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到污泥处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结合工程的经济性原则,重点介绍了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泥的系统方案——污泥干化焚烧.该系统采用空心桨叶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循环流化床炉对污泥进行焚烧,再利用余热锅炉吸收烟气热能产生蒸汽用于污泥干燥机对污泥进行干燥,实现了整个废弃物能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系统整体的运行费用.经过处理后的污...  相似文献   

2.
污泥干燥与焚烧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干燥能使污泥显著减容,干燥处理后的产品稳定、无臭且无病原生物,可以用作肥料、土壤改良剂、替代能源等.随着污泥干燥技术的推广与成熟,其优点正逐步显现出来.污泥焚烧因其具有速度快、占地面积小、不需要长期储存等显著优点,已成为污泥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通过计算对比湿污泥直接焚烧和干燥焚烧技术的能源消耗,为选择污泥处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超声波预处理污泥干燥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超声波预处理技术对污泥干燥速率的影响,并对污泥干燥过程进行了指数拟合,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能有效提高污泥干燥效率,其改善的程度取决于不同的实验条件;超声波预处理能够加速表面自由水分蒸发和快速结束污泥恒速干燥阶段;增大超声波功率可以更好地改善污泥的干燥特性,但改善的程度随着十燥时间的延长而放缓;超声波处理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大污泥的黏度,反而不利于污泥脱水干燥.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城市污泥干燥处理的必要性,对采用热泵形式进行干燥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污水污泥排放量的逐年上升,污泥干燥焚烧已逐步成为城市污泥处理的最主要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分析了城市污泥的含水特性和干燥机理,简述了污泥的几种主要预处理方案,着重介绍了热干燥技术和太阳能干燥技术两种传统污泥干燥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目前应用前景较好的几种新型污泥干燥技术的干燥原理和发展趋势,旨在为城市污泥干燥设备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节能》2021,(9)
针对污泥热干化技术能耗高、污水余热未高效利用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双热源热泵污泥干燥系统。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热泵工作参数,提高热泵对不同季节水温以及系统运行不同阶段的余热回收效率。废气源和污水源的双热源热泵余热回收,充分利用干燥废气和城市污水的余热用于污泥干燥,降低能耗。根据污泥干燥动力学,对干燥室风量进行分配,提高污泥干燥效率。双热源热泵污泥干燥系统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针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干燥处理,利用废气和污水余热,降低污泥热干化能耗,是推广污泥处理技术、适应城市发展优化污泥处理的一种选择,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高频加热技术广泛应用于茶叶、医药品、烟草等物品的干燥以及橡胶硫化、塑料加热成形,木材粘结、干燥等热加工领域。木材的水分含量较高,仅采用高频介质加热干燥处理,其处理成本较高,且处理周期较长。为此,蒸气加热干燥技术与高频介质加热干燥技术相组合加热干燥技术迎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压缩机供气系统空气处理设备节能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国兴  秦宏波 《上海节能》2005,(2):15-16,27
对空压机供气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几种节能措施进行分析,论证了采用冷冻加再生干燥方法替代无热再生干燥方式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并提出了采用冷冻加潮解干燥方式替代无热再生干燥方式解决管道及金属锈蚀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云南普洱市的某茶业公司PCM空气式太阳能一热泵联合干燥房建设及应用实例。普洱茶传统加工工艺采用燃煤蒸汽锅炉进行茶饼烘干处理,现进行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的PCM空气式太阳能热泵干燥系统代替现有的燃煤锅炉干燥系统。通过PCM空气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将太阳能转换热能。以空气为换热介质与空气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换热,通过循环风机直接将热风通入到烘房内提供物料干燥热量需求;当太阳能不足时,启动空气源热泵系统。对该工程的设计方案并及干燥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干燥系统运行过程中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干燥系统节能效果明显。这些数据对目前高效利用太阳能进行商业干燥设计参数的选取,以及太阳能干燥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油漆是机械产品不可缺少的工序,油漆(又称喷涂)工序中,对工件表面的干燥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经干燥处理后,涂层与工作表面牢固结合,形成的漆膜有一定的强度,既能保护产品表面又可美化外观。在生产流水线上,常将喷涂作业与干燥过程串联在悬挂式输送链上同时进行,并采用烘道式烘干设备,这样可缩短作业的总时间,提高  相似文献   

