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许可  钱翔  曾卫 《中国园林》2021,37(2):94-99
历史文化景观是一种强调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中历史层积的景观类型,是对现有文化景观构成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在德国,历史文化景观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切入点,同时也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德国各联邦州在该领域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德国萨克森州为例,系统介绍了该州历史文化景观要素体系的构建,包括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提取、以要素体系为基础的历史文化景观区保护规划等,旨在为中国历史保护事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对中国当前历史城镇保护的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景观表征与文化内涵作用关系的分析,提出以文化为线索组织城镇景观要素的保护思路,并从城镇格局、族群地段、街巷场所、典型地标等不同景观层面分别论述了历史城镇"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活态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简单回顾生态思想在城市设计学科发展中的演变历程之后,本文以安康总体城市设计为例,阐述了在城市设计中强调生态价值的意义,探讨了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城市生态要素,研究城市生态空间结构,挖掘生态景观价值并生成城市景观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阳 《城市住宅》2016,(5):56-59
规划充分梳理辽河流域的历史演变与功能变化,借鉴著名河流城镇带建设经验,从辽河流域地区发展要素入手,通过对生态、土地、文化、产业、景观等要素的分析评价,发掘利用优势资源,明确沈阳市辽河流域空间发展模式、生态保护措施、城镇体系构建、产业布局策略和交通网络建设等内容,探索流域型城镇带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潘峰  彭青 《建筑与环境》2007,1(3):86-89
论文拟在系统的规划思想指导下,研究不同时期武汉市景观地域的历史演变,并以此为基础,依据城市景观地域的相关理论,对未来武汉市景观地域体系的构建提出调整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的营建蕴含着古人建立良好人居环境的智慧,杭嘉湖地区传统聚落作为中国水乡聚落的典型代表,类型丰富、体系完善,其景观特征是经人工梳理自然水系、堆挖土地而形成的,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风景园林学角度出发,借鉴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梳理杭嘉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并分析二者对当地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将区域内的聚落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划分出嘉湖区聚落景观空间的4种典型模式:湖溇圩田型聚落、湖荡圩田型聚落、水网平田型聚落和三角洲平田型聚落,从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解析聚落景观特征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我国水网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成因与特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传统聚落景观保护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讨论历史街区景观评价,将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数学方法与文献综述、专家咨询法结合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得出物质要素、活动空间价值、文化价值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景观评价的主要构成因素。分析各因素的控制指标,探究指标权值,单因子评价值与权值相乘叠加得场地景观综合评价。并将评价体系应用于北京地区典型历史街区——什刹海,选取5处典型广场空间对各控制指标调研评分,加权得出综合评价值,量化评价现状景观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制定其景观要素构成与景观格局判定的解译标准;以重庆市龙兴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地籍舆图及现状测绘等资料,建立龙兴古镇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2套数据库;利用ArcGIS平台、Depthmap软件分别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句法分析,剥离出龙兴古镇的3个历史阶段:形成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并对各阶段的特征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历史事件、文化兴衰、职能转变等历史背景,总结提取影响层积规律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层积规律解译的基础上提出对景观要素与景观格局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俊 《室内设计》2023,38(5):117-124
城市历史景观是一种人地关系长期互 动的结果,是在漫长的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不 断层积叠加的产物。城市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城 市历史景观必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透过层层 积淀的时空变化把握其关键核心,从而维持并 强化城市自身的特征和风貌特色。通过要素梳 理与分类、特征提取与识别、历史分期与层积分 析等三个方面对城市历史景观进行特征识别与 层积认知分析,并以南京为例进行识别和认知 的实践研究。城市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和层积 认知可以帮助平衡和管理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 当代发展的关系,使其在城市的新发展阶段焕 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最后提出了建构锚固点 网格体系,实现遗产区与新建区的良性互渗;织 补景观空间肌理,强化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建 立层积演变内生逻辑,注重城市历史景观多元文 化表达等保护与创新利用策略,旨在实现南京城 市历史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冷泠  周铁军  王雪松 《新建筑》2011,(4):130-133
通过对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实地调研。在对村镇保护规划与破坏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基本构成要素和村镇外部空间的成因,确定构成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保护预警的要素体系,为保护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20,(4)
文章以传统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从乡村景观的遗产内涵和差异性出发,通过对渝东南地区传统村落代表性案例的研究,梳理出"人、事、地、物"的景观构成线索,构建了传统村落"构成要素—影响因素—景观载体"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乡村景观所呈现的选址定居、生产营建、发展成熟或固化衰落的演化动力机制。研究成果为认知乡村景观的景观要素构成和历史演进过程提供了可靠的线索,为整体、全面地分析乡村景观构成并有效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旨在从空间集体记忆切入,建立工业城镇生活性景观认知与保护更新方法:通过在北京铁路工业重镇长辛店开展的系列访谈,采集空间集体记忆要素,并依据记忆度、历史价值、现存状况建立空间集体记忆要素综合评价体系,对不同要素给出保护、激活、修缮等发展策略,为科学指引工业城镇生活性景观保护与更新提供依据,以实现生活性景观的整体、活态可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14.
