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第19届国际液化天然气会议(以下简称"LNG2019")于4月1日-5日在上海成功举行。会议由国际燃气联盟(IGU)、美国燃气技术研究院(GTI)和国际制冷学会(IIR)授权,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中国制冷学会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中国"十三五"地热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我国地热供暖制冷面积将累计达68亿m~2,加上发电、种植、养殖、洗浴等,共可替代标煤7200万t。  相似文献   

3.
李琳 《太阳能》2010,(6):50-50
<正>由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太阳能风能信息中心、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大美国际资讯主办,主题为"助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第四届中国太阳能节暨国际新能源展、第八届中国国际太阳能秋交会,将于2010年9月10日~12日  相似文献   

4.
为彻底落实京都议定书,欧洲议会正在讨论全面"禁氟"事宜并制定相关法规."禁氟"是指在2011年后全面禁用目前广泛用于制冷工质、电气绝缘和日常生活的含氟化学气体,简称为氟气体(F-gases),其中对制冷空调工业影响特别大的是以R134a为代表的HFCs类工质.介绍了这项进展的背景和未来走向,建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要未雨绸缪,大力开发自然工质,避免再走20世纪80年代CFCs替代时的旧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2009,31(6):36-36
<正>将于2009年10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继续设置电力与能源设备专题展(简称"电力能源展"),集中展示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变电设备、电线电缆、电气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电力保护等电力设备。  相似文献   

6.
<正>在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由以色列4所主要高等院校建筑和工程设计系的师生组成代表队打造的太阳能屋荣获主观竞赛奖项的"建筑设计奖"。为了提高取暖致冷效果,该太阳能屋的基本设计中增加了三个创新元素:太阳能驱动制冷、夜晚辐射制冷和相变材料。屋内安装有先进的控制系统,负责监控和调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根据室内和室外的环境气候条件和能源消耗及时调整热量、冷气和热水的温度,控制照明等电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位于中国太阳谷的太阳能"鸟巢"——日月坛微排大厦的节能技术,并对太阳能制冷、太阳能采暖、跨季节蓄能以及遮阳、墙体保温等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IPCC1.5摄氏度报告警示人们需要穷尽更多可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制冷的绿色低碳化作为一个新的议题在刚刚结束的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上有了较充分的讨论。在主题为"低碳制冷:创新、投融资和应用的规模化"的边会上,制冷被喻为"气候变化房间中一头最大的大象",显而易见大家却避而不见。制冷在人们生活生产中无处不在,但整个制冷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主题为"绿色制冷和全球气候合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2011,(17):50-51
每一届的意大利米兰供暖、空调、制冷、再生能源及太阳能展(MOSTRA CONVEGNO EXPOCOMFORT,MCE)都会重点关注一个项目,并吸引尽可能多的人关注与该项目相关的领域。同时,展会也将持续关注这个领域,并为整个行业提供一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考虑外部有限速率传热过程和热源间热漏的不可逆半导体固态热离子制冷器模型,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导出了热离子制冷器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表达式;对比分析了不可逆热离子制冷器与可逆热离子制冷器的发射电流密度特性、电极温度特性以及制冷系数特性;研究了不可逆系统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最优性能,得到了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最优运行区间;通过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外部传热以及内部导热、热源间热漏损失、热源温度、外加电压、半导体材料势垒等设计参数对热离子装置性能的影响。在总传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了高、低温侧换热器的面积分配以获得最佳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特性。结果表明,由于存在内部和外部的不可逆性,热离子装置的发射电流密度及制冷系数都会明显降低;不可逆半导体固态热离子制冷器的制冷率与制冷系数特性呈扭叶型;合理地选外加电压、势垒等参数,可以使制冷器设计于最大制冷率或最大制冷系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对开式简单布雷顿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性能进行优化,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建立的热力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给出了空气制冷循环制冷率分析和优化结果,在输入功率、装置总的流通面积和总的热导率约束条件下制冷系数分析和优化的数值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最佳的压缩机入口压降使制冷循环时的制冷率最大;当给定循环输入功率和装置总尺寸时,存在压缩机最佳入口压降使制冷循环时的制冷系数(制冷率)最大,存在最佳的高低温侧换热器热导率分配使制冷系数最大;最大制冷系数(制冷率)对压缩机压比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考虑线性热漏的不可逆双谐振通道能量选择性电子(energy selective election,ESE)制冷机模型,导出了制冷机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表达式,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系统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最优性能,通过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热漏、能量宽度、能量间距等设计参数对ESE制冷机最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都会随热漏的增加而减小;给定能量间距时,制冷率和制冷系数都会随能量宽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的能量宽度使制冷率或制冷系数达到最大值;给定能量宽度时,制冷率和制冷系数会随能量间距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优的能量间距使制冷率或制冷系数达到最大值。合理地选取能量宽度、能量间距等参数,可以使不可逆的双谐振ESE制冷机设计于最大制冷率或最大制冷系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风力驱动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风力机直接驱动制冷压缩机的制冷(热泵)系统,研究其可行性及风力机与制冷压缩机的匹配关系.通过在风力机与制冷压缩机之间设置一个变速机构,使得风力机转速能与制冷压缩机转速匹配;以风力机功率特性为基础,绘制了风力机扭矩特性图;通过比较风力机功率、扭矩特性与制冷压缩机功率、扭矩特性,分析了不同风速下风力机与制冷压缩机的匹配关系;通过建立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变速机构的变速比对制冷系统的启动风速、制冷量以及制热量有较大影响;通过适当选择变速比及其变化规律,风力机完全可以驱动相同功率的制冷压缩机.  相似文献   

