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天津曹家花园初为清末买办孙仲英于光绪二十九年在津辟建的私家园林,后为直隶军阀曹锟所有,更名曹家花园。通过对相关史料《天津市河北区历史遗迹》《津门谈古》的梳理、归纳及现场勘查、考证,针对曹家花园的历史沿革、造园风格、造园要素、空间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证明了曹家花园具有鲜明的造园特征,为一座既有象征晚清权贵的官式建筑风格,又具欧式建筑特色的中西合璧式私家园林。研究曹家花园不仅是为再现其历史风貌,而是要通过保护公园所处的自然、历史环境,彰显其历史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发挥遗址公园的文化影响力及与之正相关的经济拉动作用,从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书讯     
《造园史话》(StoryofGardening)ISBN:07894894492002年11月1日出版。作者:PenelopeHobhouse。这是一本精彩的关于花园发展与设计历史的权威书籍。从现有最早记载的古美索不达米亚花园到21世纪的折衷主义景观,造园的历史一直是花园发展与设计的动人故事。书中有丰富的彩色照片和精彩的描述,Hobhouse剖析了那些启发了她的创造性和造园理念的设计者和设计风格。PenelopeHobhouse设计了遍布美国各处的众多花园,包括TheNYBotanicalGarden的一部分,此外她还是一位园艺作家。《公园:欧洲城市的绿色空间》(Parks:GreenSpacesinEur…  相似文献   

3.
随着清代晋商的崛起,山西地区曾出现过一大批晋商宅院,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私家园林。太谷杜家花园是清代太谷阳邑地方望族杜氏的私园,利用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园中建筑规整,装饰奢华,并有山水之乐,不失为清代晋中地区私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该文通过对历史文献与存世图画的考证、复原,对杜家花园的沿革、园林布局、造园意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将杜家花园的造园活动与家族传承,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影响结合起来对这一实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三坊七巷是福州千年历史文化的典型缩影。坊巷格局借鉴“里坊制”,坊巷内的私家园林体现了隐逸文化、福州本土文化、西方文化对私家园林精神意趣、表现形式、建筑风格的影响。坊巷格局与私家园林在时间、空间、序列、邻里上关系紧密,为私家园林文化的孕育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福州三坊七巷的坊巷格局成因、坊巷与私家园林的共生关系、私家园林的文化交融特征进行剖析。三坊七巷私家园林作为历史文化载体,反映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引起的文化涵化;壶天之隐的园居思想推动了造园的积极主动性;坊巷环境与个体审美促成私家园林格局的统一与差异;私家园林的营造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共同创新园林要素,以期为福州地域性园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药圃是苏州艺圃之前身,为明代文震孟的私家园林,既有研究尚未对药圃造园意匠进行系统化分析。基于对现存史料的深入挖掘,以文献分析法结合园林图像对药圃的园林要素进行详细考述,论证《长物志》对药圃营建活动的指导意义,从山水格局、建筑形制、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对药圃旧貌进行进一步推想复原,阐释其造园意匠的传承及演变与江南园林发展历史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罗星海  梁明捷 《中国园林》2023,39(1):139-144
无锡公花园是中国最早自主建设的11座近代公园之一,在中国近代园林史上具有标志性的示范意义。以往研究对于公园初创期的园林遗痕、园林文化的关注度不够,通过解读1949年前公开发行的《申报》《新无锡》《锡报》等报刊史料及游记,揭示了初创期“园景”风格之变的缘由,并依据1912年《无锡实测地图》、1949年《无锡城郊新图》及同时期公园旧影,梳理绘制出公园初创期2个阶段的平面猜想图。通过“体用”辨析梳理出“大众美育现象”“公园展会现象”“公共娱乐现象”3类文化现象萌发的主线,深入剖析了“花卉节事、雅集赏画”的传统沿袭、“公园搭台、展会唱戏”的兴起、“体育娱乐、公园宴饮”的勃兴等活动组织与筹划细节。通过公花园初创期的“园景”辨析,可揭示其遗留下来的园林遗产,从溯源角度解析对今日城市公园建设管理之启示。  相似文献   

