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冀中地区饶阳凹陷地质概况及热储特征,探讨了该区地热开发前景,指出该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热储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朱家玲  蔡义汉 《新能源》1995,17(6):27-30
地热尾水回灌作为一种处理手段和维持热储压力的一种方法,已在很多地热田有过实践,它对于开采第三系以上的热储层,控制地面沉降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低焓热储地热田研究了回灌的影响、回灌率、热储渗透率的分布,针对对井回灌开采供热系统做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回灌对维持热储压力的水平范围和冷峰面的作用,对井的合理井间距等,将对井模拟研究应用于天津地热田。  相似文献   

3.
朱家玲 《太阳能》1998,(1):28-39
地热热储工程技术的发展朱家玲地热热储简称热储,它能通过载热流体的对流、富集来储存地热能。所以,地热热储十分重要的特征是热储外的冷水渗入热含水层,再经过热储层底部加热带,在强大的和持续的传导热流补给的条件下,将冷水加热。地热热储不同于油储、气储及地下水...  相似文献   

4.
任书才  赵虹 《地热能》2004,(2):20-23
宁津县位于三级构造单元埕宁隆起的西南部,上第三系明化镇组直接覆盖于古潜山之上,底板埋深在1200m以下,储热和开采条件良好:另通过开发效益评估,城区地热资源开发的前景较为光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古近系东营组热储和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基岩热储三个热储层组,认为这些层组属具有勘探和开发意义的热储目的层组,特别是新近系馆陶系热储组具有良好的热储地质条件。并根据地质构造条件、热储类型、地温梯度特征对鲁北地热资源区进行划分。在地热资源区划的基础上,按优先开发、次优先开发、一般开发、远景开发的原则进行地热资源亚区划分,将鲁北地热资源划分为6个区划区和16个区划亚区。  相似文献   

6.
董克刚  赵树林 《新能源》1994,16(5):39-43
天津南部880km^2内蕴藏有地热资源。圈定的九大地热异常区面积约2500km^2,分为第三系热储和基岩热储,可采量达787.5亿m^3和48亿m^3。进行回灌开采,可采量还可增大1.5倍。开采前景广阔。地热开发的重点是供房地产和和旅游业利用。这是优化投资环境,创造引资的特点和条件,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举措,也是综合利用的龙头项目。地热管理本着“统一管理与分级部门相结合”的原则,最  相似文献   