14.
《上海节能》2012,(6):16
以"引领低碳设计,倡导建筑节能"为主题的2012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展览会,即中国保温材料第一展,由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预拌砂浆推广委员会、CCPA泡沫混凝土分会和全国房  相似文献   

15.
《上海节能》2012,(7):7
以"引领低碳设计,倡导建筑节能"为主题的2012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展览会,即中国保温材料第一展,由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材料分会预拌砂浆推广委员会、CCPA泡沫混凝土分会和全国房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16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清华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清华大学&北京华创瑞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热泵式溶液调湿空气处理机组产品鉴定会暨新闻发布会”在清华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等有关领导及专家参加了此次鉴定会暨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7.
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中,由于不同的制冷工质有着不同的热力学特性,有些制冷工质当在制冷循环中采用了回热器之后,能够提高循环的经济性指标(即制冷系数),起到节能的作用;而对另一些制冷工质,采用了回热器之后,制冷系数反而下降。本文提出一个判别准则,用以判断对何种制冷工质宜采用回热器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对何种制冷工质则不宜采用回热器。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热酷暑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调房"避暑。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比如先秦时期的"窟室"、汉代的"清凉殿"等等。先秦贵族避暑纳凉的"窟室"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是改造居室环境,建造一个相当于现代带有制冷设备的"空调房"度过夏天。这样的房间,古人称为"夏房"。先秦时期的"窟室",秦汉时期的"凉房"及皇家的"凉殿",后来的"冰室"、"凉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柴油机专业委员会、大功率柴油机技术交流网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柴油机测试技术交流网于1985年9月22~25日在上海联合召开了车船动力产品、内燃机测试仪器技术信息交流暨展览会。有来自全国70余单位的近150位代表参加了技术信息交流会,在技术信息交流的同时有32个单位展  相似文献   

20.
《节能》1992,(3)
<正> 在电冰箱的背后加装小电风扇,帮助散热器散热,不仅有利于提高制冷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延长冰箱的寿命。小电风扇可采用仪器中使用的功率约为15W的散热风扇,将引线与压缩机电源线并联即可实现同步。当冰箱压缩机启动。散热器发热时小风扇工作,压缩机停止时,风扇也停,故而风扇耗电很少。经实际测定,每月可节电7kWh度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