国现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办公建筑的需求量很大,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中缺乏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正确评估,出现求高、求异的盲目现象,而忽略了建筑实用性与适用性。本文从理论研究出发,结合工程实践,对办公建筑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SDE 2010参赛作品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建筑体系的特点及建筑部品的应用方式,提出当前工业化建筑体系的设计思路、工业化建筑设计及部品设计的集成技术和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柳晓杰  周红燕  施建 《华中建筑》2010,28(6):164-166
浙江景宁畲族传统民居的营建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特征的营造经验,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潜能。该文重点在于研究当地常年累积下来的传统建造技术和传统建筑材料,提取其潜在的生态经验。研究中不局限于传统民居具体的形态,而是更多地关注一些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建筑理念、技术、方法和材料等,为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创造多元化的具有生态性能的乡土建筑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