11.
蓝藻泥热处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蓝藻泥热处置的主要方法干燥、干燥—焚烧、直接焚烧等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工艺计算,将热处置技术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干燥或干燥—焚烧技术对蓝藻泥进行热处置,具有显著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2.
棉花秸秆等温干燥特性试验研究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综合热分析仪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棉花秸秆等温干燥实验.对等温干燥曲线分析表明,棉花秸秆等温干燥过程可分为预热、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3个阶段,然后采用6种数学方程分别对3个阶段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用最小二乘法来估算回归系数.通过比较F值,得出棉花秸秆含湿量与干燥时间在不同干燥阶段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来表示,即在预热段为y=a b1t b2t2,在恒速干燥段为y=a bt,在降速干燥段为y=atb.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放射性废树脂采用干燥后沥青固化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是首先对放射性废树脂进行干燥减容,然后再将干燥减容后的残留物与热沥青混合,冷却后形成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具有良好特性的沥青固化体。该处理方法具有工艺流程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减容系数大、废物体性能好、安全性强、经济效益明显的优点,不失为处理放射性废树脂的一种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热泵粮食种子干燥装置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种子的干燥处理一种是自然通风干燥.摊晒法:另一件是人工烘干处理.即热风干燥法。这里介绍一种与常现热风干燥不同的热泵除湿干燥法.它的优点主要是保证谷种的干燥质量和节约能源。本文取材于1994年1月热泵粮食种子干燥装置研制的鉴定文件.它总结了该装置研制、设计的过程和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我国2014年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6亿t,其中至少20%的新粮需要干燥达到安全水分后才能进入粮仓储存.新鲜的粮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在特定的环境中水分会不断地蒸发,同时导致粮食出现霉变等,为此需要进行粮食加工处理和烘干作业. 在粮食干燥过程中,新鲜热风经过顺流、逆流等过程,用热风中的热量加热粮食,并将粮食中的水分随热风携带出,形成低温湿热空气.同时,粮食中的谷壳、灰尘和其他一些残渣也随低温湿热空气排放.直接排放的干燥尾气不仅将热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污染,而且里面的谷壳、灰尘和残渣也会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唐纳森Tetratex覆膜滤料在磷铵干燥尾气处理中的使用效果,并对磷铵干燥尾气处理中脉冲袋式收尘器的应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微波对流干燥法的特点,建立多孔物料微波对流干燥过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方程式的无因次化处理,结合多孔物料微波对流干燥过程中各准数的作用,进行模化分析条件,从而找出进行模化实验研究的决定性准数,得出进行微波对流干燥模化实验研究必须遵循的条件①几何条件相似;②微波加热功率相似;③决定性准数相等。  相似文献   

18.
在对农作物秸秆基本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干燥技术的特点与适用性,提出秸秆多级协同干燥工艺方案,并分别对搅拌干燥、脉冲气流干燥、三回程转筒干燥装置和辅助系统进行设计与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原料入机含水率为29.5%,出机含水率为8.4%,工作环境噪声为75.6 dB,原料处理能力为3.92 t/h,可满足后端生物质成型生产线要求。  相似文献   

19.
对干玉米秸秆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组分分析;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不同含湿量的粉末状玉米秸秆进行等温干燥实验,通过对热流曲线积分得到干燥需热量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以最大干燥速率为分界点,玉米秸秆干燥过程可分为升速干燥段和降速干燥段;热流曲线与干燥失水过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90℃干燥1kg含湿量20% -40%的湿秸秆需热量在380~620kJ之间;50~110℃干燥含湿量25%秸秆的需热量在210 - 610kJ之间.  相似文献   

20.
垃圾焚烧炉干燥床垃圾干燥过程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部分垃圾组分进行了恒温条件下干燥失重情况的试验研究,同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研究了炉排.循环流化床复合垃圾焚烧炉干燥床上垃圾的干燥过程.结果表明:垃圾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越高,失重率越大,但垃圾失重率并不是温度的简单线性函数;不同种类垃圾的干燥效果受其原始含水率和自身结构的影响,干燥过程有显著差异;比表面积越小的垃圾越难干燥;干燥床与辐射窗的比例在1和1.2之间,干燥床的适宜倾角为20°~30°,辐射角系数O.5-0.6;实际干燥床上的垃圾受炉膛辐射、干燥风对流和垃圾自身局部燃烧等综合因素影响,可使垃圾表层的水分蒸发率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