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务院公布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它们代表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民族传统,包括了不同的城市类型。它们有的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文化,有的与历史上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紧密相连。它们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都超出了城市本身,成为闻名全国、影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
肇庆建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其城市的发展一直没有中断,通过各种自然和人工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山湖城江”的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新世纪的整体城市景观,应在维育“山湖城江”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多层面地塑造肇庆城市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3.
长沙湘江滨江区及橘子洲规划设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炯  唐国安 《山西建筑》2005,31(19):32-33
阐述了水文化对保护城市结构肌理的关键作用,针对正进行的长沙湘江滨江区、橘子洲规划设计,着重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与对策,指出此规划中水环境与水文化的重要人文、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吕飞  于婷婷 《城市建筑》2012,(8):137-139
近年来,代表城市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操控城市发展的主引擎。本文通过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概念、变化规律以及国内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构建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廊道的理念,并明晰其基本概念与内涵,在详细介绍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廊道空间形态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大庆、长沙等城市为例,提出文化基础设施廊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5.
很高兴来到武汉。昨天,我在汉口老城区走了3英里(约合4.8km)。认识一个城市,就要从街道开始。武汉是个很美的城市,我真的很喜欢。今天,我想讲的是我在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基本上与“城市是全球空间、全球经济空间、全球文化空间和全球政治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味着什么”有关,希望你们认为我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显然,有的城市正在朝全球化迈进,有的全球化进程尚未完成,有的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历经岁月磨砺,历史遗存几乎荡尽,老城日渐衰败,传统文化遗失。本文结合文安县城老城区城市设计,探讨普通小县城老城更新中传统文化再生与复兴之道,提出了延续文脉、保护历史遗存、梳理和延续城市空间肌理的方法以及分区分类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邵甬  关星 《城市规划》2023,(10):30-42
区域性历史文化空间是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相对稳定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区域或跨区域的国土空间。当前研究存在碎片化识别、孤岛化保护等现象。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为国土空间文化遗产的系统性识别与整体性保护提供了契机:既是对中国长时段形成的特色人地关系与空间格局的再认知,更是对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智慧的学习与传承,也是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长时段史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生态学等理论,以丹沁古灌区为例,通过解析其水利系统的演进过程,理解其区域空间与文化生态形成机理,从而揭示其区域整体性、文化互动性、要素关联性特征,再探区域性历史文化空间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左龄 《规划师》2007,23(12):107-110
1 引言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其发展受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平缓发展期内,城市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城市空间呈现缓慢有序的变化.但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在急剧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与平缓发展期不一样的多样化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物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性文化的载体,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展示国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底蕴。从节约城市空间,保护历史文物风貌,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及文物的收藏和安全角度,阐述了通过利用地下空间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及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城市空间扩展历史的简要回顾和分析,总结出其规律性,从而进一步指出,长沙在未来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侯鑫  曾坚  王绚 《建筑师》2004,(5):20-29
本论文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成果,认为城市文化本身即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所处的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突出体现于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之中。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巨大影响,以及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在城市空间的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力图从多方面认识信息时代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在诸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文化生态系统,面对信息科技的刺激,必然产生社会心理、哲学内涵等诸多方面的反应,因而在其综合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又体现出回归人本主义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设计构思 1.一个体现所在城市环境特色的建筑 “三湘四水”代指湖南.体现出地域环境特色:“山水洲城”则是长沙市的别称.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在湘江两岸,橘子洲头,长沙作为国家生态城市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文化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云英  田勇  武真 《规划师》2000,16(5):84-87
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的艺术品,对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的品位和提高人们的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雕塑必须根植于城市环境中才具有生命和活力,特定的城市文化、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背景赋予城市雕塑以个性特征;同时具有生命活力和个性特征的城市雕塑使城市空间富于文化意义的表现力。城市雕塑以人为主体,体现 “人·环境·雕塑”的空间理念。实现艺术家与建筑师的结合机制,有助于城市空间文化的有序稳定发展,是实现城市空间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观演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公共观演空间是城市中一类很重要、不可缺少且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公共活动空间。诚然,现在许多观演活动是在专门的观演建筑一如剧院、厅室内进行的。就广义而言,这类室内观演建筑也可归入城市公共观演空间的范畴,然而本文所要叙述的仅限于城市户外的比较方便公众参与的公共观演空间。这类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观演活动历来是民众喜间乐见、乐于参与的乏术娱乐活动,是市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艺术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市民对参与观演娱乐的兴趣有增无减。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妥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12-15
将致力于城市空间反思的"空间生产"理论运用到农村空间中去。在全球性政治经济发展脉络中,农村经受着不亚于城市的剧烈空间变迁。从"空间生产"视角剖析这场剧烈空间变迁过程中的政治、经济与话语博弈。与城市"空间生产"不同,文化惯习在农村居住空间结构转变中成为一支重要的内部牵制力量。  相似文献   

16.
浅议城市文化的直观表现--城市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四川建筑》2005,25(1):18-19
城市文化是城市中的文化系统,而城市空间是最能形象地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要素之一。以史为鉴,以城市广场为代表,考证国内、外城市文化的空间表现,分析了当今城市空间设计中表现城市文化的三个层次,并指出这是城市规划工作者继承与发扬城市文化最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公共空间是相对于私密空间而言的,是提供人们交流与交往的场所。每一个城市在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因其自身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反映其城市文化和精神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长沙坡子街上的一座微城市“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在夜晚的长沙走一遭你就会懂得湖湘文化中的书生意气与武侠豪气。满是红男绿女的酒吧一条街解放西路,推杯换盏间感受快意江湖的直爽;市井气息浓重的坡子街,青砖白瓦的骑楼里传来店家的叫卖;太平街步行街上,时尚男女个性张扬;湘江湖畔橘子洲头,“漫江碧透,百舸争流”。Aedas受业主委托,要在被解放西、坡子街、太平街步行街围绕可眺望橘子洲头的地块,打造一处综合体。如何将这一系列最长沙的特质融合起来,打造一处既能串联周边商业,又能激活地块价值的长沙新名片?Aedas的答案是将“霸蛮”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9.
张奕  闫斐 《华中建筑》2014,(12):151-155
华阳因古道而兴,一度成为历史上的军事要冲,政治重镇,直至明清时期古镇发展至鼎盛繁荣,最后形成一个典型的陕南集镇。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忠实的记录着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进程。该文以位于傥骆古道的华阳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现存的历史建筑的形成、现状、古镇形式以及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进行考察分析,总结了典型陕南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空间形态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李旭  王营池 《安徽建筑》2012,19(2):29-30
从古至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变迁,始终以儒、道、释的哲学思想为根基,以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来阐释人们传统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我国传统城市空间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其物理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我国古代广场为例,阐释我国古代人民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营造,剖析我国传统空间审美意识和人文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