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西藏古建筑火灾复杂、可预测性差的特点,结合ZigBee与Android平台设计智能移动监测系统。该系统完成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Android客户端开发以及相关中间件的实现,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GPRS上传至客户端。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古建筑环境信息的实时反馈和对用户指令的及时响应。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种各样的故障,空调系统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其性能很少能够达到设计目标。为了改善空调系统的性能,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对其进行定期或连续检测是很必要的。随着空调系统的日益复杂化和对快速可靠检测的需求,人工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这使自动检测成为了必须。目前国际上研究建筑空调系统自动检测的技术很热门,但较少考虑空调系统传感器的准确性。传感器读数准确性是空调系统可靠控制和检测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鲁棒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可以有效地对空气处理单元中的传感器进行自动检测。结合建筑自动化系统,该诊断策略可以实现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3.
<正>古建筑再生是近年来台湾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日治时期建筑、原住民建筑还是战争时期建筑都保留得较为完好,再加上台湾的人文坏境友好,重视情怀与历史等因素,使得古建筑再生设计有良好的环境。但由于修复经费不菲、施工技艺的失传、传统材料难复原等原因,古建筑再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采取再利用模式对古建筑进行活化保存,是在国际文物古迹保护实践中日益普遍的策略。这需要产权所有者、地方政府、学者专家共同主导实施,还包括后续的维护及营运管理等相关工作。台湾地区经过多年的摸索  相似文献   

4.
建筑节能作为我国节能减排中的重点项目,对于现存建筑的节能改造设计则成为建筑节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单纯的绿色建筑设计不同的是,就现存建筑的改造是在受到既有的结构限制和功能要求下进行的;此外,宿舍这一类型建筑已经成为各高校建筑组成中的一个主体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生活起居质量。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改造设计实现对建筑的二次设计,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与相关主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相结合,以数字分析技术为辅助手段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实现对建筑内部热环境、风环境等相关物理环境的改善,最终为宿舍等相关类型建筑的节能改造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5.
对2000-2020年102篇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剖析回顾,遵循系统科学思想,从PESTM维度分别识别装配式建筑推广的具体障碍,针对不同维度障碍提出解决策略.装配式建筑推广障碍识别及其解决策略设计过程实现产业和项目层面以及项目外部和内部的统一,有助于加深对装配式建筑推广障碍及解决策略的系统认识和理解,对中国装配式建筑的顺利推广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合理的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修缮保护,根据古建筑木结构独特的营造技术,系统总结了古建筑木结构不同于现代建筑结构的优良的抗震构造特点;结合四川雅安地震后对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害调查,通过系统归纳和分类统计,对古建筑木结构的地基基础、梁柱和枓栱等构件、榫卯节点、整体稳定性以及围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及破坏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结构不同的破坏情况,提出相应的抗震加固方法。分析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火灾无线监测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古建筑特点,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火灾实时监测.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体系结构,以及无线监测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古建筑火灾监测系统,给出了基于GAINZ节点的火灾多参数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性较高的应用学科,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外形上,同时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体现的是我国建筑学发展历程,近代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中文脉的表达越来越浓厚,通过对古建筑设计中文脉思想的探究,可完善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及传承方式,同时加强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古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及历史价值做出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初探古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脉思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建筑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以及工程项目实践,从项目规划选址、建筑外部空间营造、内部功能设置以及室内环境设计等方面,对近年来正在兴起建设的单一型高端体检中心的建筑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本文针对油田井场环境复杂、监控难、安全事故易发难题,设计一套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井场环境监测系统,对井场环境参数进行有效监测。简述了监测系统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协调器节点、上位机软件系统等进行设计,系统供电方面采用先进的太阳能供电技术,最终系统实现将井场环境因数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并存储、显示。对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环境信息数据采集、数据自组织传输等功能,为井场环境监测以及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龙南 《江西建材》2011,(4):22-23
气候及环境的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低碳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对于建筑低碳设计来说,应该从整体思维出发,探索建筑系统与环境大系统之间广泛相关的联系,然后针对各个层面的构成因素,确定相应的设计策略。通过一系列适宜的设计手段来控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营造出低能耗、经济、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层、大空间结构及管线纵横交错等建筑不易布线的情况,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GPRS的无线火灾报警系统。采用射频芯片CC1110搭载,SimpliciTI协议实现节点无线互联,数据中心节点接入GPRS,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准确进行本地报警和远程报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代建筑维修设备安全监测为研究背景,运用Zig Bee技术、传感器技术,对钢丝绳在线监测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与研究。传感器节点把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模块发送到终端节点,终端节点通过Zig Bee协议将从传感器节点接收的数据实时传输给协调节器。然后,通过协调器串口传给PC机。最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监测到的结果进行实时的显示,若检测到的危险信息,将给予报警提示。因此,远程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直观地掌握钢丝绳的健康信息,这对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运转率,都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4)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新型低功率、低成本的ZigBee无线网络技术来实现分布式温湿度检测系统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芯片DHT11作为数据采集单元,采用符合ZigBee标准的CC2530射频芯片作为数据传送单元。在IAR开发环境下编写和编译传感器节点程序,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温湿度信号及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形式。关键节点的连接质量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该文针对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质量的协同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预埋传感器法和冲击回波法联合对套筒灌浆饱满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协同检测方法可以弥补两种检测方法的缺陷,发挥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势,继而提高检测精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6.
黄莺 《土工基础》2015,(3):90-92
猪舍的环境对生猪生长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针对养殖环境参数监测过程中存在有建筑物影响,考虑定向天线具有传输距离远、增益高、抗干扰性特点,该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定向天线适用于生猪养殖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以传感器节点以MSP430系列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无线通信采用nRF905射频模块,温湿度采用SHT11数字传感器,有害气体检测采用H2S和NH3传感器,并以该节点为硬件平台编写了通信协议、应用程序和后台管理软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传感精度及其环境自动调控均达到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朱北仲  李晓龙 《门窗》2011,(12):54-56
光伏建筑一体化有着广阔的市场领域,前景光明。目前仍处于研发及试行应用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光伏建材缺少标准、施工技术不成熟、国家电网系统不支持、消费观念落后、缺少相关人才及政策不具体等。本文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对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光伏建筑一体化有着未来广阔的市场领域,前景光明。然而仍处于研发及试行应用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光伏建材缺少标准、施工技术不成熟、国家电网系统不支持、消费观念落后、缺少相关人才及政策不具体。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了解决建议,以期对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建筑的设计及创新必须把握整体环境。不做环境的分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建筑设计是不存在的。分析了中小型旅游建筑的环境及空间与古建筑的关系及处理手法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地下停车空间建设经历跨越式发展,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但仍存在人性化设计不足的问题。从商业地下停车空间内部环境入手,通过分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人的行为模式,提出商业地下停车空间人性化环境营造的要素,即可达性、可识别性、舒适性、环境艺术及心理需求,并探讨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