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节约问题,2006年和2007年累计节能1.47亿吨标准煤。白皮书指出,2006年和2007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79%和3.66%。2007年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35种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指标中有33项下降,节能3830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2.
林宏 《节能技术》2012,30(3):266-268,272
针对传统节能监管方式、方法和手段存在的能耗数据采集不及时、能耗信息发布滞后、能耗预警调控功能缺乏等问题,哈尔滨市节能监察中心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量控制技术等信息化技术,采用智能技术组建数据库,建立了智能化的能耗管理系统,实现了能源与节能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利用该系统,对哈尔滨市综合能耗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重点用能单位2011年的主要能耗指标、行业能耗、区域能耗、能源消费结构、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分析,为节能降耗提供了直观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1、加强节能目标考核评价:编制2009年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制定2009年考核办法,分解各街镇、园区年耗能千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并加强年度考核和措施落实。2009年宝山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率保7争8,综合能耗控制值100万吨标煤。继续推进电镀、化工、造纸、医药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大节能技改,重点实施锅炉、热电联供、电机和照明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4.
《节能》2021,40(9):65-67
通过介绍工业节能诊断的程序和内涵,重点分析某造纸企业现场实施节能诊断的运用。诊断实例表明,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先进值要求,单位产品取水量达到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Ⅱ级基准值水平。提出企业在用能设备升级、能源管理提升及冷凝水回用控制系统优化等3个方面节能改造建议,技改项目实现预期节能效果207.1吨标准煤,经济效益30.4万元。  相似文献   

5.
《上海节能》2006,(4):55-56
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年综合能耗达到国家或本市规定值以上的单位,纳入国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范围是年综合能耗为1万t标煤以上,纳入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的范围是年综合能耗为5千t标煤以上。据统计,上海重点用能单位仅800多家,但其所消耗的能源占上海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相当大,重点用能单位是节能管理的一个重点领域。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促进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和环境约束,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云南省各地各部门、各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在去年下降1.52%的基础上,今年下降4%左右,超额完成了云南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3.8%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7.
得工业节能者得节能之”天下” 工业节能之于节能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从多个角度可以得到印证. “十一五”期间,我国狠抓节能降耗工作,工业节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立下了汗马之功.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得到大幅下降,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也实现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能耗消费构成决定了节能的重点在企业,而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重点用能单位将是节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黄晨 《节能》2020,39(8):82-84
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是低碳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化工企业降低产品单位能耗,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多渠道的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化工企业需要开展全面的系统性的节能工作。管理和控制产品的单位能耗是化工企业能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提出应通过建立组织、制定能耗指标、推进和实施节能措施以及开展行业对标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等多方面开展工作,推动企业在能源管理方面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卫红 《节能》2014,(2):57-59
在空分行业现状基础上,通过深度冷冻法,对大型空分设备能耗进行分析。介绍了能源供应、工艺节能所采取的措施、设备节能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建设项目节能方案具体方法。通过对设备电耗、新水消耗、蒸汽消耗的计算,得出电耗占所有能源消耗的99%以上。结合《大中型空气分离设备》中相关标准,计算单位产品电耗低于标准值。分析结果表明,大型空分生产过程中能效指标满足行业准入的条件,项目的能耗水平符合节能要求。从能源利用和节能角度考虑能耗,在同行业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筑能耗分析是进行建筑节能诊断的必要手段,能耗分析应该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思路,在宏观分析中应该首先将所有能源进行一次能源换算、二氧化碳排量换算、能耗费用换算,然后以此数据为基础与同类型建筑进行各种形式的数据比较,从而发现该建筑所存在的问题.在能耗微观分析中提出了建立能耗分项计量系统以掌握用能设备能耗情...  相似文献   

12.
从主要能耗指标变动看江苏省的节能形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一五"末万元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目标,江苏正在积极落实这一目标。本文通过对江苏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潜力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江苏节能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用能和能源效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一 《中国能源》2006,28(12):5-9
本文论述能源平衡统计的国际准则及中国能源平衡存在的问题。按国际准则计算了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和结构以及物理能源效率。2005年,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能源消费量为1307Mtce,其中农业占4.4%,工业58.6%,交通运输16.3%,民用、商业和其他20.7%。中国物理能源效率(热效率)为36.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8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从企业节能降耗谈能源计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珂 《节能技术》2010,28(4):381-383
企业要节能降耗必须对能源进行量化管理,量化管理的手段就是计量,只有加强能源计量的管理,把能源计量工作做扎实做到位,能源数据真实可靠,才有依据制定节能目标,才能搞好节能降耗。为了指导搞好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6年联合发布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对各用能单位,尤其是用能企业进行了明确的指导,且部分条款作为强制性条款;同时2006年国务院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由此可见,能源计量非常重要,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节能降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节能监测在企业节能降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英 《中国能源》2006,28(1):43-44
企业节能降耗关键在于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改造离不开节能监测前期工作,节能监测的作用就是强化和督促企业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山西省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及电力消费对山西省能耗的影响,提出,如何控制山西省电耗、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龙惟定 《中国能源》2005,27(10):23-27
本文从建筑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的比例、建筑节能的目标值等两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战略的观点。作者指出,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应该用我国未来能耗限额作为建筑节能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18.
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挑战及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越来越多的能源来支撑,本文通过计量的方式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把握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数据,得出了全球能源消费越来越大、地区不平衡趋势明显,这将给能源的供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本文从正面简要分析了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瓶颈和挑战,提出了对能源前景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越来越多的能源来支撑,本文通过计量的方式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把握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数据,得出了全球能源消费越来越大、地区不平衡趋势明显,这将给能源的供应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本文从正面简要分析了世界能源供应面临的瓶颈和挑战,提出了对能源前景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家庭能源三种主要消费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共同的模型基础--投入产出模型,并就家庭能耗影响因素和国别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家庭能源消耗可能是我国能耗消费的增长点.在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家庭能源消费分析模型方面,将家庭能源消费与生产活动相联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