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彬 《重庆建筑》2002,(3):46-51
文章在简析会馆源流、类型和重庆会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重庆“湖广会馆”的实际内涵及其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承载着深遂的中国历史、文化、乃至深深的哲理内涵,木雕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反映着中国建筑文化关联性。以重庆“湖广会馆”建筑中的木雕刻为例,试图阐述中国建筑木雕艺术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3.
《景观设计》2005,(F04):48-48
湖广会馆是“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也是重庆历史文脉中的重要节点,它精美的建筑实物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重庆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结合湖广会馆整体维护,我们对会馆环境景观部分进行部分梳理。  相似文献   

4.
重庆湖广会馆是重庆城市中心区的重要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重点介绍了湖广会馆及其周边的社区复兴,湖广会馆古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修复设计中,将历史建筑保护与市场文化经济相结合,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 坚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观,强调文物修复的“可识别性”原则,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探索适合东方木结构体系的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有地域特色的历史建筑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璇 《华中建筑》2002,20(2):97-98
(2)空间序列的变化 戏台在空间轴线上的位次由禹王宫的“前殿→戏台→后殴”转变为齐安公所的“戏台→看厅(过厅)→大殿”。(图3、9)两公所戏台前的天井也比禹王宫的要宽阔得多(广东公所天井20×12m;齐安公所天井16×7m;禹王宫天井仪为9×3.6m)。  相似文献   

6.
7.
郭璇 《重庆建筑》2002,(6):52-55
“湖广会馆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是一个研究性很强的项目,在规划设计中我们尝试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探索城市中文物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消防与生活》2006,(9):F0003-F0003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长江河畔的古东水门一侧,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由高墙环绕的三大会馆组成,即禹王庙,齐安公所、广东公所等,总称湖广会馆,系外籍官绅士商集资兴建的驻渝(重庆)工商行帮机构。湖广会馆是国家级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历史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移民社会的缩影——重庆“湖广会馆”文化内涵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璇 《华中建筑》2002,20(1):71-74
该文试图通过对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重庆古会馆群的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提出有关重庆早期湖广移民的建筑实证;探寻移民社会中地域文化的大融合在建筑上的反映;分析以会馆戏台为物质形态的地方戏曲文化在文化整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逵  詹洁 《华中建筑》2012,(7):165-168
该文以“湖广填四川”移民事件为线索,分析移民的产生过程、迁徒路线和分布情况,进而对移民运动的产物——湖广会馆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探寻本土文化与外来移民文化融合过程,揭示传统建筑发展与演进的内在动因,突显湖广会馆在技术传承与文化传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周宝玲 《南方建筑》2006,7(8):11-13
起建于清初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是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它特殊的建筑形态和内涵体现着我国会馆建筑的特色,也是极具代表性的山地建筑.建筑群落的布局、建筑空间的独具处理方法和对民俗文化的体现是它别具一格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冷婕  张兴国 《新建筑》2011,(2):46-49
对可识别性原则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性及目前在木构建筑修复实践中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可识别性原则在指导木构建筑修复时的一些具体方法,并提出后续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长沙苏州会馆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了苏州会馆的功能及特征,包括苏州会馆建筑的选址择基、平面布局、艺术特色及建筑材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湖南会馆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在当代建筑中更好的传承地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4.
冷婕 《室内设计》2013,28(4):19-23
文物保护观念的发展要求木构建筑表面保护在延长构件寿命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其历史印记,使木构件的真实性在更多层面上得以显现,而传统的表面保护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作为国际合作项目,重庆湖广会馆保护修复工程尝试结合国际保护修复理念和方法,通过设立专项保护、引入科学调查研究以及大量现场实验,根据构件类型及表面受损程度进行细分,同时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等方法,推动表面保护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2,(1):F0003-F0003
<正>湖广会馆位于下洪学巷、芭蕉园、东正街一带,紧靠东水门城门。湖广会馆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年间,复建于嘉庆、光绪期间。现存禹王宫、南华宫和齐安公所三处会馆建筑,统称湖广会馆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4500m~2。重庆海关税务司好博逊在《重庆海关1891年调查报告》中记录道:"会馆的社交聚会是相当频繁的,常随会员人数多寡而定。例如江西会馆(近年间由江西来川的移民较他省为多)十二个月中多至三百次,湖广会馆达二百次以上,福建会馆在一百次以上,其他各会馆七十次至八十次不等。全体宴会并演剧则在特  相似文献   

16.
会馆建筑     
孙音 《四川建筑》2003,23(2):27-28
“会馆”之名最早见于明代,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盛行,会馆建筑也相应迅速发展起来。会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为“同乡会馆”和“行业会馆”两类。  相似文献   

17.
刘原平  赵明 《山西建筑》2006,32(21):11-12
分析了会馆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介绍了晋商会馆的功能及特征,论述了晋商会馆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艺术特色,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晋商会馆建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蔚  胡斌 《四川建筑》2004,24(3):23-25
明末清初的巴蜀地区,由于“湖广填川”等历史原因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随之而出现的会馆建筑成为遍布巴渝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文章从分析巴渝地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会馆建筑入手,展示出它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和民俗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9.
重庆民居     
正权 《重庆建筑》2006,(2):75-78
作为19世纪末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重庆城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居民来自各方,市内的陕西街、赣江街、湖广会馆等地名就说明了这一点。外地人的大量涌入,便将各地的民居建筑风格融入了重庆民居建筑中.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何俊萍 《华中建筑》1998,16(2):11-13
会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实物史料。文章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会馆建筑的形态、构成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