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正展览时间:2019.07.18-2019.10.07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共同推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自由建筑"。"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基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创议,2018年首展于法国巴黎的卡地亚基金会。此次展览,石上纯也根据展览场地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展览将通过大尺度的模型、建筑手绘、设计手稿、影像资料等方式,向观众揭示建筑师实现理念的过程与细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正>展览时间:2019.07.18-2019.10.07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将共同推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在中国的首次个人展览——"自由建筑"。"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基于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创议,2018年首展于法国巴黎的卡地亚基金会。此次展览,石上纯也根据展览场地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展览将通过大尺度的模型、建筑手绘、设计手稿、影像资料等方式,向观众揭示建筑师实现理念的过程与细节。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5,(6)
展览是影响一座城市思想、文化、社会趣味的中介和平台,策展人往往通过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展览的策划和与参观者的互动。因此,策展人这一身份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在这个交流设计的时代,建筑师的策展实践也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探索。以2014年第14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为例,从交流设计的角度解读策展过程中的"跨"与"界",对新时期的建筑策展作相关的探索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建筑之外     
<正>"建筑之外"最初起源于马达思班的十年展览,之前做的实践比较多,于是我们不想做一个单纯关于建筑的展览了。这个展览介绍建筑师这个身份之外的一些想法与实践。第一个展览是2014年元旦前后,马达思班从1999到现在16年的时间,最初定位就是思班,思班也就是策略、规划、建筑和媒体,所以这四个东西加在一起,也奠定了一开始就是跨界状态。实际上,我们过去担任了很多的角色,关于建筑之外,是想梳理一下我们在建筑之外都干了什么。这个事情得到了很多同  相似文献   

5.
3月26日"人民的建筑:谢英俊建筑师巡回展"在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举办。该展览由建筑批评家史建策划,展出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及其建筑工作室自1999年来参与实施的80多个项目,包括文献、装置和实物等展品。自1999年台湾"九·二一地震"邵族社区重建以来,谢英俊和他的团队积极投入社会建筑实践,并于2004年  相似文献   

6.
<正>1综述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10年8月29日开幕,展览持续至11月21日,为期近3个月。本届建筑双年展邀请日本著名建筑师、2010年普利兹克奖新晋得主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作为总策展人,这也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策展人。妹岛将展览主题确定为"人们相遇于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国际建筑展览于91年9月在威尼斯举行。早在1896年,美丽的阿森纳公园就划出一块场地,每两年一度,专门展览现代视觉艺术作品,这抗是著名的戚尼斯双年展,它规格高因而影响是世界性的。80年那次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汇集的一次展览。本届名为80-90建筑成就展,有29个国家参加,内容丰富而有吸引力。此外,还有42所建筑院系的建筑教育展:戚尼斯Lido国际电影节电影宫设计竞赛揭晓展:“威尼斯之门”规划竞赛展;以及由J·斯特令专为展览会设计的书亭落成活动等。展览开幕前夕,许多国际驰名的建筑师纷纷露面,或是当评委、或是剪彩,公园里一片节日般的热烈气氛。  相似文献   

8.
中国二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让世界瞩目。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格外关注,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建筑协会(NAI)等最重要的展览机构登台亮相,也使中国诞生了一批活跃于国际建筑舞台的"明星"建筑师。但是西方媒体和学术界对于中国建筑的关注,似乎仍然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上,对于中国大批量建造的建筑产品,更多听到的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国际建协世界建筑大会(UIA World Congress of Architecture)每3年举行一次,会议期间举办学术报告会、论坛、展览、建筑师设计竞赛和学生设计竞赛等活动。2011年东京世界建筑大会还将首次举办万名建筑师作品展览,以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会议时间:2011年9月25—29日  相似文献   

10.
<正>本次展览是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继2012年成功举办建筑人文系列展New Nordic后的又一大展览。这一系列展览介绍了建筑如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特殊性的形成。展览以建筑和艺术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展出了相关纪录片和照片。展览的参与者包括加拿大Aziza Chaouni务所,迪拜X-Architects事务所和哥本哈根Henning Larsen事务所,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约旦建筑师Sahel Al Hiyari,摩洛哥视觉艺术家摩尼·凡帝米,沙特视觉艺术家Ahmed Mater,苏丹裔艺术历史学家Bahia Shehab以及来自图阿雷格部族的作家Ibrahim al-Koni。  相似文献   

