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空间秩序影响和控制着建筑的结构、组织和存在方式。探寻建筑新秩序是新生代建筑师们广泛关注的议题。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基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反思、对物理学的研究以及森林系统的启示,提出具有多重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建筑新秩序——暧昧秩序。该文结合设计案例深入探讨暧昧秩序的内涵,即有序与无序的共存、单纯性与复杂性的兼容、空间与主体的交互,以期揭示藤本独特的思考过程和设计手法,对当代建筑创作思维与设计表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
藤本壮介,作为日本新一代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理论引起建筑界的巨大反响。以“弱建筑”、“暧昧空间”等为出发点,他对于建筑空间秩序的解读非常独到,甚至打破了一些传统的建筑设计手法。本文分析了藤本先生的几个作品,从他独特的设计手法中探讨其空间秩序中基本几何形的应用及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藤本壮介通过对人的行为体验感受和原初场景的思考出发,寻求建筑新的普遍性,在近年的作品中,他由弱建筑的探索走向了云领域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复杂性思维的阐述来破译其建筑生成逻辑,并以空间相关性为切入点分析其建筑中的局部秩序构建,在其一以贯之的"原初未来"思维下,对其设计思想和建筑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美学观念的发展不仅拓展了中国传统思想历程的改变,同时引发了对当代建筑空间营造的思考。在空间实践中,通过对东方传统建筑美学的探索,并在中国传统的儒道释哲学的影响下,道法自然、形意融合、礼制秩序观念将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哲学理论框架,这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传统与当代的充满矛盾却又使人向往的观念性变化。从本土文化传承、空间活化、乡土材料运用到空间环境的统一等方面剖析东方传统哲学与美学思想和乡土建筑融合的当代化转译,以期对后续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改进,建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藤本壮介近些年的作品中,他从设计、材料以及构造多方面创新,构建内外融合的空间,完成了界面"纯粹"领域的重建。文章结合藤本设计实例,辨析在藤本建筑界面纯粹性的后面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图从复杂性思维范式的视角,对藤本的创作思想和建筑作品进行深人解读,以期揭示藤本独特的思考过程和建筑设计手法,启发当代的建筑创作思维.首先,在比较中阐述复杂性范式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思维转向,并阐明了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关联;其次,着力于分析藤本建筑观的思想来源,以及新思维下的建筑创作思想和作品例证;最后,总结了基于藤本复杂性建筑现象的创作感悟.  相似文献   

7.
当代的建筑空间形式已经向着造型纷繁、形态各异的方向发展,建筑的创作思想也正处于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相互交织的时代中。文中通过对理性建筑创作思想与非理性建筑创作思想的分析及其在具体的建筑方案中的应用的介绍,讨论在这个追求多元个性的时代中,新的建筑空间对于传统建筑美学评价的挑战及其对于建筑美学发展的影响;并借此阐述理性与非理性思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南粤先贤馆设计以传统美学思想的"气韵""虚实相生"作为核心设计追求,总体设计注重新建筑与原建筑气韵相合、和而不同的建筑理念,空间格局强调建筑内外空间的气息流动与贯通,从而达到建筑与园林场景的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而内空间的气息又与观览流线相契合,最终获得建筑场所的气韵融通中和的建筑意。以传统美学思想衍生出的创作思维,这是区别于西方设计思维模式而走出独特建筑原创之路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建筑材料美学品质的挖掘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建筑创作的重要手段。从视觉与触觉角度,根据材料与人类的亲和程度,梳理出木系列、土系列、石系列、石油制品系列材料,挖掘其质感特征。重点分析这些材料在建筑空间中的质感表达,即建筑空间的解构与秩序、形态与质感的和谐与对抗、结构关系的合理构成、构造关系的诗性陈述、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等。企望对提高建筑空间品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西线工作室在贵州的乡土实践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当代建筑背景下建筑师的"上山下乡"与"地方性话语"的诠释。从路径的设计、空间氛围的营造、空间秩序的组织三方面出发,总结出西线工作室在贵州的三种地方性建筑实践策略,有助于后续对当代贵州地方性建筑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非线性建筑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呈现,在奇异独特的建筑造型背后,寻求建筑内在更为本质层次的意义无疑非常重要。