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全球煤炭总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以4.8%和4.5%的年均增长率快速攀升,增速不仅超过了天然气,两者差距也呈逐年增大的趋势,但实际上这些不具有客观性.通过对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在去除中国因素后,全球煤炭总产量和消费量较包括中国时的总产量和消费量大幅下降,其总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下降至2.2%和1.0%,天然气总产量和消费量较包括中国时的总产量和消费量仅有些许减少,其总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和2.4%,天然气增速反超煤炭,实现逆转;中国虽然是以煤炭作为主要消费能源,但是并未影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以17.3%的年均增长率迅速提升;中国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推动中国天然气发展,符合当今能源发展趋势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晶 《中外能源》2010,15(1):23-28
2000~2008年,内蒙古GDP由1539亿元增加到776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42%,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内蒙古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如何正确处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十分丰富,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内蒙古虽为能源生产大户,但同时也是耗能大户。2001~2005年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24.6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13个百分点;2007年能源消费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4649.39×104t标煤。自1993年以来,内蒙古原煤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全区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占有很大比重,2007年达到73.51%。虽然全区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对内蒙古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能源消费总量就增加1.98×104t标煤。2001~2005年,内蒙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都在1以上,说明能源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是在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基础上取得的。要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创建循环经济模式,而且还要完善节能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头10年世界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长重心东移,转向东亚—南亚弧形地带,其中中国和印度成为领跑者,这一趋势将至少持续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和印度占世界GDP的份额分别从2000年的3.72%和1.49%上升到2010年的9.34%和2.44%。2000~2010年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为2.67%,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为11.54%和5.18%。2001~2010年间,北美、日本的石油进口量呈下降趋势,欧洲呈微弱增长态势;而同期中国石油进口量年均增长率达16.29%,印度2000~2009年间石油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32%。2000~2010年间世界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84%,2010年煤炭占基础能源的30%;而中国10年间煤炭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3.21%,2010年煤炭占基础能源的70.3%。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能源构成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必须加大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坚决扭转煤炭占能源构成比例持续升高的局面。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增长重心东移相应的是中美两国战略思维的变化。美国战略重点东移、"重返亚洲"的目的是遏制中国,这不过是冷战时期围堵的老思维;但美国同时又必须与中国合作,双方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而中国必须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形成新的战略思维,改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以改革促稳定,以结构调整保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以较少的能源和电力消费,支撑了社会经济快速平衡健康发展。我们就能源和电力发展消费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欢迎指正。1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趋缓、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五"期间,上海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8.4%,"十一五"期间下降为6.4%,下降两个百分点。2011年上海能源消费总量11270.48万t标煤,比上年增长2.4%,2012年上海能源消费总量估计为  相似文献   

5.
舟丹 《中外能源》2014,(10):101-101
<正>根据BP发布的《2014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加速增长,能源结构变化明显。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3%,远高于2012年的1.8%,加速明显,但仍低于近10年来2.5%的平均水平。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80%,平均增速为3.1%;OECD国家的消费增速则达到1.2%。美国消费增速为2.9%,增长强劲,几乎占OECD国家的全部增量。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石油仍是全球主导性燃料,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2.9%,但这已是连续第14年比重下降,为1965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年中国的能源发展取得了不小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实现了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1980年一2000年期问中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7%,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年均仅增长4.6%,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主要高耗能部门的产品单耗有了较大幅度的  相似文献   

7.