7.
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弄清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验证并修正文献(1)所建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理论模型,搭建了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性能实验台,研究了其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热性能,实验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在山西平遥地下热水勘探凿井中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对汾河地堑地热资源勘探开发中的井位布置,所处地质构造、热储岩体、热储类型及热水富集特征等相关地热地质条件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并削弱热源波动对有机朗肯循环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集成相变储热换热器的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利用相变材料削弱尾气余热波动并储存热量。搭建了内燃机尾气余热直接驱动的储热式有机朗肯循环试验台架,开展了内燃机稳态工况和阶跃变工况下储热式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学性能和动态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燃机稳态工况下尾气平均温度和平均流量为342℃和0.142kg/s,蒸发压力为0.75MPa条件下储热式ORC系统平均输出功率约3.43kW,平均热效率可达到12.7%,平均尾气余热回收率可达40.1%。内燃机阶跃工况下,工质出口温度、蒸发压力和过热度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试验结果还表明储热式ORC具备完全抵御发动机工况小幅波动的能力。在发动机工况阶跃变化比例过大时,储热换热器可以实现对尾气的补热,从而延长储热式ORC的安全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李汉炎 《地热能》2006,(4):29-32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地热开发促进调查计划——安比地热田热储评估,日本地热开发促进调查的安比地热田热储建模,地热发电系统型式选择的研究——安比地热田案例分析,日本山形县干热岩试验场长期水循环试验期间热储示踪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宾德智 《地热能》2007,(1):16-19
1咸阳地热资源的特点 咸阳市地处关中盆地中西部,紧临西安,历史悠久,素以“秦都、汉陵”闻名于世,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圣地。全市面积10196km^2,从目前已掌握的地质资料看,地热资源分布范围包括:市区(秦都、渭城)、兴平、武功、礼泉、三原等地,面积约3000km^2。远景地热水储量约为3450亿m^3,能量约为35050万亿kcal,相当于标准煤50亿t。热储层位主要有第四系三门组,第三系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高陵群,奥陶系灰岩等。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2017,(9):1404-1410
为了合理地建立热电厂的热储系统,需要探究该热储系统的储能效果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文章以吉林省桦甸市热电厂为例,构建该研究区的地下水-热耦合模型,并设计了最佳储热模型,对该热电厂热储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还分析了该热储系统对研究区环境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口热水井的总提热量为2.2×10~(11)J/d;热储系统对环境的影响需要15 a以上才能够达到稳定状态;人工热储系统可以节约标煤4 400 t,可以减少CO_2排放量10 967 t。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研究地热系统热储温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二氧化硅地热温标法和阳离子地热温标法,这2种方法对于高温热田的热储温评价应用较为成功,但对于低温热田会出现明显数据偏差。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国际上相关地热井水化学资料的收集分析,利用上述2种方法对其热储温度进行计算与对比,探讨各种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和不同地热温标的适用条件,可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热储温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与生产井结合的集总参数热储模型,评估了地热流体生产量的变化。据研究结果得出结论:①在生产开始后不久,直到热储到饱和状态,流量急剧下降;②之后,保持一段时间稳定,在无回灌情况下突然下降。尽管回灌低温水,但流量仍然逐渐减少;③如果来自热源的流体流入量大到足以使热储保持非饱和状态,则流量可长时间(超过1×10^5h)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太阳倍数是反映太阳能热发电站镜场容量的直接参数,同时也是影响储热系统容量的关键参数。文章以我国西部某地区的50 M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例,建立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能量耦合模型和经济性评价模型。以LCOE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模拟得到无储热系统以及当储热时间分别为6,10 h时,有储热系统的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最优太阳倍数,并分析了不同储热时间条件下,定日镜场容量对该电站经济效益、定日镜场效率、电站年容量因子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倍数和储热容量存在一个最优组合,使得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LCOE最低,在此组合下,配置定日镜场容量和储热系统容量,将使得太阳能热发电站能够获得理论上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土壤高温储热条件下热湿迁移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土壤高温储热热湿迁移过程的实验装置,对不同储热温度和初始湿度下的土壤温度场、湿度场及地下换热量等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储热温度和初始湿度是影响土壤高温储热热湿迁移过程的重要因素。在高温储热条件下,温度场和湿度场之间具有十分强烈的关联性,且在靠近热源的地方易出现湿度峰值和温度峰值现象,湿度场的稳定时间整体上略滞后于温度场。在大尺度上,热湿迁移倾向于同时沿重力和径向方向进行,此效应对热湿迁移过程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津基岩热储对井系统回灌与示踪剂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坤  朱家玲 《太阳能学报》2003,24(2):162-166
地热回灌效应,与热储构造关系密切。在WR45对井系统抽水试验中发现在回灌井和开采井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水力联系,地质条件分析也显示在这两眼井之间热储层连通性较差。为了探明回灌井和生产井之间连通渠道,1998年至1999年冬季在WR45进行示踪剂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井中可监测示踪剂浓度主要与热储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地热能》2005,(5):26-27
本文从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对地热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描述,并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地热田,北京市地热田及冰岛西南地热田的热储开发的压力降及自然补给的实例参数进行分析,使热储在开发状态下形成新的平衡,以保证热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作为一种极富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EGS地下采热过程直接影响EGS的产能和寿命。文章使用一套自主开发的三维动态数值模型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双井EGS的长期热开采运行进行了模拟,额外引入平均产热速率和地热开采率作为采热性能评价指标,结合EGS运行寿命和产热速率综合分析了热储渗透率、循环流体流量和周围热储岩石的热补偿对采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范围内有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两类地热资源,共划分五个地热区。从五个区采取的205组水样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184组2H、18O和61组14C特征分析显示,四川省各地热区地热流体基本来自于大气降水补给,地热流体的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与其所属的热储类型和热储开放性有关。盆地型热储主要为岩溶层状热储,山地型热储主要是变质岩为主的裂隙带状热储和层状带状复合型热储。盆地型热储开放性较山地型弱,地热流体矿化度和理疗元素含量均比山地型高,易形成深埋藏的卤水,地下水平均径流时间较山地型长。本研究可为四川省地热资源未来的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