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俊  黄永 《水电能源科学》2008,26(1):88-89,118
简述了GPS RTK定位原理,总结了GPS RTK用于工程测量中具有的优点.以工程应用实例得出,利用GPS 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简单、快捷、高精度、高效、经济,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GPS技术全称是全球定位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定位,并且提高定位效率和质量。将GPS技术的优势特点应用到煤炭勘查中,不仅能够实现对测量的有效控制,而且还能够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针对煤炭勘查中GPS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从各种不同的测量角度出发,对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我国风电变流器产业特点(一)概述变流器是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之一,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变流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机组提高效率,同时能对机组的柔性运行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良好作用。(二)市场情况目前,我国风电变流器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占据,自主品牌占有率很低。由于技术复杂,门槛较高,内资企业中仅有一些实力较强和技术积淀深厚的企业在研制风电变流器,且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真正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并进入风电场运行的国产自主品牌变流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需求旺盛的风电市场,另一方面是国产品牌微小的市场份额,这就是我国风电变流器市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将GPS测量技术应用到煤田地质勘查当中,能够有效保证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资源的浪费。主要研究煤田地质勘查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给相关勘查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风电叶片形变过程中挠曲度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网络的相对运动监测算法。首先根据应力分析对叶片建立主从式惯性网络,然后推导出主子节点间的相对运动解算方法并建立相对导航误差模型,设计相对导航误差估计滤波器,通过误差反馈保证子节点的位姿解算精度;其次构建联邦式的相对惯性导航误差估计滤波器进行主子节点的数据融合,提高风电叶片的形变估计精度及系统整体的容错性;最后对某型风电叶片进行静力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准确测量出叶片上各节点在三维空间的位移曲线,3个子节点在挥舞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92%、1.18%、1.07%。该算法可实时监测风电叶片的位姿状态,在叶片检测及风力机日常运行的安全监测上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船用柴油机制造中先进测量技术相对薄弱的现状;对先进测量技术,如三坐标扫描测量技术、关节臂测量技术、激光跟踪测量技术、激光干涉测量技术,以及在机测量技术在船用柴油机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我国新时期能源技术研究与创新的重要目标。相较于传统火力发电,风电是一种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自2003年“低碳经济”概念提出至今,我国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的研究与开发,风电因其低排放、高效能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风电技术已相对成熟,以“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为中心,规模化和分布式发展相结合”是未来十数年内我国风电建设的主要方向。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人才市场中需要大量风电技术人才,为此我们要做好风电专业教学工作,为国家建设与发展输送更多的应用型、专业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由于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工程尚未推广应用导管架群桩结构形式基础,还没有导管架群桩基础施工的成熟技术,为了填补该项施工技术空白,也为了解决国内首例导管架四桩型式基础在珠海桂山风电项目的桩基定位控制难题和倾斜度控制难题,特对该项工艺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  [方法]  针对珠海桂山海上风电项目的特殊水文、地质和风浪等海况进行了分析,反复推敲国际案例,研究定位测量技术,邀请行业专家论证,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导管架四桩基础空间位置精确定位、倾斜度精确控制、水下多点对接安装的关键成套技术,并设计了一套桩基施工工装用以辅助群桩施工。  [结果]  该套技术方案功能包括双层导向架着床精确定位调平、下层导向架插桩限位、双层液压千斤顶联动调整钢桩倾斜度和RTK GPS搭配全站仪测控系统实时追踪指引导管架与水下桩基多点对接安装,已成功地应用于广东珠海桂山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优化了设计工序,高效率、高质量、高精度地完成了全部导管架四桩基础的施工,为整个风电场项目的快速推进争取了更多的宝贵时间,为项目后续风机安装、海缆敷设和并网发电等工作的快速展开做好了准备。  [结论]  该套技术实现了海上风电导管架群桩型式基础在国内由理论研究转换为工程实践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导管架群桩型式基础在海上风电工程的精确成桩技术难题,为后续海上风电场导管架群桩基础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了技术储备和经验推广。  相似文献   

9.
海上风电场轻型直流输电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轻型直流输电的海上风电工程应用范例,以我国某近海风电工程为实际模型,设计一套柔性直流输电模拟系统,并选配相应的电缆和换流站设备.依据该模型,从传输性能、电能损耗、环境影响、原材料消耗,施下难度与系统造价等7个方面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传统直流输电系统和交流输电系统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与评估.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传输性能好,电能损耗少,施工难度小,工程周期短,符合环保要求,适于连接近海风电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输电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应对平价上网阶段下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的巨大挑战,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基于我国多个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分析工程总承包模式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提出海上风电工程总承包管理当前特有的挑战与对策,从宏观上总结平价上网阶段下以设计为龙头的海上风电工程总承包管理的主要优势.[结果]...  相似文献   

11.
GPS及其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路测量中应用全球定位系统 ,即 GPS,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介绍了 GPS的原理及其三大子系统 ,特别是 GPS系统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风电轮毂检测的重要性,分析了其检测难点,介绍了应用激光自动跟踪仪进行测量并加以必要的计算的测量方案。测量结果既保证了技术要求,又保证了生产进度。  相似文献   

13.
GPS与高等级公路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GPS测量的主要特点及公路测量中采用GPS进行控制测量及放样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GPS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及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2020,(6)
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风电场不断增多,风电机组的数量也日益增加,运维后市场呈爆炸式发展,但这造成了运维后市场中有效资源的稀缺。为解决这一问题,介绍了2D和3D可视化技术在风电运维中的应用案例,涉及到风电运维体系中的各个方面。以期通过分析,助力可视化技术在风电运维工作中的深度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姜兆民 《风能》2012,(7):46-49
我国风电叶片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建议我国风电叶片发展从技术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协同等多方面着手,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西节能》2015,(1):35
<正>非并网风电,指大规模风电直接应用于一系列通过技术创新、能较好应用风电特性的产业。大规模风电的终端负荷不再是电网,其与蓄电池配套的小型独立运行供电系统也不同,而是将风电直接输送到一些高载能的企业,即实现100%能量转换,解决无法上网的风电的利用问题。分布式能源,指建立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的技术,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将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状态,以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有一批以油、气为燃料的分布式热、电、冷工程投入运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甘肃酒泉的风电产业为例,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4个方面着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具体风电工程项目后评估,为构建风电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准则层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层面,其次是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属于次要因素,而政治层面所占的权重最小;方案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型人才、电网技术、法律法规、发电成本。在此基础上,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甘肃酒泉风电发展现状和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国情,提出了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上风电灌浆是影响海上风电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风机设备的长期动力载荷作用,使得海上风电的灌浆无论是灌浆材料、连接段类型、受力机理等多方面都与常规海洋工程有所不同。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灌浆具有高终强、高早强、抗疲劳、抗离析等优越性能,本文简述了海上风电场对灌浆材料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单桩基础与导管架基础这两类典型的灌浆连接段类型及其各自的工程应用和发展,最后简述了灌浆病害的监测与修复,并对海上风电灌浆技术进行展望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结合水库工程测量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介绍了以GPS新技术和常规光电测距三维导线测量方法相结合建立库坝区基本控制的思路,以及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按照欧洲开发风电的经验来计算,我国需要2.5万至4.5万名专业人员负责现已安装风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自2005年华北电力大学等几家高校率先设置"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13年更名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9年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置"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以来,已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过几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