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发布的最新标准《回弹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主要修订内容,与《回弹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以及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3/T 1049-2008)》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规程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存在的不同误差段。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夏地区常用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及生产成型工艺,经过试验研究及分析,制定了符合宁夏地区泵送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通过与国家行业标准的比对及实际工程验证,证明制定的宁夏地区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精度优于国家行业规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2011)的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3.
主要指出新编制的浙江省《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33/T049-2008)》的特点,以及与建设部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的主要区别。按省规程检测混凝土强度,可提高检测精度、减小误差,避免工程检测纠纷,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JGJ/T23 - 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已于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程增加了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及测区强度换算表这一主要内容.为验证新规程给出的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及测区强度换算表的准确性,对某工程的剪力墙混凝土强度进行了回弹检测,依据新、旧规程给出的测强曲线分别进行计算,并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给出了具体检测数据和强度推定结果的对比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是采用泵送工艺,掺入加气型外加剂(或称高效减水剂、泵送剂),坍落度、砂率增大,粒骨料粒径减小(不大于30),《回弹法检测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92)》(以下简称《规程》)推定的强度值与实际试块抗压强度值间的误差也增大。为此,2000年《规程》编制修订组已对其设立了修正值,但该修正值是在碎、卵石泵送混凝土试验数据合在一起的基础上计算而设的。我省金华、衢州、温州、丽水、桐庐等地区普遍采用卵石作为泵送混凝土的粗骨料,为此,我们对回弹法检测碎、卵石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它们的误差有何区别,修正值如何设立,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型能量式回弹仪,对泵送混凝土结构实体试验模型与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测试。分别建立了基于结构实体芯样强度与标准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的混凝土测强曲线,并建立了楼板底面回弹的专用测强曲线,弥补了现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无法对泵送混凝土成型的结构现浇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检测得出的混凝土回弹数据,采用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测强曲线和云南省地方标准 DBJ 53/T-52-201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测强曲线分别对其进行计算并分析,对云南地区混凝土抗压强度计算推定值时测强曲线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前言 大量试验检测得知回弹法检测强度设计等级低的泵送混凝土,所推定的混凝土强度值明显低于其实际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以下简称<规程>),是针对非泵送普通混凝土制定的.非泵送普通混凝土中很少掺外加剂或仅掺非引气型外加剂,而泵送混凝土则掺入了加气型泵送剂,砂率增加,粗骨料粒径减小,坍落度明显增大.因此有必要对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所推定的抗压强度值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区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强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地区泵送混凝土特点,研究了回弹测强的各种影响因素,研制了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的测强曲线,曲线相关系数达到0.941,误差明显低于建设部规程(JGJ/T 23-2001)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 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标准《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经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主持修订,已于93年5月18日由建设部批准为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编号为JGJ/T23—92,自93年10月1日施行。 本规程修订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规程条文:确保检测精度,扩大统一测强曲线的应用范围;统一文字符号;并与有关规范、规程协调对应。因此新规程在总则的规定,检测技术、测强曲  相似文献   

11.
回弹新规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作为行业标准,已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以代替部标《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虽然新规程已颁布几年了,但还有许多检测人员对此认识不清,经常见到还有人按旧规程检测混凝土。由于新规程比旧规程有较大改动,所以检测结果有较大  相似文献   

12.
回弹法作为一种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在建设部标准《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以下简称回弹法规程)颁布后,这一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承认和应用,推动了非破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就是用回弹仪来测混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的桥梁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C50乃至C60已较为常见,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的混凝土强度统一测强曲线只适用于抗压强度为10~60MPa的普通混凝土,为了提高检测精度,有必要依据JGJ/T 23-2011技术规程的要求,制定某高速公路C50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  相似文献   

14.
施工过程中 ,当预留试件无法代表泵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或对质量有怀疑时 ,通常采用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检验混凝土实际强度。回弹法或超声回弹综合法 (简称综合法 )是经常采用的 2种强度检测方法。由于泵送混凝土流动性大 ,粗骨料粒径较小 ,砂率增加 ,混凝土的砂浆包裹层偏厚 ,表面硬度较低 ,实际测得的回弹值及声速值偏低 (声时值偏大 ) ,因此有必要对测值修正。1 泵送混凝土强度修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T 2 3 2 0 0 1已提出对泵送混凝土回弹法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目前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5.
回弹测试龄期对混凝土28d强度推定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闽南地区花岗岩机制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非泵送混凝土试块,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的标准方法分别测试14,28,60,90,180,360d混凝土试件的回弹值、碳化深度和实测强度,并选用指定的幂函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建立闽南地区花岗岩机制砂非泵送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回弹值、碳化深度和实测强度随龄期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龄期对回弹法测强曲线使用的影响,并提出实际工程中28d强度推定值的误差修正值。  相似文献   

16.
轻集料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400~1900密度等级和LC15~LC50强度等级的轻集料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回弹法测强曲线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统一测强曲线直接用以检测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时,所得的强度换算值会偏高,导致结构安全系数降低:建立起了1400~1900密度等级强度等级范嗣为LC15~LC50的轻集料混凝土回弹法测强专用曲线,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2.0%,相对标准误差小于14.0%,符合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对专用曲线的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井旭东 《安徽建筑》2014,(1):153-155
文章以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为研究对象,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对淮南地区常用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拟合,获得淮南地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测强曲线,并对比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对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在淮南地区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泵送与非泵送普通混凝土回弹测强差异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言 我国从70年代末期正式开始推广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1995年建设部制定了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泵送混凝土使用的普及,发现其回弹法推定的强度值明显低于其实际强度。这是由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92)》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佛山地区泵送混凝土的特点,选取周边各搅拌站制作碎石泵送混凝土标准试块,进行回弹法及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的测强曲线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条测强曲线的强度误差满足且明显低于规程规定的"关于制作地区测强曲线的强度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20.
邱平 《工程质量》2006,(5):52-56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规定的全国统一测强曲线,保留了原规程测强数据,吸收了国内一些地区制定泵送混凝土测强曲线的经验,收集了长龄期混凝土试件数据,重新对测强数据进行分析,满足泵送混凝土成型工艺,延长混凝土龄期(7~2000天)及强度(10~70MPa),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