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贮能系统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伟  葛新石 《太阳能学报》2004,25(4):497-502
建立了分析空调贮能系统中管内流体流动管外PCM发生相变的相变的贮能器热性能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其中,把传热流体看作是沿轴向的—维无粘流动,对PCM相变过程的求解用显热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所得结论对该类贮能系统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丰  司秀丽 《新能源》1994,16(8):21-23
介绍了贮热装置的主要相变材料(52#精石蜡)和主要传热元件(重力式热管),讨论了这种贮热装置总贮热量和换热能力的实验测试,探讨了贮热室相变材料的温度对贮热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传热模型和热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建立了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的无量纲传热模型。它对流体入口流量、入口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和需考虑入口效应及添加肋片的情况均适用。模型解和文献准稳态解吻合。作为算例,藉此模型从各时刻的流体温度、相变界面随空间的分布情况和相变蓄热比、相变传热效率、传热系数、完全相变截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六个角度分析了一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的相变传热性能。该模型可为板式相变贮能换热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热性能分析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热动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及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王如竹  施锋 《太阳能学报》2001,22(3):274-279
分析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中吸会床的传热传质计算过程,给出了求解模型的具体方法,运用数值传热学的方法,计算了在一定日照国徽能量条件下,系统装置的吸附床内的温度场分布,实验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进行了性能动态模拟,为系统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功能结构及润湿性都能影响装置的沸腾传热性能,相比仅用于强化沸腾传热的单用途管,能同时强化沸腾/冷凝传热的阶梯状外翅片双用途管的沸腾传热性能还有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对气泡自由能计算,分析双用途管的阶梯状外翅片与亲疏水表面协同强化沸腾传热机理。结果表明,气泡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将自发向周边螺旋翅片扩展从而形成气膜,当增加槽道宽度或者将螺旋翅片上表面设计为亲水性质时,气泡越早、越易于形成气膜。  相似文献   

6.
郭强 《能源工程》2005,(1):29-33
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传热传质等与装置产水率和性能相关的各种因素,指出了要提高装置的产水率、改善其性能,应从减小海水热容量、加强潜热利用、强化传热传质等方面来考虑,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前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和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棗"洁能芯"的技术原理.论述了2号机组甲、乙侧凝汽器性能试验内容,试验方法和试验计算结果,计算分析了安装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后凝汽器性能及机组经济性.安装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后,凝汽器端差降低2.79℃,真空提高2.97 kPa,冷却水流量减小9.8%;凝汽器在相同进水温度、相同真空下,机组带负荷能力提高19.7%;凝汽器水阻增加19.52 kPa.工业试验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转子组合式强化传热装置应用于电厂凝汽器可提高其性能.  相似文献   

8.
聚光太阳灶用金属相变贮能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光太阳灶用高温金属相变贮能装置。贮能材料为铝基或锌基合金。当太阳辐射强度为1.3kW/m~2时,在面积为2m~2的聚光灶上该贮能装置可加热到650℃—700℃,贮能装置可将4kg水煮沸。  相似文献   