要闻     
《能源评论》2012,(12):10-10
“十二五”能源消费增速减缓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展望》预测,在“十二五”时期,中国能源需求增速将达47%,较“十一五”时期回落2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将达38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63%。“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已成定局。经济整体放缓决定未来5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将维持在1%~2%。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能源消费变化分析及其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抗 《中外能源》2012,17(7):1-12
纵观我国10余年的能源消费变化情况显示出:总量上升过快,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11.58%,而同期世界均值仅为2.8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过高、能源强度大,2010年达到0.77t标油/千美元,明显高于世界和OECD国家均值,亦高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也未得到明显改善,煤炭所占份额高、消费增长快;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增长较快,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却下降;新能源所占份额较低。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和能源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进而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但近10年发展的回顾提醒我们,其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经济增速过快、经济结构失调是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适中的经济增长率是保障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低、节能指标得以落实的前提条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同时,对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要有客观的估计,政府或其他方面的补贴应主要用于科研、用于由实验室向大规模应用之间过渡性的工业化试验,拔苗助长将适得其反。在能源战略上应强调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多元互补,均衡发展、因地制宜。把节约能源、降低能源强度作为国策放在能源战略的首位,逐步增大石油,特别是天然气、一次电力和新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份额。要走因地制宜、多元化互补发展之路,多侧面、多方式、多途径地实现能源供应和消费的广义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中外能源》2015,(2):106-107
<正>Energy Daily,2014-11-20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实现其现代能源结构的未来能源战略目标。2014年11月19日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国务院承诺更高效率、自给自足、绿色和创新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包括2020年前每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设定为48×108t煤当量。这意味着今后6年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必须限定在3.5%以内。据统计,2020年前煤炭的年消费总量控制在42×108t以下,比2013年煤炭消耗量36×108t增加16.3%。这计划对北京周边地区、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增大。为了实现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经济发展了、环境相应恶化的发生,我国未来能源替代的任务很重。1991~2003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由78.7%下降到70.94%,12年间共下降了7.76个百分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目前世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个经济发展较快的人口大国,它目前的经济和能源状况很像本世纪初的中国。印度的能源(特别是煤炭)消费增速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加快,但作为能源主体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进口都处于一种被压抑的"欠帐"状态,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保障能源供应是印度发展中最急迫的现实问题。在印度能源构成中煤炭居首位,燃煤发电量占其电力的68%;石油资源,特别是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低于世界均值;水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较高。印度煤炭进口增长很快,现居世界第三位,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印度大量进口原油、出口油品,但天然气进口增长缓慢。印度能源生产和进口被压抑的原因在于强行压低国内价格、政府为财政补贴背上重负、能源被国营大企业垄断,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施政能力薄弱。但这并不能阻止印度在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中国和印度为领跑者的东亚-南亚弧形地带将成为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费中心,世界能源格局的多元化亦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2.
掌握原油资源与贸易信息 优化原油采购与原油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义 《中外能源》2010,15(1):73-85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不断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需求量为165×108t油当量,2050为215×108t油当量。2030年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仍占主导地位。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中,中东地区约占60%,欧佩克约占76%。世界主要国家原油储量、产量和加工能力分布不平衡。世界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明显。世界炼油厂逐年减少,平均规模越来越大,炼油企业和装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炼油工艺装置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氢裂化、加氢处理与焦化的加工能力还将有较大幅度增长。石油输出国大力发展炼油和石化工业。中国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炼油工业的发展,但中国炼油工业面临着石油资源短缺和原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挑战。据IEA预测,中国2015年石油需求量为5.0×108~5.3×108t,2020年将达到5.9×108~6.4×108t,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  相似文献   

13.
