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百年建筑》2005,(6):65-65
在过去的28年里,KPF的设计原理深深置根于”成功源于紧密的交流与协作“这个信念,KPF创造性的设计不仅强调公司内部思想的开放式交流.更重要的是.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贯穿于我们设计中的是一条”比较性程序”的设计原理。在一项设计的整个生命里,我们能够确保在每个关键点上,客户的需求和愿望都能被实现.我们的思想不是依赖于个别的认可和否决,而是取决于各种思想的碰撞和解决问题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往往能使我们的设计更加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2.
萧默 《重庆建筑》2009,8(8):55-55
在转型期的中国的现实.我们却发现。在不少优秀建筑师正在沿着创造中国新建筑文化的道路奋力拼搏的同时。却也存在着大量不谐和音程:洋建筑、欧陆风建筑(正像19世纪欧洲新贵们当时追求的廉价折中主义一样)、打着“创新”的名义各色各样从洋人那里移植过来其实在西方都已经或正在抛弃的重在“个性表现”的“先锋派”建筑,都一股脑儿地涌进来了。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激越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有幸目睹沉寂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浪潮的拍击中日益崛起和复兴:我们也有幸目睹苍劲瑰丽的中华建筑遗产在新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日益升值和增辉。这也是一个东、西方建筑遗产保护观念和价值体系交融整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西方提出的“原真、整体、再生”以及“可识别.可逆性”等理念及原则.正与化腐朽为神奇的东方智慧相互调适,相辅相成.这将使中国的建筑遗产保护事业获得全人类的文明进步意义为回应.助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将与同济大学连袂举办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为主题的专题国际会议,致力干将中国地域优秀建筑遗产以更好的方式展示给世界,这对中西文明交流窗  相似文献   

4.
朱涛 《时代建筑》2006,30(5):71-78
文章针对“批评的演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一文提出三个回应:1,西方“批评”、“后批评”的争论尚无定论;2,“中国会成为对西方‘后批评’的动力出口国”的说法值得推敲;3,对“批评主义”在中国崛起的判断应从“本体语言批评性”和“社会性实践批评性”两方面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文章在最后一节针对当前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状况,呼吁中国建筑师进行“仔细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王正 《建筑师》2010,(5):14-17
“功能”一词在现代建筑学中广遭热议。但当今我们所理解的“功能”与其原初含义已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18到19世纪间三个关键人物的引介.并结合不同语区环境的比较,追溯了西方建筑学中功能概念的起源,指出这一概念所受的现代科学的影响。笔者期待以此为现代建筑学中“功能”问题的讨论提供相对客观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有关密度     
冯路 《城市环境设计》2011,(10):112-113
院子.原本算不上一个特殊的事物。院宅作为一种建筑原型.东西方兼有。然而院子在当代中国建筑讨论语境中成为一个刻意的话题.它常常被指向“东方”、“文化”、“园林”等概念。在其身后.隐藏着“传统文化”、“东方·西方”之类的宏大命题。然而在此之外.院子也可另作他谋。  相似文献   

7.
朱剑飞在他令人深思的文章“批评的演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中,谈到了我2004年在《哈佛设计杂志》(Harvard Design)上发表的论文“批评性及其不满”。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出,雷姆·库哈斯在最近出现的关于批评性的讨论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我实际提出这样一个现象,即企图摈弃“批评性”,在理论和职业上为建  相似文献   

