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澎 《建筑创作》2012,(6):66-77
本文从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实践出发,结合已走过的道路和在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尝试探讨一些关于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问题,并试图针对航站楼这一特定建筑类型,从设计本身去构建内在普遍关联性的绿色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旅客航站楼项目绿色建筑设计实践经验,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大方面分析航站楼设计过程中适宜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为今后航站楼的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与方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2008年3月25日,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建筑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设计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周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小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邵韦平、上海现代集团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徐维平、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陈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王晓群等.在参观T3航站楼之后,与会者从T3航站楼的设计特色、航站楼功能设计、合作设计与工作方法、绿色节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讨,认为T3是一个具有高完成度的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4.
结合西北地区中小型航站楼的创作设计实践,以建筑空间形态为切入点,从航站楼功能需求、工艺流程、时代特征、自身属性、文化属性等方面,结合"新西部主义建筑理论"为基础,对中小型航站楼的空间形态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西北地区该类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楼施工图设计从1998年9月开始,历时1年完成。航站楼于2001后12月投入使用至今,被沈阳新闻媒体称为:具有民族特色的交通门户建筑。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等方面对航站楼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机场航站楼     
《建筑创作》2012,(6):9-9
本期杂志的机场航站楼专辑,是BIAD(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其长期合作者在机场航站楼设计领域的一次经验总结. 专辑论文讨论了机场航站楼设计的几方面内容:在中国民航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场航站楼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其服务功能与流程机制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和拓展?机场航站楼作为综合枢纽,在高效快捷的建筑主题要求下,合理的规模和构型是什么?机场空侧交通与路侧交通如何接驳,如何看待和处理路侧交通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建筑空间的光照与导向、旅客的人性化的舒适体验、绿色节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充实了机场航站楼的现代建筑学意义?机场建筑中城市地域特色的表达,怎样宣示了城市的身份而又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超大型的设计团队以怎样的设计管理方式应对超大型的项目规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夏热冬冷地区实际工程案例出发,在分析航站楼若干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性特征,采用适宜性技术并注重建筑的精细化设计.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辅助建筑设计,丰富绿色机场的建筑内涵,更好地促进民航业绿色机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的基本原则1.功能与建筑表现从航站楼这一特定建筑类型出发,幕墙系统作为建筑外表皮,必须与内部功能特性和内部空间特性取得统一,功能性需求仍然是幕墙设计最初始的起点,是整体设计这一逻辑的延续。航站楼是大量人流集散的场所,其内部公共空间按照清晰明确且相对固定的使用需求、行为模式布局,空间形态一般为线性水平展开的大跨度、高大开敞空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导向性。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中,从旅客入港到出港的所有公共空间序列中,其外墙系统全部采用了通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民航事业蓬勃发展,我国中小型航站楼建设项目与日俱增,而一体化的设计方式也成为目前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文章以盐城机场T2航站楼的设计项目为例,从功能与形式、传统与现代、建筑与景观、造型与室内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小型航站楼一体化设计的思考方向和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空间使用效率低下是目前枢纽机场航站楼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设计者忽略了对人们在空间中运动规律与相互交流或感知规律的掌握,导致使用者无法短时、全局地掌控内部空间关系。因此,开展人在建筑内部活动规律的分析需求迫切。本文借助空间句法的视区可见图解方法,一改以往设计师视角,转为使用者视角,从人眼高度开展航站楼建筑内部视域分析,从视线角度改善空间组织,辅助功能流程,以期完善航站楼内部使用者活动规律,有效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对枢纽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有益补充与完善,对其他类型交通建筑内部空间组织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4月20日,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机场建筑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四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中心共同策划主办的"理性·创新——大型航站楼建筑设计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着重探讨了国际视野下近年来大型航站楼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特邀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共同探讨航站楼建筑设计的现状和未来,交流经验和观点、互相借鉴,共同推动航站楼设计的创新之路,论坛吸引国内外300余位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12.
机场航站楼设计的地域性思考——潮汕机场航站楼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雄  潘勇 《南方建筑》2008,(1):71-73
结合潮汕机场航站楼的创作,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传统和民居聚落特色几方面因素,从建筑外形、空间设计、功能布局以及节能设计,对航站楼建筑的地域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田晶 《建筑创作》2012,(6):134-139
设计大纲是机场航站楼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纲的任务是提出诸如航站楼建筑规模、各主要空间的尺度、流程解决方案、各种设施数量等重要参数的控制性指标,是以图表的方式对建筑的尺度的把控,解决设计方案基本的可行性问题.本文对机场设计大纲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大纲的拟定基本过程和逻辑、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了概况式的介绍.使读者对机场设计大纲建立一种宏观的框架式的了解,为其他类型的交通建筑设计过程中量化指标的确定提供方法上的参考,同时为更广泛类型的建筑设计提供范例,强化建筑设计中技术经济指标意识,提高建筑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14,(6):50-56
2014年6月7—8日,由新建筑杂志社、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学术委员会、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贵阳·新建筑论坛"在贵阳市铂尔曼酒店举行。7日上午,在设计方的带领下与会嘉宾参观了论坛品评对象——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下午围绕论坛主题"开放时代的城市窗口"展开品谈。会上围绕航站楼建筑设计创作中的理念、技术以及整体环境的空间和景观体验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T2航站楼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问题,对其建筑设计创作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5.
根据航站楼的建筑特点和功能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绿色智能照明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该系统的投入将为航站楼运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更好地实现航站楼绿色照明。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航站楼作为对经济和科技发展十分敏感的建筑类型,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变化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宏观城市层面、中观机场规划层面和微观航站楼建筑层面对机场航站楼设计中呈现的变化予以分析,结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青岛新机场等案例,对设计提出实证与畅想。  相似文献   

17.
许乙弘  洪斐莉 《新建筑》2007,(5):115-120
机场航站楼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它往往被人们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在航站楼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构形式是建筑师需要加以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为它对航站楼建筑造型、内部空间、造价工期等具有重大影响.除了承担荷载等基本结构功能外,恰当的结构形式也体现出建筑设计上的美感,成功的航站楼设计是建筑美学与结构美学有机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沈中伟 《新建筑》1991,(4):23-24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站楼建筑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近年来,一批新的航站楼建筑设计相继出现,建筑创作思想也日益活跃。但从目前航站楼创作的成果来看,构思的总思路集中表现在仅以使用功能作为出发点来处理建筑设计。有的即使造型上有某种变化,也往往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壳”——室内外环境多显得零碎或小气。如何树立全境界的创作观念,如何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近十多年来国内建成了一批大型机场航站楼,它们各具特点,同时也有着很多共同的目标和追求。通过横向比较,本文尝试从航站楼基本构型设计、高效快捷的航站楼建筑主题、大型机场的枢纽功能、机场陆侧交通设计、航站楼商业开发和人性化服务设施、航站楼内外部空间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大型机场航站楼的设计要点进行一些概要的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五合 《建筑创作》2003,(12):124-127
青岛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的设计经全球十三家著名的航空设计单位的激烈角逐,澳大利亚五合国际建设设计集团(Woodhead Intemat cnal)的银色贝壳方案最终胜出,成为中标实施方案,这一新的空港航站楼建筑面积5.1万m^2,有14个登机门,设计内容除航站楼自身的建筑设计外还包括整个机场近,远期规划和站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