王丹辉 《中外能源》2010,15(10):18-23
俄罗斯拥有全球1/3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六位。石油是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与经济命脉,由能源产业创造的产值约占俄GDP的50%,其中3/4依靠石油出口。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20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石油储量替代率,天然气新增储量基本与总产量持平。2009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94×108t,天然气产量5560×108m3,高居世界榜首。2009年俄罗斯石油(含凝析气)出口量2.474×108t,比2008年增加了1.8%。近几年中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左右,而石油消费增长率则稳定在6%以上,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我国目前的境外石油贸易方式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石油运输通道单一、运输能力不足,石油供给安全及供给多元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0年以后,中俄石油贸易成倍增长,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530.4×104t。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合作条件。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订、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大力发展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的"双赢"之举。我国应加大开拓中俄石油贸易市场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石油领域相关法律、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终端能源消费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东风 《中国能源》2009,31(5):37-39
根据1995年至2007年浙江省终端能源消费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浙江省第一、二、三次产业和生活的煤炭、石油、热力和电力等终端消费量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和GDP之间的相关性,拟合了各自的回归关系式,量化地反映了浙江省三次产业发展对煤炭、石油、热力和电力等终端消费需求的影响,并预测了2010年浙江省终端能源消费量和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业能耗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新军 《中外能源》2010,15(7):9-18
低碳经济要求交通运输有效、合理地使用能源,优化配置各种交通工具,降低能耗。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能耗增长率总体上高于全社会能耗增长率,占全社会能耗比重基本维持在7.5%左右。各种运输方式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油耗上,2007年交通运输业汽煤柴3种油耗叠加在一起,占全社会油耗比重近70%。交通运输中电能利用效率较高,节电效果好于全社会,电耗占全社会电耗比重从2002年的2.07%降至2007年的1.63%,但占全国交通运输能耗比重仅10%左右,能耗结构不合理现象并未得到改善。2008年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3.1%,2009年我国铁路电气化率达到41.9%,铁路能耗结构出现根本性改善和优化,开始转变为以电耗为主。公路运输油耗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百吨公里油耗指标呈稳中略升态势,节能空间和潜能较大。水运(含港口)能耗2004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趋势明显,约占交通运输业总能耗的15%。民航每吨公里油耗从2002年的0.364kg降至2007年的0.309kg,航油消耗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2%上下,有较为明显的减弱趋势。未来1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总量将进一步攀升,虽然能耗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优化,电耗比重会迅速增长,但由于公路能耗在交通运输能耗中占有绝对比重,故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交通运输以油耗为主的结构特点。我国交通运输业应逐步调整到以铁路为主导的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模式上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业油耗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中的比重,"以电代油"。  相似文献   

16.
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及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丹 《中外能源》2013,18(2):1-7
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和非洲的石油储产量大幅增长,石油供应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石油消费重心正在转向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2000~2011年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了35.7%,北美和欧洲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居全球领先水平,天然气消费普遍增长.发达国家仍然是能源投资的主体,但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投资也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对煤炭和石油的投资比例均高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对天然气和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投资比例超过了发展中国家.欧美引领着新能源的发展,但由于中国和印度的拉动,亚洲地区有可能成为全球新能源中心.气候变化问题使能源安全的内涵扩展到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未来可能会影响对其他地区的出口.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使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首先,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是中国的不二选择;其次,维护海外投资利益已成为中国构建新的国际关系的重要考量;第三,需要重新考虑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外交;另外,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以何种政治姿态影响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以及如何与周边国家及欧美等国解决能源争端、领土争端和贸易争端,是我国面临的又一挑战.中国要注重能源大国在能源安全中的作用,有区别地与具有不同能源安全利益诉求的国家开展能源外交,在全球能源对话中要积极倡导能源贸易“去政治化”,提出既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又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增长、人口、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等。预计中国2005~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8.0%~8.6%。基准情景下,中国2050年能源需求总量达到66.19×108t标煤,人均能源消费量4.4t标煤,CO2排放量117.3×108t,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42,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3%~48%;减排情景下,中国2050年能源消费量50.4×108t标煤,人均能源消费量3.5t标煤左右,CO2排放量70.7×108t,人均CO2排放量4.8t左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32,2020年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52%,若能实现减排情景,则意味着中国已做到了低碳经济;而从可预见的技术条件以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来看,实现低碳情景难度很大。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增加是客观存在的,应力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与产品结构,减少与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中国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应制定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中、短期目标即相对减排,中国政府制定的2020年CO2排放强度相对2005年降低40%~45%的约束性目标就属于相对减排;长期目标指的是当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后,若全球技术发展迅猛,这时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的总量控制与减排才有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18.
渠时远 《中外能源》2010,15(12):12-16
我国近几年节能减排取得巨大成就,与2005年比较,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15.56%;"十一五"前4年节能率为4.14%,节能量达到56511×104t标煤;环境污染物增长率和单位GDP污染物产生量明显下降。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目前完成"十一五"能源强度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同时,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节能压力巨大、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节能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过快、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节能降耗步履维艰、能源结构调整进展较慢、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等。为了保持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优化能源结构,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不应超过42×108t标煤,特别要抑制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今后10年经济增长速度最好保持在7%~8%之间。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重点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要由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型大国转型、由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到202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应达到50%左右。要加大节能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应分别下降20%。另外,应积极发展各种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