8.
执业的使命     
《时代建筑》2007,(4):I0004-I0005
在与潘冀事务所的几次接触中.谈吐谦和衣着儒雅的潘冀先生经常援引的也是儒家格言。例如《论语·述而篇》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建筑设计的座右铭.而韩愈的“载道”观则使自己更加坚定建筑师的职业使命。像很多早年游学西方的大家一样.他们最后都回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倡导一种建筑思想导向(orientation)上的转向,即从“建筑是什么”到“建筑做什么”的转向.对于前者的定义恰恰要通过对于后者的考察来完成。通过聚焦于建筑的建造材料,我们的关注点将从“建筑作品”转向建筑在怎样“工作”。在这一方面,力、抵抗、能量这些问题,与用光、材料加工等设计问题一样.都是重要的话题。文中对于材料所承担的工作的讨论是基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假设:我们对建筑作品不能静态地去看.唯有在建筑建成之后.把建筑的行动、运转、绩效.也就是建筑究竟都做了些什么.都考虑进去,才能把握它的真实性(reality)。据此,本文描述了建筑一旦向世界敞开后.会发生什么,建筑又怎样在诸多建筑中表现着。本文还检视了若干现代和当代的绘画及建筑作品,包括亨利马蒂斯.乔治·修拉的绘画.以及勒一柯布西耶、让-努维尔和彼得·卒姆托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由于篇幅所限,我只简短地谈三个问题。1.朱剑飞博士的“批评的演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以及文中涉及的埃森曼、苏摩、怀汀、斯皮克斯等建筑师/理论家的相关文献.在谈论“批评性”(criticality)时,主要是指相对于资本和市场而言,建筑学和建筑设计是否具有独立性和批判反思能力。也正是对资本和市场的态度上.“后批评”和“批评”具有不同指向。而在中国的语境中,“批  相似文献   

11.
空气     
《现代装饰》2006,(9):90-97
生命有三大要素:阳光、空气、水。 空气无所不在,无色、无味、无形。人短时间没有水和阳光都没有问题,但若是没有空气,就可能影响人的呼吸进而影响生命。人们居住空间的演绎,是为了最好的保障生命。让空气在室内自然地流通,是本设计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空调工况下空气柱(上送下回)送风的气流组织,温度场,速度场,空气龄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制冷工况下,送风温度为18℃、20℃,风速为3 m/s、空气柱高度为2~2.5 m时,单柱舒适区大小为21 m×21 m×1.7 m,区域ADPI值均大于80%,平均PMV值为-0.34,平均PDD值为8.67%。制热工况下(上送下回),送风温度为26℃、28℃、30℃,风速为2~4 m/s、空气柱高度为2~2.5 m时,区域ADPI值均大于90%,平均PMV值为-0.47,平均PDD为10.2%。单柱区域内制冷工况热舒适性优于制热工况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人防工程是重要一环.相关法规规定,应确保城市地铁与地铁人防系统建设工作同步规划进行,并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保障建设质量.论文以地铁人防工程为研究重点,通过具体分析风道人防设备结构、功能以及分类,进一步对设备设计、施工、安装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R.诺柏研制的5座、宽敞、螺旋桨喷气机,可在小型机场上起、降,并可通过英特网预订机票。机上设有GPS及先进的电子仪表,使它与大型客机一样安全但比小型商务机舒适。旅客可像“打的”一样,随时召唤一架这样的“空中的士”,直飞其目的地附近的小型机场降落。  相似文献   

15.
空中伊甸园     
这是Jean Nouvel第一次在新加坡设计项目,这个住宅项目地处新加坡市中心Orchard(乌节)路的南端,是一个距离闹市很近却又闹中取静的地段。嘉蜂豪庭,从字面上看可以感受到"豪华的、庭院……"这样的概念,事实上也的确很豪华。33层高的建筑物一共只容纳43家住户,在寸土寸金的地段打造了空中别墅的居住梦想。目前建筑还未建成,我们所能了解到的仅是建筑的模型和效果图,以及开发和设计团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新风量、送风方式和空调病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新风量的大小和送风方式的不同与空调病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空调系统新风和回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空调系统新风和回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认为室内污染的不断增加是室内品质变坏的主要原因;新风的质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回风是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源,导出了回风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理论计算公式,文中认为新风率是20%能明显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8.
黄伟坚 《城市建筑》2014,(6):172-172
变风量空调系统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使用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十年之久了,其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曾大多采用定静压控制,本文对定静压与最小总送风量控制方式在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使得大家对最小总送风量控制方式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空气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龄是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之一,本文利用CO2示踪气体得出了常用的6种气流组织形式下标准气室中各测点处的浓度衰减曲线,并计算出各测点的空气龄。实验可重复性较好,测得的空气龄反映了标准气室各点空气的新鲜程度,描述了不同气流组织形式通风效率的高低,揭示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形态,也给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姜海元  李晓冬 《建筑节能》2009,37(7):32-33,4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应用地板送风系统的开敞式办公环境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模拟结果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的分析,表明了地板送风能够提供具有较好热舒适性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