9.
微小型热电转换装置(Power MEMS)的质量/体积比功率除了与发电器性能有关外,还与热源和冷源的系统集成有关。分别采用液体高热值燃料、高贮能相变材料作为热源,用低温相变贮能材料作冷源,设计制造出热电转换装置,并通过实验测试进行了相关数据分析。分析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和在热电发电中的应用现状,指出用其作为热源有助于热电装置的进一步微型化。实验结果也表明系统增加冷源助于装置微型化和提高热电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10.
平板式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许煜雄  李明 《新能源》1999,21(9):6-10
设计了一台以太阳能为驱动源的固体吸附式制冰机,并对该装置进行了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传热传质特性,并有效地解决了系统的真空泄漏问题,系统各子部件之间匹配性能良好,多次重复运行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用来求解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相变界面随时间和向位置的变化规律,模型中考虑了相变材料导热热阻和有效传热面积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适用于流体入口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计算值与有关文献值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藉此模型对文献「7」中相变贮能换热器的储、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固-液相变贮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液相变贮能材料具有贮能密度大、相变温度恒定、体积变化小等优点,已成为能源开发利用和材料科学研究的新热点。综述了固-液相变贮能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其分类及各类材料贮能性能,并总结了其应用上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HVAC领域相变贮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总结了相变传热的特点及求解方法 ;相变墙板的研制以及使用效果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变在供暖、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相变贮能技术在HVAC中应用的诸多优势。提出了HVAC领域相变贮能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焓法模型对水平管壳式相变蓄热装置热性能的增强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蓄热过程中传统管壳式装置内材料的传热及流动机理;然后引入椭圆元素并对比椭圆内管及外壳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后对热源温度、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及初始温度对装置热性能的作用规律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椭圆外壳的强化传热效果优于内管,同等条件下,长短轴之比为2的椭圆外壳可使蓄热时间缩短53.5%。热源温度升高,椭圆外壳的强化传热效果进一步增强,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及初始温度对装置热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设计了一种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圆柱形等距螺旋盘管式相变蓄热装置,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该装置的传热特性,以及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入口流量对石蜡的融化特性、相变蓄热装置的蓄热量及相变蓄热系统总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融化后期,石蜡的融化速率会明显加快;当传热流体入口温度一定时,随着入口流量逐渐增大,蓄热装置的最终显热蓄热量略微升高;与传热流体入口流量相比,传热流体入口温度对石蜡融化速率影响较大;相变阶段,石蜡的传热性能较强,传热流体入口温度越高,石蜡的传热性能越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依据《GB/T 24767—2009太阳能重力热管》进行基于表征测量的太阳能重力热管传热性能测定与优化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建立表征数据与太阳能重力热管传热性能关系模型,搭建相应检测装置,通过实际检测结果比对进行模型的验证,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重力热管技术优化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检测装置能够测量得到传热性能计算所需表征数据,操作简单,测试精度达到标准要求,为太阳能重力热管的出厂检测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17.
湿土壤含湿特性对传热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于地源热泵地能换热系统在具有热源条件下土壤热湿迁移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实验,并对模拟计算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认证。土壤含水静态传热实验,目的在于探讨土壤含湿程度对传热能力的影响,以及地下含水程度对换热区域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土壤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传热性能,从而推断含水率在工程中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地源热泵应用中关于土壤含水的传热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强化相变蓄冷材料传热,将脉动热管技术与相变蓄冷技术相结合,设计一套脉动热管相变蓄冷装置。采用脉动热管可强化传热,提高形核率,加快结晶速率,减少蓄冷时间。该装置将脉动热管蓄冷装置与相变材料相耦合,使脉动热管相变蓄冷器的传热得到强化。相变蓄冷系统的蓄放冷性能与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传热方式密切相关,本研究对脉动热管传热机理进行探析,建立了精确、通用性较高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传热机理,为脉动热管蓄冷装置的模拟和实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杨昌达  陈锡明 《新能源》1994,16(7):1-20
“太阳能-氢能系统”是一个新概念,本文介绍这种系统中可能采用的技术,估算了这样一种发电系统在1995和2010年的成本。太阳能-氢能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光伏系统,包括光伏装置,功率调节装置等;另一部分是贮能系统,包括光伏装置,功率调节装置等;另一部分是贮能系统,包括先进电解装置、压缩气体贮存装置、碱式燃料电池等。经估算,峰值功率约3.5MW的光伏系统,其总投资在1995年 约为13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郭永辉  刘朝 《工业加热》2007,36(3):27-31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圆管流,采用切向引入装置使流体产生旋转流动,通过建立圆管螺旋流的三维模型,采用RNG-模型对管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螺旋流的速度场以及强化传热特性。研究入口不同速度对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为旋流强化传热装置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