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荒煤气中焦油结焦过程,并分析了结焦反应发生的温度与速度.在此基础上,选择氮气作为传热工质,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经传热分析与模拟计算,选择了采用螺旋夹套式结构的上升管余热回收方案.在昆钢焦化厂4.3m焦炉上进行了上升管荒煤气余热回收系统与装置的运行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吻合,无结焦现象发生,证明了该装置的可靠性与实用性.研究为上升管荒煤气大规模余热回收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中受热面布置空间小及受热表面结焦致使热回收难以持续等问题,提出下降管多层膜式壁换热结构,且在热回收低温段采取镍涂层、喷氨等除焦措施,对荒煤气显热进行深度回收。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入口流量400 Nm~3/h、温度750℃的荒煤气在经过上升管换热器回收部分显热后,再通过下降管热回收装置最终出口平均温度可达301.3℃,突破了由于焦油凝析结焦带来的荒煤气出口温度的限制,下降管换热器可产生1.9 MPa饱和蒸汽174 kg/h,系统总热回收效率高达65%,可实现显热深度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焦炉荒煤气上升管余热回收换热器的换热特性,建立新型荒煤气余热回收换热器的换热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的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换热模型对其换热特性与动态调节特性进行初步理论研究。获得了荒煤气流量、导热油流量与填料层有效热导率对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与不同荒煤气上升管出口设定温度下,导热油流量及其出口温度随荒煤气流量的变化规律。所的结果对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换热器换热特性的认识及换热器的设计、动态调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小芸 《上海节能》2009,(12):34-36
介绍梅钢炼焦分厂的焦炉煤气余热回收研究工作,对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与实验,开展了传热分析与模拟计算,并进行了焦炉上升管热量回收实验系统与装置的设计和试验,为以后相关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炼焦系统中荒煤气中大量余热未被回收利用等问题,对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了热力计算,并利用Fluent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选用的模型分别为k–ε湍流模型和Do辐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观察荒煤气流量和水流量变化时上升管内壁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荒煤气流量变化导致的内壁温度变化比水流量变化导致的内壁温度变化要强烈;荒煤气流量越大,上升管内壁温度变化越大,上升管出口温度越高;管壁的最低温度并不是出现在上升管的出口处,而是在距离管口一段距离处。  相似文献   

6.
《节能》2017,(12):63-66
针对所开发的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文中介绍了系统工艺流程和核心技术换热装置,然后对荒煤气余热资源进行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主要设备选型参数。通过为期26d的工艺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对试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试验表明该余热回收装置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可以进行市场化投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中受热面换热效果差、易结焦等问题,以某钢厂一期焦炉加装夹套管式换热器后的上升管为物理模型,使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显热回收过程中上升管内部的换热规律。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荒煤气入口流量和入口温度有助于减轻焦油附着问题,但随着荒煤气入口流量的增加和入口温度的降低,上升管换热器的热回收效率降低,综合考虑热回收效率与焦油附着问题,同时保证换热器运行参数稳定,建议将多座焦炉并行生产,且维持荒煤气入口流量为500 m~3/h不变,尽量提高其入口温度。此外,上升管前1 m段热应力较大,应采取一定措施以防止其造成上升管内壁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炼焦荒煤气显热回收时上升管壁面局部温度监控以解决煤焦油析出结焦问题,基于多孔介质非热平衡理论建立了外管为螺旋管及多孔填料的炼焦荒煤气显热回收套管换热器一维稳态热计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了数值求解.通过与三维模拟结果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既可获得所研究换热器管壁温度的局部分布特性,又可避免三维模...  相似文献   

9.
焦炉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利用北京焦化厂能源动力科李英奇在煤的炼焦过程中,离开上升管的荒煤气温度高达650~700℃,在集气管中用循环氨水冷却到85℃左右,进一步在初冷器中用冷却水冷致30~35℃,所带热量为循环氨水和冷却水吸收,而损失于大气中。这部分热能...  相似文献   

10.
《节能》2021,(6)
焦化行业的发展和扩大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根据焦化行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焦化行业节能减排潜力进行探索,对减压蒸馏技术、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技术、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国产化干熄焦技术、煤调湿技术等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熔盐炉经常用于400℃以上的介质换热,熔盐炉出炉烟气温度较高,应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能量可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余热回收系统形式及热力参数,分析各种余热回收系统的优缺点,为熔炉盐炉余热回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信息     
ZFⅡ系列金属辐射换热器,是一种高效余热回收装置,它适用于各种排烟温度在800℃至1100℃的中小型火焰加热炉及热处理炉上。它可将燃烧所需的空气(煤气)预热到350℃左右,有效地回收了烟气余热,节约燃料在20%左右。该产品采用普碳钢和耐热  相似文献   