11.
《四川建筑》2011,31(4):211-211
国际建协世界建筑大会(UIAWorldCongressofArchi—tecture)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议期间将举办学术报告会、论坛、展览、建筑师设计竞赛、学生设计竞赛等活动。每次会议都有来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近万名建筑师和建筑院校师生出席。2011年东京世界建筑大会还将首次举办“万名建筑师作品展览”,以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建筑师的设计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建筑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有非人性化的倾向,城市正在失去特色和魅力。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探讨建筑应是"属于城市的建筑",并明确指出建筑师运用城市设计和建筑策划的理论是走向城市建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金磊 《建筑设计管理》2021,38(10):91-96
0 引言 2021年9月26日,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支持下,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建筑评论》"两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致敬百年经典——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北京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建院召开.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韦平、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金磊共同主持了会议,此前9月16日专家们考察了由第一代建筑师贝寿同、沈理源、杨锡镠主持设计的欧美同学会、中国少儿剧院、北京体育馆项目, 9月 26日研讨会期间,"致敬百年经典——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北京实践"展览和 2021 年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项目一并展出.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现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平 《新建筑》2006,(2):90-92
从《建筑展览的“厚度”》一文引发对当代中国建筑展览(集合设计)现象的再思考,强调全面理解当代建筑的多元属性价值,并以原创性作为先锋性的评判标准,由此透视了当代中国建筑展览背后的功利与浮躁。提出真正的原创主要体现在:①呼应生活,改良社会;②突破建筑自身局限(空间,材质,风格):③以建筑准确表达社会新思潮。通过对欧洲当代成功的建筑展览(集合设计)的借鉴,总结了建筑展览活动的关键因素如:有意义的选址选题,多角度参与的主办方,多类型的建筑师参与,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等。  相似文献   

15.
《建筑技艺》2012,(5):34-35
"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英国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及罗杰斯·史达克·哈伯+合伙人事务所(RSHP)于2012年9月21日至11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从住宅到城市:罗杰斯建筑艺术"大型展览。该展览是"艺述英国——英国艺术及创意产业节"中的设计类旗舰项目,也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在这里能够体验包括巴黎蓬皮杜中心在内的建筑师及其事务所40多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以及它们对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第12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10年8月28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拉开帷幕,这一次展览的总主题是"建筑使人们相遇",由本次双年展总策展人、普利策奖得主、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提出。此次中国馆的主要参展艺术家为著名建筑师朱锫及他的团队。  相似文献   

17.
格物     
《Planning》2016,(5)
<正>展览时间:2016.03.13-2016.05.15展览地点:OCAT上海馆,上海市闸北区文安路30号OCAT上海馆本年度首档新展"格物"于2016年3月12日开幕。展览由生活和工作于上海的建筑师、学者冯路先生担任策划。这是OCAT上海馆时隔一年后再次举办的建筑展,并首次将展览语境设定于国内当代建筑理论及设计领域。2015年7月,由建筑师鲁安东、冯路、窦平平所召集的"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以南京老城南的花露岗地段为场地,展开了一场关于建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格物     
正展览时间:2016.03.13-2016.05.15展览地点:OCAT上海馆,上海市闸北区文安路30号OCAT上海馆本年度首档新展"格物"于2016年3月12日开幕。展览由生活和工作于上海的建筑师、学者冯路先生担任策划。这是OCAT上海馆时隔一年后再次举办的建筑展,并首次将展览语境设定于国内当代建筑理论及设计领域。2015年7月,由建筑师鲁安东、冯路、窦平平所召集的"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以南京老城南的花露岗地段为场地,展开了一场关于建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近2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大量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国建筑在中国文学、诗歌和电影之后,迈上了国际舞台。从1990年代初起,一些中国建筑师被冠以"先锋"建筑师之名,频繁地在国际建筑媒体和展览上出现,王澍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建筑师的之一。虽然"先锋"这个词汇今天显得那么过时和突兀,  相似文献   

20.
《新建筑》2016,(3)
在学科和职业的重新思考与定位中,建筑和建筑师的过程、角色、价值及影响在不断演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媒介介质的建筑"这一观点,从建筑与建筑师、生产与使用、设计与研究三个方面,阐述职业建筑师除实现最终实体产品外的另一种建筑生产与行动过程,以追寻建筑更具社会可持续转进的潜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