崔超  夏宜平 《华中建筑》2009,27(10):93-96
该文介绍了瑞典大地景观的历史和自然成因,分析了大地景观的形成受人类历史活动和自然环境演变的双重影响。即一方面体现了农业社会对景观的影响,诠释了农耕者和决策者如何利用和管理上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融入了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以此为鉴,景观设计应尊重自然,大地景观的营造是人类活动适应自然而非改造自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夏文莹  杜雁  王玏 《风景园林》2021,28(6):100-106
研究城市历史形态与自然环境在演进中的作用关系是认知城市、保护历史风貌和地域性建设的重要基础。以武汉汉正街区为例,基于文献与场地研究,选取边界、街巷、商业中心、水利基础设施作为历史形态的四要素,按时间发展视角分析其与水环境的演变过程和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汉正街区历史形态和水环境经历了高度耦合—较高耦合—较高耦合—中度耦合—较低耦合的过程,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对城市历史形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城市景观特征的保护要重视发现形态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内在秩序。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是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遗迹和传统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总结,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总结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构成的显性物质要素和隐性非物质要素,以及各景观要素的价值与作用。旨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构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保护与再生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别府地区的温泉文化景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这种景观包含物质形式的地域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也承载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地域文化体系,展现了别府地区人们与自然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丰富文化内涵,能够阐明这一地区景观独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景观价值。通过对别府传统温泉文化景观历史发展以及景观现状和景观构成要素的研究,结合实例分析别府地区景观独特性的表现形式与维护方式,挖掘别府温泉文化景观形成背后的动因,并总结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过程中武汉城市景观系统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景观的扩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景观系统发生了剧烈改变.各类型景观都处于不断的相互转移和变化过程中。在概括武汉城市景观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城市景观系统的层面,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分别对其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景观要素的演变最主要表现为建成景观不断吞食生态景观和农业景观的过程。城市景观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优势度指数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从景观利用程度来看.各类型建成景观变化幅度最高。武汉城市景观的功能演变主要表现为功能分化过程和交互式分布模式。分析城市景观系统演变特征,能为改进武汉市景观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支撑.为探索武汉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的未来发展趋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历史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南地区呈现山地多,平地少的总体特征。重庆作为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发展和遗存下来一批具有山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在景观构成方面,山地地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构成条件,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系统。文章以重庆市偏岩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景观要素和构景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对具有类似地形地貌特征地区的人居环境景观塑造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汪伦  张斌 《风景园林》2018,25(5):87-92
发端于英国的LCA和HLC这2套体系日益成为景观特征评估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从发展历程、方法步骤及其在不同尺度上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发现LCA体系在跨国区域、国家尺度上的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与区划具有明显优势,评估结果能包容更多的景观特征,但公众参与评估的深度和对景观历史维度的关注存在局限;HLC专注于历史景观的特征识别,在地方行政和场地尺度上对景观演变和历史景观特征类型识别优于LCA体系,但评估结果不及后者全面,二者存在互补性。合理借鉴和融合2套体系,进行景观特征类型识别和区划,将有助于指导中国国土景观、乡村景观的合理管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