13.
转炉炼钢在目前的钢铁工业中居主导地位。炼钢吹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含转炉煤气和炉尘),转炉余热锅炉作为炼钢除尘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回收高温烟气中的余热产生蒸汽、降低排烟温度,为回收转炉煤气及转炉烟气除尘创造条件。转炉煤气是一种优质气体燃料,炉尘的成分以氧化铁为主,可作为球团矿原料使用。通过转炉余热回收技术,不仅开发了炼钢产生的二次能源,同时又有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颖 《上海节能》2002,(2):32-35
在宝钢股份公司5~10年发展规划中将低温余热回收作为今后需开发推进的节能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加热炉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预热助燃空气后仍具有一定的温度,提出增设煤气预热器对这部分低温余热加以回收的设想,探讨了煤气预热可达到的温度和节能效果,以及还需论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内蒙一机厂制成一种片状管式和喷流式空气预热器,进行工业炉烟气的余热回收,代替过去那种预热温度偏低,余热回收不够理想的平滑管式和辐射式空气预热器,预热温度比原来提高30~50℃,节能率由原来10%提高到13%,每年可节省煤气1310万立方米,价值32.75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业余热回收领域的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利用MATLAB软件编程,针对不同余热温度,考虑外部冷热源对系统经济性影响,研究不同有机工质在单位净输出功率造价、热回收效率、输出功率、膨胀比和蒸发压力等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R134a、R245fa和R601a分别在余热温度100~124℃、124~130℃和130~240℃条件下,单位净输出功率造价最优;R134a、R152a、R142b和R141b分别在余热温度100~124℃、124~130℃、130~160℃和160~200℃条件下,输出功率和热回收效率均为最优;余热温度160℃以下时,采用11种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膨胀比均在10以下,而余热温度160℃以上时,膨胀比迅速增大;在蒸发压力限定不大于2.5 MPa条件下,R134a适用的余热温度范围最小,为100~118℃,R113适用的余热温度范围最大,为100~240℃。  相似文献   

17.
对于钢厂烧结余热和高炉煤气,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将二者各自回收用于发电;介绍了一种将烧结余热和富裕高炉煤气综合利用发电技术,并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发电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体现了该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发电技术的优越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实现燃煤发电机组进一步扩大其热电比的需求,结合原有机组特点耦合余热利用技术成为了有效方式之一。现有余热利用技术的适应特点以及调节能力具有较大差异。  方法  综合评述了几种余热回收利用方式,同时对比了其原理、优缺点,并通过介绍常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评述了当下余热回收技术的关注点。  结果  对于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方式,目前主要有烟气余热回收,循环水余热回收,空气源余热回收,工业废气回收等方式。其温度区间分别为120~150 ℃、15~35 ℃、0~60 ℃、300 ℃以下。耦合余热利用技术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通过性能评价、经济性评价以及系统参数关联评价,其中以热耗、热效率等评价参数为主。  结论  文章给出了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相关建议。耦合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热泵系统,在未来更高热电比需求下,采用冷端余热供热的低压缸改造技术将成为一大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氟塑料换热器的新型烟气余热深度回收技术,阐述了该技术的原理及其主要特点,并以某1 000 MW机组为例,对该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新型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具有适用性强、调节性好、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该新型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工程投入运行后,锅炉排烟温度由130℃降至85℃,机组年平均标煤耗降低2.58 g/(k W·h),年节水量443 100 t,系统年节约标煤净收益695.3万元,且环境效益显著,系统投资回收期约5.61年。  相似文献   

20.
燃气锅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因排烟温度未能降到露点以下而无法有效回收水蒸气的冷凝潜热。本文采用压缩式热泵与低温空预器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主要研究了在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供热回水流量和供热回水温度对排烟温度、余热回收效率、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及水蒸气冷凝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供热回水流量为80 t/h条件下,热泵可将供热回水温度从50.0 ℃提升至65.1 ℃,其制热性能系数为4.25;空气进、出低温空预器的温度分别为-3.8 ℃和33.0 ℃,流量为15 360 m3/h时,排烟温度从90 ℃降至20 ℃,烟气余热回收效率达到14.8%;以29 MW的燃气锅炉为研究对象,按供热面积为5.2×105m2,供暖151天计算,烟气中回收的冷凝水量为8 000 t,占锅炉补水量的54.1%;该余热回收系统的投资回收期为2.1年,压缩式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