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因流动加速腐蚀引起的事故及其造成的影响,分析了造成流动加速腐蚀的原因,并为避免流动加速腐蚀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动力工程》2012,32(2)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压水堆核电站二回路发生的因流动加速腐蚀引起的管道破裂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介绍了因流动加速腐蚀引起的事故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有关流动加速腐蚀特征、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对策,为压水堆核电站设计和运行人员提供因流动加速腐蚀对核安全造成的危害加以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雷诺数湍流数值模型,对空气外掠8排波纹管束及光管管束的流动与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波纹管束强化传热机理.研究表明,波纹管束由于波纹凸起的存在,导致流场横截面内产生了二次纵向涡流.增强了流体的扰动及其湍动能,从而起到了传热强化作用.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波纹管束的几何参数对其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计算表明:存在一个临界雷诺数Recr =8000,当Re Recr时,传热因子η随着参数ξ的降低而增加;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适当降低参数ξ取值及提高参数ψ取值有利于改善波纹管束的综合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核电厂二回路管道的流动加速腐蚀现象,对其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流动加速腐蚀的在役检查措施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对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对流动加速腐蚀所采用的方案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对在役检查所能采取的方案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可供同类核电厂的二回路管道在工程设计过程和在役检查措施的制定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腐蚀产物的迁徙规律及找到抑制流动加速腐蚀的方法,根据寿光电厂1号机组汽水系统数据,对临界溶氧量、pH值、温度、压力以及加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pH值与溶氧量,减小氢电导率,有利于抑制流动加速腐蚀的发生,其中pH值与溶氧量存在临界值;pH值、温度以及压力的增大均会导致临界溶氧量的增大;给水加氧是有效预防流动加速腐蚀的水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因流动加速腐蚀(FAC)引起的锅炉结垢加速、汽水系统管道厚度减小甚至爆裂现象,对超临界机组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管壁内表面粗糙度、蒸汽含汽率、pH值、溶氧量对FAC的影响,以及温度与pH值、温度与流速、pH值与溶解氧量、溶解氧量与氢电导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结合...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导热率、传热性能好的传热工质(纳米流体)替代传统冷却介质应用于内燃机冷却系统中,通过纳米流体流动特性的基础研究,为其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支持.因此,利用试验方法对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进行可视化研究,以期对纳米流体的流动机理进行详细的探讨,从而推动纳米流体在内燃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纳米流体的黏度增加值不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加值降低;而相同入口速度状态下,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比纯水更为活跃,漩涡数量增多,质量传递特性增强,且随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流动湍流效应增大.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发现纳米颗粒在纳米流体流动过程中存在强烈的旋转作用,从而出现微湍流流动效应,进一步强化了纳米流体的湍流流动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贤  邵杰 《江西能源》2015,(2):103-106
流动加速腐蚀通常情况下发生在90~230℃之间,但在更低的温度下也会出现流动加速腐蚀,虽然不普遍,但是低温情况下的管道壁面材料损耗现象也可能会导致发电机组停机,从而需要花费大量的维护费用。首先介绍核电站常规岛发生低温流动加速腐蚀的损坏情况,证实在50℃的凝结水中会出现流动加速腐蚀导致的破坏。进而,对于如何预防以及监测低温流动加速腐蚀对管道的破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百叶窗翅片传热与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空气在百叶窗翅片内部流动和传热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所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在整个计算范围内,Re=0~1500,j和f的平均偏差分别为1.96%和10.5%.在深入揭示百叶窗翅片流动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百叶窗翅片开窗角度La和换向区长度S对其传热和流动阻力的影响,分析结果为百叶窗翅片的模具制作及其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板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人字形板式换热器冷热双流道的流体流动与传热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5组不同速度工况下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换热器流道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板式换热器进、出口温差和压降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小于6%;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导致其进、出口的另一侧出现明显的传热"死区";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和流道阻力均随着流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