而"建构"正是连接建筑的美学特征与内在价值的桥梁。从传统建构理论在当代非线性建筑中的新运用以及非线性建筑所特有新建构因子的浮现两方面,尝试将非线性建筑的实践与建构理论结合在一起,重新思考非线性建筑"诗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居建筑的设计有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原型"和设计规律。类设计是延续传统并兼顾创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强调建筑地域性和时代感相结合。从传统民居为原型的类设计模式入手,以传统民居为原型的当代类设计建筑案例为研究对象,从"类"构筑形态的借鉴与传承、"类"空间形态的形似与神韵以及"类"视觉形态的象征与变异三个方面归纳解析当代建筑类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颗  王婧 《四川建筑》2007,27(6):8-9
当代城市设计理论总结起来就是关注环境结构关系与体型秩序的设计,可归结为环境因素的"关系"设计。它探讨空间与空间、人与空间、场所人工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与自然等诸关系的整合,同时强调时间、四维空间的作用。作为构成城市面貌的一部分,景观建筑与城市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太原理工大学地域性建筑设计专题——山西建筑艺术展示中心课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以"传统建筑空间的当代适应性"为思考点,提出"选取空间原型-解构分析特征-转译空间设计"的传统建筑空间现代转译的设计方法,选取王家大院和太原永祚寺为空间原型,对其构图原则、空间营造、对景关系、立面元素四方面进行分析,运用现代建筑的语汇进行建筑空间的组织和塑造,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提供方法论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吴云一 《华中建筑》2012,(10):39-43
开放、互动、沟通与民众的关系,是当代博览建筑的特征。当代建筑师在博览建筑中运用层叠、折叠、并置、混杂、动态感知等空间构成的手法,产生相互消解与渗透的空间结构和匀质化动态化的空间秩序,其设计策略和艺术表现手法正与当代博览空间的时代需求相呼应。当代不同先锋建筑师以不同的设计手法对博览建筑的空间艺术的诠释,除了建筑学本身的技巧,更体现了对博览建筑更为宽泛多义的研究视野。该文梳理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旨在为博览建筑艺术空间的理性设计提供认识论上的指导,避免实践中肤浅的形式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审美对象、审美价值和审美主体等美学概念的阐释,提出秩序是最易感悟和最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对比现、当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嬗变,阐明了当代建筑基于深层秩序的美学追求,是审美层次循环递进的必然规律,并提出当代建筑美学的后续发展,是新一轮简单秩序(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7.
建筑构图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斌 《华中建筑》1997,15(2):70-73,102
建筑是艺术,其鉴赏过程是通过视觉画面来进行的。建筑作为艺术的本质是其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和原理,组织画面的秩序与变化是其手段,几何图形是其组织要素,空间关系是其依据。文章试图从美学学术方面的对建筑平面构图形式中所蕴含的美学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建筑创作思想中,建筑空间从中心性过渡到匀质性,进而到流动性。而设计时的基础性思维更多的是水平维度的,这一点造就了竖向维度的空间意识的失衡。本文从建筑空间的发展沿革谈起,从水平维度的流动空间过渡到竖向维度的空间连续,首先对建筑空间竖向连续的设计手法探讨,进而以设计手法中的“秩序”为切入点,展开对设计手法中所蕴含文化内涵的思考,以期对当代建筑创作的竖向维度思维及本土文化内涵的多元化表达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9.
向心性空间图式是东、西方普遍存在的空间原型,而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环境同构的自然观使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背后存在着某种力场,既塑造着空间形态,也影响着人们的感知与行为。厘清了传统向心性空间图式的历史溯源,揭示其背后存在的“空间力场”,从居住与生活、精神与仪式、秩序与效率和权利与象征四个方面阐释其当代流变,梳理其对古今建筑营建活动的深远影响,以期进一步理解空间形式原型,为传统建筑的当代转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陈朝晖  龙灏 《时代建筑》2022,(1):176-180
文章是柱系列的第二篇,在前文辨析了中国传统木柱与古希腊石柱的建造规则、空间秩序与力学性能基础上,作者通过对奈尔维独特混凝土巨柱的传力机制、形态特征、生成方法及其空间特性的系统探讨,体察这位混凝土诗人以材料和力学雕塑结构、以统一协调的结构秩序构筑空间的结构美学理念与古典建造思想,为当代建筑与结构设计提供思考与实践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