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于19世纪并在地理学界普遍使用,1992年"文化景观"作为"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的代表,成为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文化景观"、"村落文化景观"概念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贵州省白水河流域布依聚落群的文化景观特征,其中包括空间景观特征、空间与地域文化的共同建构两方面。研究认为白水河流域布依聚落是在高原喀斯特山地环境、战乱多发的历史背景、农业种植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以及独特的布依民族文化条件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山地民族人居环境的一个典型范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自下而上"公众参与设计途径下的城乡发展方式,可以为设计师主导下"自上而下"的乡村规划模式提供新思路。本文以"共生聚落"台北市宝藏岩历史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图解分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聚落形态中街巷、公共节点空间、建筑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宝藏岩聚落空间形态在"自下而上"发展中具有的特点:分类整合破碎化聚落空间,多样群体下的公共空间呈现多样性特征,艺术创造统领聚落风貌。希望通过研究以逆向设计途径完成聚落重构问题,为同类型具有文化价值的聚落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保护中的防灾工作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本文介绍了台湾从1999年921地震后开始接触国际观念,重视作为社会管理的古迹防灾对策,结合既有成果在防灾空间规划与风险沟通上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如何以"文化价值优先"的整体性原则,拟定古迹历史建筑防救灾标准流程,并以古迹李腾芳古宅为案例,介绍如何组织志工训练与消防演练,评估可动与不可动重要文物与建筑,标示其位置与抢救动线与方式,提出灾害风险分析,并结合管理人、志工、小区民众、消防单位等讨论和实施定期演习,从而探讨了鼓励民众参与的整合机制和落实防灾抢救计划,初步建立起作为制度文化的文化资产的防灾体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黑矾沟工坊型聚落位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地处明长城之外。不仅见证了明清遗民走西口那段历史,还与"一带一路""草原丝绸之路"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另外,黑矾沟工坊型聚落携带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建筑史学价值。通过对聚落空间布局的研究,可以保存和延续聚落的历史风貌,继承和发扬其优秀历史文化价值。论文从黑矾沟工坊聚落的选址布局、生产工艺、道路体系等方面问题进行阐明,从而得出工坊型聚落空间布局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茶马古道"的发展,周边城镇形成了大量商贸聚落,聂市是"茶道古道"的南方重要节点,而今仅有清末、民国时期的聂市古建筑群得以保存。通过阐述清末、民国时期聂市商贸聚落的生成条件、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分析得出聂市古建筑群遗址是以商贸聚落文化为载体而自然而然地生成的,它的存在是清末、民国时期聂市商贸聚落文化的物化反映,同时这一物化的场地又密切地映射出了清末、民国时期聂市商贸聚落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进而论证了商贸文化与场地营造的关联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在快速城镇化影响下,传统聚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文以郴州市永兴县板梁古村为例,研究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结果表明:(1)基于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对传统聚落具有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文化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景观基因三维数据库的建立为现阶段的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字内容支撑;(3)景观基因三维数据库的应用形式主要有三维动画、虚拟旅游、文创产品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以中国知名乡村旅游地婺源的传统聚落"篁岭"为研究个案,采用文化地理学中景观基因信息链的理论视角,通过对篁岭传统聚落地域文化景观基因的发掘,析出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篁岭古村地域文化信息,同时结合旅游体验的塑造理念,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旅游体验开发概念和内涵,深度构建了篁岭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元-信息点-信息廊道"(核—点—轴)联动一体的旅游体验开发模式。尝试为婺源篁岭、徽州乃至全国传统聚落旅游开发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永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因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全球同声",对声景资源的保护及运用研究成为目前国内研究瞩目的新趋势。笔者以游牧文化下蒙族传统聚落空间声景观的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资源保存较完好的锡林郭勒草原为对象,通过对声音信息的归纳总结分类,探索不同时域下聚落空间的声景资源多样性及其珍贵的文化性。构建视觉与声音相结合的保护理念,通过Atmos制式的全景声运用,弥补传统聚落空间的研究在声方面的缺失。期望通过对传统聚落空间声景研究,为我国具有地域性传统居住空间的声景资源与利用研究提供方法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江淮建筑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包含区域发展与规划、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人居环境提升保护技术等。内容主要为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类型、建筑特色、建筑文化和价值等的探索,致力于研究针对本地区乡土建筑和规划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价值;探究当地先人建构活动的社会意识、营建的观念和意图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力求发现其文化独特性,以发掘其文化价值;严格遵守遗产保护基本原则,按照人们对人居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博物馆保护区兼顾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管理,关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整体保护问题。通过对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梳理,基于博物馆保护区在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对俄罗斯博物馆保护区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保护区划和基本分类等内容进行研究。最后,从整合机制和管理机构设置两方面分析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作为文化机构的博物馆保护区制度,将为完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制度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4):24-31
