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郑州市王新庄污水处理工程中无粘结预应力孔道摩擦系数和孔道偏差系数现场试验结果,介绍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值与实测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忠军 《山西建筑》2003,29(4):32-33
针对具体工程实例 ,实测了因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进而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分析了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梁的孔道损失对张拉力的影响。指出该研究结果对确定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施工的张拉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粘结预应力束实测伸长值偏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无粘结预应力短束实测伸长值比理论计算伸长值偏大 ,超过规范规定范围的情况 ,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提出了导致实测伸长值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在无粘结预应力薄壁圆形二次沉淀池施工中,出现预应力钢绞线实测值比理论伸长值系统性偏大的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了产生实测伸长值系统性偏大的原因,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无粘结预应力板混凝土掀起的检测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综合楼层2顶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双向板在张拉预应力筋时,发生了局部区域混凝土掀起的施工质量事故,分析表明是由张拉时该区域板混凝土实际强度过低所致。采用了放松板中被掀起区无粘结筋、凿除松动混凝土面层、重新浇筑较设计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再重新张拉无粘结筋加固处理方法。利用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对加固后的无粘结预应力板进行了荷载试验,取得了板挠度实测结果。应用双向板带叠加法取得了变形的理论计算值,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加固后的预应力板满足相关标准中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可验收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界面粗糙度对新旧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影响,设计制作了4组不同粗糙度的新旧混凝土粘结试件。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平衡推出式剪切试验装置,对试件进行了推出式剪切试验加载,并分别量测水平推力及加载端、中间部位和自由端的滑移值。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粗糙度范围内,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破坏荷载及滑移值均随界面粗糙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且界面粘结滑移值沿试件加载端至自由端逐渐减小。基于试验实测结果,提出了新旧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的一般函数表达式,由一般函数表达式得到的理论曲线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配筋率的14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实测试验梁的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比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犤1犦的公式计算值低2.8%;正向极限荷载下破坏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p与综合配筋指标β0线性相关,与文献犤2犦单调加载时的回归分析结果接近;正向极限弯矩Mu试验值比按平截面假定求得的极限弯矩计算值略低,与文献犤2犦单调加载时比较承载力低11.3%左右。而综合配筋指标β0≤0.3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滞回延性。  相似文献   

8.
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粘结应力分布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再生混凝土拉拔试验实测的粘结段钢筋应变值,计算并绘制出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曲线,对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化学胶着力、机械咬合力和摩擦力随拉拔力变化的规律,初步提出荷载传递单元及荷载传递模式理论,并分析给出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该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相一致。最后,定义了粘结应力不均匀系数,分析极限状态下各因素对粘结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直径圆形储液池结构中应用的经验,并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总结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直径圆形储液池结构中应用的经验,并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湖北宜昌卵形消化池为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了解预应力张拉及闭水试验过程中池体应力分布的情况,进行了实测工作.通过实测结果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设计理论并检验出池体在满水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左清军  吴立  李彦  李方成 《建筑技术》2010,41(12):1104-1107
以湖北省地调科研大楼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例,将屋面板的两榀主梁作为测试对象,对预应力摩擦损失、理论伸长值和实测伸长值的偏差、锚具变形量、跨中反拱值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弹性阶段的耗能效应进行理论研究。推导并计算了直线配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框架在一个周期内的耗能,并将其结果同以前的试验记录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根体外预应力梁的加载试验,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并把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次弯矩的考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体外预应力及无粘结预应力连续梁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弹性阶段的耗能效应进行理论研究。推导并计算了直线配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框架在一个周期内的耗能,并将其结果同以前的试验记录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9-13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屋盖、楼面这类平板结构中,设计中需要对板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进行准确计算。无粘结筋的应力与板的挠曲变形密切相关,而目前在设计中使用的经验方法均为借用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做法,仅根据截面上的配筋情况,在比较单一试验条件下由试验值的统计规律确定无粘结筋的实际应力。这不但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近似性,在设计中也会影响到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内力的计算精度。本文给出了无粘结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筋应力与板跨中挠度之间的理论函数,为这类平板结构中无粘结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计算提供了合理、实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10根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以HRBF500钢筋作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预应力增量、受弯承载力以及位移延性.试验研究表明:在达到极限状态之前,试验梁中受拉的HRBF500钢筋均已屈服;梁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较为突然;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实测极限预应力增量与综合配筋指标仍基本成线性关系,但较规范GB 50010-2010中公式的计算值明显偏大,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平均为0.35;梁跨中的屈服位移较大,但位移延性较差,位移延性系数平均为1.67,且随综合配筋指标增大,位移延性系数减小.根据笔者及相关文献中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预应力增量计算的建议公式,当极限预应力增量试验值<450 MPa时,该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四川建材》2017,(2):60-62
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适用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可用来分析正常使用状态及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的变化情况。本文的方法能够模拟混凝土梁开裂引起的结构刚度变化情况,利用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预应力筋线形对无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影响。与现有理论计算方法及试验结论的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增量变形的数值方法略大于理论计算结果,并准确反映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与关键截面变形值接近直线关系这一结构机理,说明利用基于增量变形的数值方法可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进行较合理而精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UPPC简支箱梁静力试验过程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将有限元模型计算值与箱梁静载试验测得的应力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较好,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箱梁模型中无粘结钢筋的应力状态,进一步建立了有粘结钢筋箱梁模型,对比讨论了无粘结箱梁模型与有粘结箱梁模型的预应力筋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大跨度管内预应力拱桁架管内无粘结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情况,本文结合现场原型试验,实测了拱桁架管内预应力的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大小,对预应力施工过程中钢索的预应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进行监控。同时,通过实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建议了无粘结钢绞线与钢套管壁的摩擦系数μ和局部偏差影响系数κ的取值,优化了预应力施工方案,以指导后续预应力施工,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