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文化是靖江历史文脉的根源,以江南传统园林特色为吴文化载体,打造双鱼地块文化公园,在塑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同时,融入现代科技和设计手法,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游憩和现代生活方式,使该地域文化特征显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江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现代民居建设中,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居,使民居回归传统文化之根,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营造技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方面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具文化价值的一大区域特色。江南民居对中国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经调查发现,现代江南传统民居保护不到位,失去了江南传统民居独特的韵味。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江南传统民居这一文化瑰宝呢?笔者以杭州东梓关村以及乌镇古镇发展为例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江南早已“轻暖渐进赏花时”了。有人说,“江南”一词的称谓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有着特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许真是这样。对于一些新兴的或新搞出特色的城市,你也许可以真真假假地美化一番,但对江南,许多真切的赞美却只能省略,因为这块土地上已经积累了太深太厚的美词妙句,你如果想赞美它,随口背出就是一首早已熟悉500年的诗。面对苏州的感觉就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高洁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52-56转67
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江南地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其独特的江南园林设计和江南传统民居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从空间研究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江南园林和江南传统民居中的地域文化特征,进一步探究其背后承载的美学理念。为传承和发扬江南地域文化,该文以室内设计学为基本理论基础,探讨了现代室内设计中对江南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转译,并辅以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室内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路,并推动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渔阳里广场坐落于上海繁华商业大道淮海中路上,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渔阳里广场作为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对外展示的窗口,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和城市文化价值.渔阳里广场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金江波教授带领的十多名青年师生设计与实施.在前期设计团队就注重传承革命精神和传递红色文化,关注城市公共文化精神的树立,以红色文化为基因,以海派文化为精神、以江南文化为格调,运用公共艺术的手段,让建筑与时光优雅共鸣,让城市文脉得到传承,让青春事迹精彩飞扬.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现阶段,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阶段,校园的教育和传承,对于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所以提出小学清新儒雅校园的构建方式,希望能够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在教学中传承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文化,为祖国的文化进步培养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宁波博物馆     
一直以来,王澍都在现代的中国建筑中寻求着传统艺术之根。作为传统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中国博物馆,它的建筑是与这样的一种探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在王澍看来,传统一旦死亡,我们就没有未来。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历史,所展现出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令人神往。虽然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有着较大差异,但建筑布局、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独特风格,毫无疑问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传承。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现代建筑文化属性,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本文将针对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要介绍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的设计构思及环保技术的运用。张永和、刘家琨两位建筑师通过对话的形式分析和切磋了该建筑的设计策略、建筑元素、表现形式、材料运用等多个方面,并由此引发出对推理与感性、炫与不炫等建筑问题的探讨;进而从表现与内涵的关系出发对非常建筑的设计新作进行评价,并总结了非常建筑的设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梯》2011,(20):6-6
优耐德作为一个制造企业,2011年半年一来,秉着“有效协调、有力把控”的态度,着力协调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高效率(低成本)的工厂作业三个主要目标,最大优化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上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2)
上海话是上海这片土地随着悠久的历史而慢慢形成的方言,也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现如今,上海的语言文化正在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上海话也有被国际化的倾向。但真正的上海话难以被替代,且这一富有特色的语言也应被一代代永远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上海火车站自20世纪70年代初选址规划开始至今的发展过程,按照三个阶段——1986年的新客站时期、2000年的南站房改造时期、2010年的北广场改造时期,着重论述了各阶段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背景、站房功能的变化和建筑设计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大剧院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上海大剧院结构设计概况、基础设计、舞台薄壁筒体及观众厅挑台梁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保护上海城市空间环境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拥有与其他中国城市不同的建筑形象和特色风貌。近年来,由于城市土地的再开发,一些已确定的历史保护区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外滩的房地产转换有效地保护了近代优秀建筑和该地段的历史空间环境。要建立良好的保护机制以保护和创建的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8.
立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上海2035"基于多目标愿景提出交通战略重点,并确定了多空间维度下的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从全球枢纽功能提升的角度,分析上海枢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要求,提出强化亚太航空门户枢纽地位、推动国际海港枢纽功能升级、完善复合高效的国家综合运输通道等三方面的都市圈交通资源统筹与协同策略.从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都市圈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引导交通圈时空尺度、塑造并完善城际交通模式、协同城镇功能与空间发展等重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郊区农村特色风貌的理解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自然地理、建筑历史、民俗文化、传统道德教化等方面来理解上海郊区特色风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郊区农村的特点和新情况,最后从规划角度提出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居住人群、规划建筑设计及延续的归属感三方面揭示了里弄中所蕴含邻里关系是其生命力的所在及来源,为重新激活里弄活力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