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基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乡村体系建设规划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坚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建立以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和指导的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具有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其编制内容包括明确乡村体系、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分区分类制定村庄整治指引等。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涉及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文化挖掘与保护、区域生态景观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以浙江省海盐县域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剖析了水网平原地区当前城乡一体化及社区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县域层面美丽乡村规划的途径框架,并从乡村文化培育及旅游开发、生态景观保护与营建、县域环境整治与保护、社区建设管理体系完善等多视角提出了具体实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城郊村整治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环境下,城乡之间日益交融,城郊村不仅要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更要积极主动融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只有统筹兼顾,发挥自身优势,才能防止发展不被边缘化.本文以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潘巷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探讨在城乡统筹的理念下城郊村整治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4)
美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选择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这一特定对象研究其用地整治规划方法,旨在得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首先提炼了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的特征及其现状用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用地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设强度和解决宅基地及土地使用权属流转问题。再从村域和村庄两个层面,提出山地型旅游特色乡村用地整治规划的难点:一是在村域层面,要以维护大地肌理和历史文脉为前提,统筹优化村域建设用地格局,重点通过凋敝村整治实现村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的效果;二是在村庄层面,从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通过村庄混合用地引导村庄用地整治规划,实现乡村土地的复合利用,并为村庄用地权属的确定提供规划量化指标,是引导村庄用地功能兼容和动态有机更新的方法尝试。  相似文献   

6.
姜华 《小城镇建设》2007,(11):51-53
小城镇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日前,江苏省盐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乡镇工业化、城镇化,加快重点镇发展的重大决策,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推进国家、省、市重点镇城镇化,建设部门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高邮市镇村布局规划为例,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的思路和方法的转变,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分类管理的思维。规划应以促进村庄发展、恢复农村活力为导向,对所有自然村庄现状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倡导"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编制方法。县(市)域层面应通过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多种规划的统筹协调,提出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分类技术标准,镇、村层面强调在技术标准指引之下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动协商,最终形成方案;三是建立"设施有限配置、服务全面覆盖"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乡村地区的同时,又强调服务设施的限量和差别化的配套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引导乡村建设提高集约化水平;四是强调村庄建设用地使用的动态管理,弱化人口规模控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村庄建设用地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农村建房分类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8,(11)
在国家城乡统筹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青岛市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村庄改造为例,立足于村庄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传统等基本特质,系统构建一套逐层细化、因地制宜的美丽乡村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期为我国美丽乡村的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支撑,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美丽家园的塑造有重要意义。经过"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浙江省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村庄规划的系统性实用性不足、乡村生态环境的整治保护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发展水平不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高、缺乏长效管护等问题,文章提出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方法,以特色挖掘为手段,兼顾重点与普惠,强调从建设到维护,构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乡镇域乡村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居设计"的规划设计层级体系,保护与治理共同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品质,城乡统筹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全域美丽"范式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传统村落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新模式,建立起乡村人居环境投入、管护、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6,(12)
特色小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新形势下将全域视角理念与镇域总体规划相结合,以特色引领小城镇建设,打造美丽乡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海口市演丰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主导,重点从全方位、全要素和全空间3个层面进行统筹规划,打造以红树林为特色的最美乐居小镇,以此推动演丰镇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城中村”规划相关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宏滔 《城市规划》2004,28(9):36-3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小城镇“城中村”又有其特性。本文以小城镇为对象,重点探讨了小城镇“城中村”的涵义和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小城镇“城中村”的规划建设及相关政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村镇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结构单一、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规划环境、传统地域性、生态平衡、住宅设计等角度提出了村镇建设的建议,以加快村镇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重庆江津新村点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炼 《规划师》2003,19(6):72-75
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通过对重庆江津市农民新村点建设工作的调查,探索西南山地广大农村地区自下而上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指出:新村点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规划早在1980年伴随着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就已经提出并付诸实践,尤其以2008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的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期,村镇的发展建设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基于长沙市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大成桥镇作为宁乡县中部较有代表性的村镇.本文将着重探讨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村镇建设的居住用地选择的问题,更好地指导丘陵地区的村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福定  马骁 《城市规划》2006,30(7):48-51
中心村建设不仅促进人口的转移、土地的流转和产业的提升,而且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共享程度。中心村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变迁在居住形式上的反应,是农村分散的居住形式向新型社区过渡的必然选择,也是最终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以浙江省温岭市近年来中心村建设为实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心镇小城市化的理论分析与江苏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中心镇小城市化的战略缘起、发展趋向和实施路径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这一发展方向符合东部发达省份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阶段需要。针对江苏实际,有选择地推进中心镇小城市化,有利于为城市区域化发展提供新空间,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新载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突破。通过对江苏中心镇小城市化面临的规模经济、内生动力、区域中心性、公共服务和规划建设等方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先发展、壮大规模、培育产业、延伸服务和优化环境等思路,并就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认为从广义层面上看,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知识化、外向化、生态化、整合化有机结合的演变过程,并从城市空间扩展、城市新区开发、城市职能体系变化、城市化规模扩张等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从长春市产业与城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剖析了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限制性因素,对未来长春市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响应进行了趋势分析,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性质的功能定位、城市功能地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整合、大都市区体系构建与区域城市化推进、县市域经济突破与城乡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等五个方面应是未来长春市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8.
空间形态是村落地域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破坏了村落空间形态的原真性,导致村落空间无序化发展,村落脉络断裂。村落空间形态的优化与延续,成为未来乡村规划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空间形态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城市或传统村落,却忽视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受到破坏的村落;研究方法也都多以定性及粗略的几何测度为主,没有真正深入到村落与周围环境的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研究中。通过采集40个村落样本的几何信息,基于分形理论提取三个空间尺度的平面几何图形,对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并深入探究村落形态的量化特征及空间形态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将空间形态研究拓展到普遍存在的村落中,有效促进南宁市整体村落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延续,为其未来的乡村空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为经济后发且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其实,以期未来能够更加科学的进行乡村建设与规划。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城市转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乡村城镇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本文重点研究了其爆发式的乡村-城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成因,剖析该地区村镇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规划和村镇建设的影响.并对未来村镇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进行了探 讨。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和行政区划的耦合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立华  阎小培 《规划师》2004,20(11):87-9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存在以下问题:城市(镇)数量激增,非户籍人口比例过大;小城市(镇)用地粗放,企业规模效益低下;城市产业相似系数较高,产业过度竞争;“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行政区划的制度创新和城市规划的耦合协调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