7.
宋黎欣 《山西建筑》2010,36(6):344-346
介绍了私家园林相反相成的哲学观念,详细阐述了私家园林中的相反异象,揭示出通过经营成对“相反”的关系来达到“相成”目的的造园思想,从而帮助人们对《园冶》的“因借”造园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恭王府花园植物景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恭王府花园作为现存为数不多的王府花园之一,是私家园林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对恭王府花园现状的调查研究,在与清代载滢《补题邸园二十景》诗文对比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花园植物景观,并分析总结出以恭王府花园为代表的王府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20,(1)
我国古代造园中不乏移用别处的古物或其构件造成新景观的例子,西方造园同样如此,惟手法与目的不尽相同。以因借古物为线索,为考察东西方造园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近代以来出现的公园和校园很多是在此前的皇家或私家园林基础上迅速形成的。因借旧园的山水格局和留存及移建而来的各种古物,成为新园林造景的重要方法和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近现代新园林造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公园设计伴随工业化文明时代来临,从海德公园开始,公园设计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始终面临设计与运营结合的问题。中国的近代园林史是一个由私家园林走向公共开放的过程,处在工业化文明向信息智能化过渡的阶段。南京林业大学从陈植先生《造园学概论》发展到风景园林高峰学科,南京林业大学设计院始终承载着景观设计的"产学研"实践任务。"时宜得致,古式何裁",好的设计必须与时代结合,与时俱进,文化传承,铭记历史,奏时代赞歌,谋民生福祉。如何控制造园成本,避免资源浪费和设计过度,  相似文献   

11.
长沙天心公园是湖南首个城市公园,也是中国近代早期儿童公园的诞生地之一。在长沙近现代城市发展脉络中,它经历了“初创”、“扩充”、“转型”、“停滞”、“重生”等历史阶段,其变迁深受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其特性——历史园林的遗产价值最终得以突显。天心公园的历史变迁是长沙城市发展的一个注脚,而长沙的城市发展又是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缩影。梳理这一变迁过程让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我们的城市建设实践:我们坚持了什么而又丢失了什么。钩沉这段历史,突显了历史园林的价值特性所在,其建设、维护不能囿固于“就事论事”,推而广之,当今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更需要系统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曹磊  席丽莎 《新建筑》2014,(4):154-157
作为天津私家园林舆型代表的水西庄,盛于清雍正至乾隆中期,因其与江浙园林并雄,成为天津历史文化的高峰和儒雅文化的代表。因此,对水西庄园林的考证研究,不仅是对天津地域园林的重新解读,更是对天津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入发掘。通过对《莲坡诗笺》、《津门诗钞》和《秋庄夜雨读书图》等水西庄书画作品的考证,探究查氏水西庄文化内涵及园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古典园林是女性文化景观生发的重要场所,其中夫妻偕隐园更是具有丰富女性特质的园林类型。论文选取晚明江南山地园林的代表——寒山别业为考察对象,以历史文献和图像语境为基本研究途径,融合女性史、园林史、社会生活史等学科内容。通过对该园林中的两位女主人——陆卿子和文俶笔下的文字、画作结合园记、史志等文献进行提取,探讨了女性意识对园林营构的影响以及园林对女性生活实践的作用;揭示了晚明时期夫妻偕隐背景下女性文化景观呈现的特点,拓展了园林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中铁建位于苏州明拙政园故址的"抱拙别墅"项目中主题八景的文化设计为例,具体阐述如何深挖拙政园地脉、人脉及文脉并确立主题,以传承复兴拙政园文脉为主线,将中华经典园林之文化精神继承性地融入当代宅园造景的文化设计之中,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承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实地保护的重要保障,也是满足社区发展、访客游憩服务管理等人类利用需求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对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乌干达、英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特征,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建设的6项建议:明确原则定位、坚持文化认同、优化管理体系、注重能力提升、建设执法队伍、强化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7.
沈阳中山公园(原名千代田公园)始建于1919年,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近代城市公园。将中山公园的空间利用划分为4个历史阶段:民国时期外国殖民者尝试并营造出东西方园林要素相结合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初期园内增添凸显中国特色的景观元素;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建设空间与主题并重的中国特色城市公园;21世纪公园建设与利用呈现多样化。另外,通过山形水系、建筑设施、园路分布、活动区域4种空间构成要素分析中山公园空间利用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公园空间利用最初集中在西北和中南部,以自然山水式格局为基调,增添西方园林元素,后逐步打通了东西向核心轴线,利用频率与规模在改革开放时期达到最高水平,但目前文化主题被削弱且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18.
风雅的养成——园林画中的古代女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作为居住空间的特殊品类,是传统社会重要的女性教育空间,在园林画中多有体现。以传世的园林绘画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史料,从女性的自然常识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3个方面探讨园林空间对于古代女性健康成长与人格完善的作用。可以发现,园林空间在古代女性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女性认识自然世界的窗口、学习生活技能的场所,以及提高文化和艺术造诣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郭喜东 《中国园林》2007,23(3):65-72
以天津园林史料为基础,沿着津城历史、经济、文化、人文、建筑发展的轨迹,多角度探究津城园林风格特色的由来。津城园林肇始于军事卫城向工商业城市的嬗变,发达的漕运和南北文化交流遂使“沽上园林”不断融入江南造园技艺,近代天津开埠后出现了西方格调的造园,600年岁月酿就了独具特色的津城园林。从历史街区风貌、历史园林、水系景观、街景绿化、植物多样性、园林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和构建津城特色园林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