针对当前我国抗战遗产的保存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文章在吸收国际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进行界定;并以战时陪都重庆为例,从遗产资源的调查与评估、保护的空间体系建构、保护的适宜性技术以及遗产资源的展示性利用等方面剖析了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容与方法。研究对遗产的范畴和价值体系进行了拓展,并在大尺度区域遗产的保护、保护技术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以及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要素保护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历史遗产保护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璇 《新建筑》2007,(6):74-79
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要素间的相互依存是中国历史建成遗产真实性的重要特征。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对建成遗产中非物质文化要素的重视不足,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整体性保护策略的缺乏,许多历史建成遗产正面临着整体的真实性的破坏。探讨了中国历史建成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征及其重要作用,结合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体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北京传统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是中轴线的重要组 成,与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共同构成中轴线的遗产本体。中轴线 园林绿地是北京老城历史累积叠加形成的具有生命的历史文化遗 产,对北京传统中轴线申遗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中轴线 遗产区园林绿地的发展历程,厘清了不同时期园林绿地在有形要 素“位置与格局”“建筑与景观”和无形要素“功能与传统”三 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而分析得出中轴线园林绿地的五大历史遗产 价值。结合中轴园林绿地的历史遗产价值和保护现状,提出传统 中轴线遗产区园林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红红  阎瑾 《规划师》2005,21(1):25-27
又化遗产保护不仅要重视对名建筑的保护,还要重视对般建筑的保护,要将建筑、民居等有形遗产的保护与反映又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无形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徐桐 《风景园林》2019,26(11):13-19
在中国文物保护体系下,古道等遗产线路类的文物保护工作尚未能完全对接国际文化线路的保护理念,文化线路的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国际保护视野面临无法衔接的困境。以国际文化线路"物质线路"和"衍生要素"的分析视野,将具有申遗背景同时需要对接文物保护工作的米仓道(巴中段)作为对象,通过梳理其时空范畴和价值认知,分别辨析作为国内文物保护体系的交通遗产构成框架,以及对接申遗工作的文化线路衍生遗产要素。基于此,遗产线路衔接国内文物保护体系和"文化线路"申遗保护要求的工作框架得以厘清,可为国内面临类似研究需求的文化线路类遗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后沟村所采用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存整体保护模式,将民俗、自然、文物资源配套保护,提出对同类村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赵万民  毛芸芸 《华中建筑》2009,27(7):134-138
该文探讨了地方性寺庙建筑及建筑群保护规划的相关问题,并结合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梁平县双桂堂的保护规划实践,在历史遗产的文化多样性、文物古迹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维修保养过程以及木结构油饰彩画的表面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张柔然  陈淑妍  陈欣  何昉 《中国园林》2022,38(10):50-55
中国风景园林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国内层面对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大意义,从国际层面能够呼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融合。从梳理中国风景园林的相关文献出发,参考已申报成功的国内外案例经验,分析申报原则和标准,从中国风景园林哲学理念和造园技法两大方面探索申报非遗的可行性,并提出申遗策略。申报非遗的关键是梳理符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5个非遗类型的相关证据,并按照《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完善现有保护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In discussions on how to handle local heritage values, local values or insider-ness are often seen as synonymous with intangible aspects of heritage. At the same time, expert knowledge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material objects, whereby experts have had the power to define what to preserve. In this study of three Norwegian towns, complement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add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and official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nd their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aspects. Results from interviews asking people to describe places they value in the area in which they live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results from a study of the official heritage plans in three selected towns. The study shows that a gap has unintentionally been constructe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heritage. To bridge the gap additional methods for document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ir contexts have to be developed. Experiments with various forms of active user participation are one way to introduce new additional approaches and thereby create local engagement and awareness of the role cultural heritage can p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