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吴涛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08,26(10):148-150
为探索城市更新过程中实现新建筑与历史街区的文脉和谐,论文通过文脉遵从及文脉并置的两种不同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指出当前各种相关建筑实践都注重了探索文脉延续与文脉创新。同时指出由于各城市的新地域建筑文化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建筑作品引起了广泛的批评。文脉和谐设计方法需注重建筑美学标准的统一和建筑文化内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魏炜 《工业建筑》2014,(Z1):122-124
以贵州的地域文化为设计创作的源泉,景观规划尊重自然、现状、文脉,尊重场地已有肌理,传承地方历史文脉。从城市尺度的景观空间布局,到微观尺度的景观细部设计,充分研究与分析了建筑与现状环境、城市空间、场地尺度、地域文脉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设计理念从宏观景观规划到微观景观设计的一致性和贯穿性。  相似文献   

3.
黄琪  亢智毅 《华中建筑》2010,28(10):54-57
当代观演建筑如何设计与创新?该文从功能导向、地域文化、绿色技术等方面展现了德州大剧院建筑方案的设计理念,试图在满足观演建筑现代功能的基础之上,把对该类型建筑的地域性探索,通过对建筑语言的有机表达与城市文脉、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建立起建筑功能、文化、技术与形态之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系统地分析了思维模式、技术美学、地域文脉、建筑文化、城市环境等影响会展建筑形式创作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与可持续理念以及建筑美学的影响下,当代建筑形态不可避免地充满深浓的生态意识.本文从"建筑形体特征形态"、"建筑空间调节形态"等4个视角,对注重生态与可持续的建筑形态进行系统分析、归纳与整理,提出了"漂浮屋盖"、"形体遮阳"等16种生态与可持续的建筑形态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地标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景观建筑不能脱离城市文脉而独立存在。文章从城市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城市地标景观建筑的现状,列举了其设计的依据,并以相关的地标景观建筑加以说明,最后提出了共时性和历时性城市文脉传承的设计方法,以为地标景观建筑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要]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景观逐渐失去地域文脉所赋予的独特个性。该文引入城市桥梁群景观设计,通过对其设计原则和城市地域性特征分析,试图建立地域性背景下城市桥梁群景观的设计表达,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桥梁群景观创作为例,以时间为轴与汉街沿河建筑风貌演替同步,构建桥城相融的地域性景观,试图打造伴楚河起舞,与汉街共存的视觉意象。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对北京城市以中轴线为特色的建筑美学之自然延伸,是北京城市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时代与民族之美”、“功能与形式之美”、“统一与均衡之美”、“理性与情感之美”以及“抽象与象征”等多维视角展现了鲜明的“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审美特色,这种特色既是对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续,也是对于西方现代建筑审美特色的积极借鉴,同时也表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建筑设计的美学意义在于其作为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世界建筑的重要文化事件而为世界各国在文化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平等对话,实现多元文化交流互补提供一个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11.
结合杭州的城市文脉与湿地的地貌灵气,设计的核心概念来源于自然,在尊重地域特征的同时,用当代而创新的建筑语言建立起蕴涵人文性、艺术性、装置性的建筑聚落美学,为杭州文脉历史的延长线上增添新的枝叶,延续其人文精神并创造出新的城市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圆大厦和沈阳方圆大厦的形态雷同反映出当前广州城市建筑设计的一种怪现状——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与技术的高超,却脱离了城市的文脉传承,造就出一批形态"奇奇怪怪"又"重复雷同"的建筑。文章就广州圆大厦和沈阳方圆大厦筑形态是否雷同,引起这种雷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设计教育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将形态创新与地域文化结合才能更有效的避免城市建筑景观趋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记叙与分析上海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的设计过程,展现建筑师对大型文化观演建筑与自然及城市环境对话的思考。通过场地与建筑策略协同,设计立足地域文化,营造了具有群体美、环境美、亲和自然之美的江南水乡特征的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整体设计观理论,从美学、符号学、民俗学、城市设计多维视野下,对地域建筑的延续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地域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与精神,只有从不同社会角度分析地域建筑,现代建筑设计才能更好地从地域建筑中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正>现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作所总建筑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作为建筑师和城市形态研究者,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工作际遇和文化冲击使他在设计中打开思路与眼界,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建立城市研究和建筑实践之间的桥梁,探索城市、建筑、产业、景观和交通等学科间的关联与互补,寻求物质空间形态与人文自然的互动,努力成为一个运用城市视角看建筑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与城市     
建筑与城市是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一对古老的概念。建筑的产生早于城市.建筑通过积累形成了城市:城市是一种形态,而城市会因不同地域、不同位置、不同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城市文脉。建筑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是承载与反映城市文脉的载体。  相似文献   

17.
张枞 《华中建筑》2010,28(7):193-195
该文以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载体,运用古城地域历史文脉特征的装饰符号作为城市景观创意元素,在城市"地域特色沦丧"局面日益突显的情景下,探寻了当代古城景观如何在设计中将城市传统文脉特色与建筑装饰文化品质进行和谐整体性规划,建构地域景观在传承楚文化应用与功能需求中的重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胡莹 《中外建筑》2010,(12):102-104
从文脉的视角对历史街区的建设活动加以审视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将历史街区的文脉内涵从建筑观扩大至环境观,发挥城市设计在具象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中的控制作用,从文脉的视角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策略,对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加以引导和控制,使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更具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与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相关的风水审美观、意境审美观、混沌审美观、分形审美观和生态审美观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建筑与山地自然环境之间蕴含的美学关系.通过梳理这些审美观,在山地环境进行建筑形态创作时,建筑师须具备建筑和环境的整体美学思维.并分析与总结了为达成建筑、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整体和谐应依循的山地建筑形态创作的美学法则,以及与经典美学法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凯  申丽萍 《华中建筑》2005,23(6):61-63
在南京市玄武区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中,在城市敏感地段,以城市文脉、城市空间、环境艺术为出发点,着眼于总体的和谐关系去完成艺术环境的塑造,并将建筑艺术与其功能结构以及该地段不同时段的文脉 融入新的建筑环境中,做到对话与共生,营造具有南京地域文化氛围的新文化会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