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5,(2)
现代包装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商品的外包装越来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把中国传统图形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而体现出商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属价值,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焦耀明 《建筑与环境》2009,3(3):102-105
本文是在接受某电视媒体采访时的对话摘录,着重叙述了现代景观产生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下,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又不断扩展景观的内涵与形式。从广义上讲,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必须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与此同时,景观必须承担其社会责任,必须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在旅游和休闲、文化消费的推动下,以体验消费为目的消费活动成为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蕴涵着丰富社会与历史文化变迁的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场所,也成为了可供人们消费和体验的商品。通过对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体验营造的分析和总结,从体验消费视角探讨影响历史街区空间体验营造的相关要素及其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4):89-9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既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又是顺应现当代体育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文化延伸"。文化延伸的重要价值取向在于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人们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合当代互联网、大数据、现代体育科技等,在现代体育竞技中不断增强其实用性和吸引力,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以尼山圣境儒宫为例,从传统建筑在当代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出发,重新阐释了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了文化建筑如何在传承文化理念和风格基础上,与现代建筑的实用性相融合。文化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文化建筑在城市文化建设上具有重要价值。这种对文化建筑性质、功能、角色的重新定位,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也表明了文化建筑的设计需要在延续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当代公益广告的变换形式日益呈现"花样化"的更替,再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设计",包含了在创造性、功能性、材料上、结构上、方式上等不同方式的改变,符合当代社会条件下提倡重新利用的往返重复行为,日益显现出它对当代设计背景下的公益广告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公益广告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催化产剂,以及不仅仅作用于人类文化领域,它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等更多领域的发展状态。而"再设计"作品完成、生产的水平与精细化要求相对于初次公益广告设计更高,从而也为生产制造的升级提供了直接的忌讳与内涵。继当代广告设计中之后,发挥着独特重要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9)
家庭是养成个人良好品德的关键场所。要想完成当代德育,就必须要建立好家庭德育。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思想丰富,并且与现代家庭德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公平公正的来研究传统家训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选择良好的文化,同时也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其进行转换,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拓展德育研究的视角。从新时代的角度上来认识当代家庭德育,更好地发展当代家庭德育,从而推动现代德育的发展。当代家庭德育可以推动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不断的前进。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育德机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华霞虹 《时代建筑》2010,(1):124-128
1992年以来,消费主义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主导文化,社会整体的消费梦想构成建筑实践的主要动力,从而引发当代中国的建筑狂欢。通过剖析消费梦想的三方面内涵:"身体的快感"(物质)、"身份的想象"(社会)和"价值的颠覆"(精神),文章指出与之相应的建筑狂欢主要表现为:"狂喜的建筑"、"最大差异的建筑"和"越界的建筑",这是建筑业的活力之源,但也造成资源浪费、社会隔离和文化失序等危机。文章最后提出,中国当代建筑师需要在不可回避的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寻找契机,旨在创造具有日常性、当代性、地方性、多样性和原创性的建成环境,构筑"世俗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与当代消费文化特征两个方面着手,对当代文化建筑的内涵、构成模式、功能特征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我国当代文化建筑在新的城市竞争背景下的发展问题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景观中的“石文化”的运用是极其普遍的,置石、叠山、寄情山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崇高寄托。现代社会,“石文化”的作用、意义有了很大的变化、发展,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演进。本文主要从“石文化”发展、变化的角度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