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Planning》2019,(34):123-126
目的: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在中老年冠心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对象,均以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并以冠脉造影结果为依据,比较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经标准下150例患者均符合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检验正确率为73.33%,较24h动态心电图的88.67%低(X~2=11.457,P<0.05);24h动态心电图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在06:01-12:00发作,其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快频率发作率为84.97%,高于慢频率的1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施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实现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还能明确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主要发作时间及其发作频率等,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3)
目的:分析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42例心肌缺血患者,而常规心电图仅检出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用于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检出率高,诊断价值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2):142-144
目的:探讨对于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SMI)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临床分析。方法:采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98例和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98例,先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观察,再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观察,总结两种检查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313阵次ST段缺血性改变。上午6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2点发作152阵次,占48.56%;下午12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18点发作64阵次,占20.45%;夜间18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24点发作54阵次,占17.25%;凌晨06点发作43阵次,占13.74%。98例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患者共发作210阵次,所占比例为67.09%。SMI患者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比较ST段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可以有效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提供了临床工作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62例冠心病患者均行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CT-MPI、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灌注正常组比较,灌注异常组MBF、MBV明显低,TTP明显长(P<0.05);在ST段严重压低时CAG阳性组QT、QTc间期较CAG阴性组明显长(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MPI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70.59%、准确度85.48%,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11%、特异度94.12%、准确度77.43%;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较CT-MPI检查、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明显大。CT-MPI联合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准确率,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4):109-113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结合3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冠心病心肌缺血(coronary heart disease-myocardial ischemia,CHD-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8例疑似CHD-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CTA)、3导联动态心电图(DCG-3)及二者联合检查,并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CHD-MI的诊断价值。结果:以MPI为金标准,联合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均高于CCTA与DCG-3(P<0.05);联合检查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CTA与DCG-3(P<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3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早期CHD-MI诊断价值较高,对于提高临床早期CHD-MI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目的:研究冠心病维吾尔医分型及其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在已确诊的患有冠心病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对其进行维医分型后,并检测静息心电图,记录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为161例(57.5%),4种体液分别为黑胆质型88例(77.68%),血液质型69例(57.5%),胆液质型4例(10.53%),粘液质型1例(10%),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维医分型与心电图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数据和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心电图室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34例临床资料,分别通过24h动态心电图与运动平板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平板试验诊断结果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24h动态心电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诊断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率均优于24h动态心电图,二者结合诊断冠心病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1):48-49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从而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0例患者分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出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探讨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结果:200例患者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检查出68例患者左房增大,46例患者左室肥厚,48例患者左室扩大;通过心电图检查,检查出24例患者左房增大,86例患者左室电压增高,106例患者左室肥大;心脏彩超检查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56.0%,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5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尽早发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提高诊断率,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5):49-50
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98例临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则是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干扰率、伪差率、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干扰与伪差的发生率,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0):151-154
目的:为了明确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造影前3个月内做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患者165例,冠状动脉造影用通用直径法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下移出现越早,ST段下移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而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者,多为单支病变或者病变程度较轻;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71.8%,特异性为80.5%,动态心电图的敏感性为63.7%,特异性为78.1%。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10)
<正>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心电图提示T波倒置的情况,此时"心肌缺血"四个字便会呈现在眼前,但是T波倒置并非都代表心肌缺血,来看下面这篇由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Verma博士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心电图挑战吧。病史简介: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胸痛(持续时间不详)"就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结构性心脏病依据,核素运动负荷试验显示心肌灌注正常。进一步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T波多次出现倒置,但与胸痛发作并不一致。为排除冠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引起的T波倒置,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5):62-63
目的:研究并分析高钾血症应用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收集高钾血症患者共85例,根据患者的血清钾浓度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钾浓度为5.5~6.5 mmol/L,观察组的血清钾浓度为6.5 mmol/L以上,患者均接受心电图诊断,将诊断结果与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钾血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电图诊断具有迅速、操作简单的优势,患者的血钾浓度与心电图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随着血钾浓度水平的不断升高,会逐渐加重患者心电图的异常表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4)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均常规心电图检查,其中出血46例,缺血32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61.6%,其中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71.7%,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占46.9%,其表现为ST段和T波的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出血组合并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组,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6)
目的对689例中老年人体检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中老年人异常心电图的分布特点及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10月本市直某单位35岁以上689例职工体检心电图资料进行统计分类。结果异常心电图为268例,所占比例为38.9%,总检出异常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定期心电图检测对预防、发现诊断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8,(1):14-16
目的: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对慢性左心衰治疗效果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69例慢性左心衰患者,接受按照2009年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制定的常规临床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随访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按HFEMP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心脏功能评价,若HF-EMPS评分升高≥1分,则认为左心衰竭功能改善,设为预后良好组(n=39);若HF-EMPS评分未提高,甚至降低,设为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随访开始时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预后良好组LVDD、LVEF、CI指标明显优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频发室早、房颤、频发房早、ST-T改变例数明显少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较好地评价慢性左心衰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3):138-139
目的:研究IMA和cTnI联合检测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肇庆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110例疑诊2型糖尿病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接受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并以冠脉CT血管造影(CTA)为金标准,分别比较单独IMA、单独cTnI以及IMA和cTnI联合检测结果。结果:单独IMA检测与单独cTnI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IMA与cTnI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和cTnI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升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4)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用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48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治疗一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每周的发作次数及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心电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缺血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运动诱发心绞痛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运动至ST段压低1mm所需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用于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有助于患者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23):104-106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饮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加味生脉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静息心电图下移幅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结论:加味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35):50-53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已确诊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稳定后再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50.4%)、急性心肌梗死(20.9%)、快速型心律失常(9.6%)、情绪激动致血压升高(7.0%)、输液过多过快(6.1%)、贫血(3.5%)、药物中毒(2.6%)。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在心率、早搏、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ST-T缺血性改变、Ptf V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于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心衰竭急性期极易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应当高度重视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观察和控制,加强对心律失常和多种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3)
<正>在临床上,经常会碰到心电图提示T波倒置的情况,此时"心肌缺血"四个字便会呈现在眼前,但是T波倒置并非都代表心肌缺血,来看下面这篇由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Verma博士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的心电图挑战吧。病史简介: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胸痛(持续时间不详)"就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无结构性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