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姜梅  姜涛 《中国园林》2010,26(3):55-57
详细介绍了现象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比较了基于现象学方法的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设计方法的异同,详细介绍了基于现象学方法的城市设计特征、过程和步骤。指出基于现象学方法的城市设计特别关注城市中人的日常生活,聚焦于城市形态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城市特征与识别性,公共空间的塑造等问题,由于它"最小干预"的原则以及"微观控制"的手段,特别适用于建筑密度大、人口多、城市肌理复杂的旧城改造和以生态为目标的城市绿地系统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文章就适合我国城市的、合理的小型公共空间模式进行探讨,明确提出了小型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小型公共空间的位置选择、服务半径和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发展日趋深化的背景下,城市设计必须重视人类社区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效率的提升。文章通过确定先进的设计原则,重点优化空间框架、公共空间、节点系统、综合交通、城市天际线及公共服务设施等,尊重城市成长的内在规律,各地块在统一规划指导下,针对不同的业态进行城市空间设计,避免各自为政、无序设计,从而提升社区功能的混合性和城市空间品质,塑造适应城市功能持续动态变化的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6)
作为城市空间建构的核心环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的风俗特点、文化发展程度紧密相连。基于此,该文从装饰性、互动性、应用性三个角度入手,阐述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的设计原则;围绕地域特点、时代精神、城市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建构中设计美感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伦亮 《规划师》2007,23(4):5-9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的重要纽带.对比欧洲城市在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氛围塑造、系统化建设、空间尺度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我国城市应重点加强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的传承与塑造、公共空间的合理尺度研究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嗅觉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空间的嗅觉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被忽视的一环。由于嗅觉的记忆性、地方性、信息性,嗅觉设计应该成为塑造城市特色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本文概括了嗅觉景观的相关应用,并试图探寻公共空间嗅觉设计的意义和发展方向。同时,文章分析了公共空间嗅觉设计面临的困难,其最主要矛盾为思想上的不重视和嗅觉背景环境的恶化。面临这些困难,嗅觉设计也许需要区别于视觉设计的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入消费时代,购物环境成为定义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界面是限定空间的基本要素,将空间的刻画转换为界面的塑造,使设计更加具有实践性。为了加强城市与建筑的联系、提升建筑外环境空间品质以及激发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将商业综合体外部环境界面分为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三类,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其形态进行设计原则和方法两方面的探讨,得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设计参考准则。  相似文献   

8.
张灵珠   《风景园林》2022,29(6):109-114
当前一些大城市针对城市热岛效应制定的相关政策与规划策略对城市中公共空间的访问行为、市民步行行为、高密度城市的立体化特征等尚欠考虑。以香港中西区和湾仔区的小型公共空间作为立体化城市设计的极端案例,基于认知寻路机制、结合三维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技术对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与流量潜力进行测算,并利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探索公共空间的大小、地理位置可见性和设计品质之间的关系,发现其设计品质随着面积增加与可见性的提高而提升。结合小型空间分布、城市通风及行人使用最频繁的日常路线,为湾仔分区勾勒出一幅“纳凉网络”设计图,使其可以服务于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各个群体。对公共空间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讨步行可达的复杂性,提出具有逻辑的空间设计干预方法,从而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频率与使用群体,同时为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新都市主义的背景和原则特征,揭示了我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分析了通过新都市主义的功能混合使用原则、以人为尺度的原则和重视环境与人文原则对提升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设计中不能忽略之重,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可以提供给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慧丰地块位于宁波鄞州区北段,城市设计对该区域的建筑、街道、景观作出研究,探讨地标、通廊、节点、路径、界面、开敞空间、城市设计等一系列的城市设计框架,将重塑城市公共空间为设计手法,将区块内的商业氛围延展不破,注重宁波休闲的生活节奏,塑造一系列的开放空间,将城市的公共空间展开、重塑,实现片区的自我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自身生产与再生的过程当中,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严重,给人类社会提出了又一个挑战,这个新挑战也成为了设计师们面临的新问题,就是一一城市公共空间老年人无障碍设施设计问题。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背景,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范畴;着重从城市公共空间老年人的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微观角度,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对建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化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景观都市化设计的大背景下,在原有山地城市阳台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概念在普遍性城市中与建筑结合所带来的优势及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基于制高性原则和可观景性原则,提取视线控制、公共属性、功能分流和空间层次四个关键性设计要素,并通过实际案例推演了如何实现城市阳台概念并彰显其空间特质,为类似的建筑环境一体化设计提供具有高度可识别性且能激发各层次公共空间活力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3.
蔡洋 《云南建筑》2014,(1):151-154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区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它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更应该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结合昆明南城城市设计,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及要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成果及应用现况的梳理,比较分析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现状及潜在问题,就通用性设计七大原则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应用展开分析论述,以期有效的指导城市通用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张小刚 《四川建筑》1999,19(2):10-11
现代主义的规划原则带来了城市的无限扩大,导致城市中心区的衰亡。因此城市的复兴在于复建城市的公共领域,而纪念性城市空间构成了大部分城市的公共领域,因此复兴的关键就在于纪念性城市空间的重新塑造。本文通过对城市的形态构成的分析,得出几点纪念性城市空间的设计与视觉、艺术处理手法,探索一条城市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对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城市景观与城市、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现代城市设计是以建筑外部公共空间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相似文献   

17.
曹青云 《城市住宅》2021,28(2):182-183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越来越清晰,试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对怀远县城市魅力空间的塑造进行研究.抓住区位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关键,从城市自然本底和文化基础的认知和分析出发,总结怀远县城市魅力空间现存的问题,进而以自然山水空间、历史人文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三大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城市魅力空间塑造的规划策略和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后晓红 《规划师》2005,21(5):52-54
城市公共空间既承载着城市居民大量的户外公共活动,又体现着城市的建设水平、地域特征和化。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南屏街步行商业空间设计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道空间曾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承担着市民的城市生活和社会交流等多种城市功能。通过对城市街道空间现状分析,根据城市街道人性化设计的五个原则构建评价体系,并通过实例评价分析,提出一些城市街道人性化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台湾高雄捷运车站通过建筑设计创新和引入公共艺术,突破车站刻板印象,成就城市地标,赢得各界肯定。该文通过对高雄捷运车站设计的分析,总结出以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以设计展现城市特质、以人为本塑造公共空间等重要启示。我国内地城市应以文化艺术为导向、公共空间为载体,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创新,体现地域特色和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轨道交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