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普通太阳能温室,温度波动大,受寒潮影响严重;太阳能酿热物温室,虽然土温、气温较高,但酿热物的配比、水分、pH值、密实度等控制较难。故这类温室往往不能确保适宜的育秧条件。密闭的砖石结构常规能源催芽温室,不受气候变化影响,能确保育早苗、育壮苗。但由于不能利用太阳能,故能耗大,成本高,推广也较困难。培育壮苗的关键是温度,一般以15—25℃为宜。绿化阶段光照也很重要,但以短日照为佳。本文介绍的“转塔蓄热型太阳能蔬菜育秧温室”既满足育秧壮苗的温度、日照要求,又节能、省地,是一种颇为理想的育秧设备。  相似文献   

2.
一、地下热交换试温室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试验用地下热交换式温室的概要如图所示,由送风机、送风装置、热交换管道及风机控制器等部分组成。白天晒热的温室内空气不排放,由送风机经管道贮存于管道四周的土壤中,到夜间再把这部分热能由送风机释放到温室内,以提高温室的温度。在此为把这种形式的温室用于栽培长年生长的葡萄,关键是如何布置热交换管道的问题。为了提高蓄热量,要求地下热交换管道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新能源-地热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系指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当雨水渗入地下或地下水流经地球内部不同深处的高温高压区时,水就会被热岩加热成热水或热蒸气,并透过厚厚的地层向太空释放,这种“大地热流“产生的能量,称地热能.……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1981,(4)
太阳能贮热温床是我县郝寨公社花园大队唐高林同志于1968年研制成功的。现除在本县推广外,还在山东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一、贮热温床的特点贮热温床是一种设有贮热池,输热道、排气囱、调气孔的新型温床,其特点是: 1.床温高,温差小据我们测定,1981年元月17日至2月1日,太阳能温床日平均土温15.1℃,比普通温床高9.1℃,其中六天连续雨雪,大气温度为零下13℃时,床内土温仍保持在14℃。  相似文献   

5.
等效热降法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水保  王秋红 《汽轮机技术》2004,46(2):89-90,93
工质所携带热能在热力系统的作功能力取决于在热力系统中的位置,与工质如何到达该位置无关。证明了两种等效热降法的重要关系,指出再热器吸热的作功效率有不同的选择方法。导出了在再热机组中,排挤单位非调节抽汽流经再热器流量份额的通用计算式,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太阳热风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由3个主要部件构成:底部为太阳能空气加热器(集热棚),中间为太阳能烟囱,烟囱底部布置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辐射加热玻璃屋顶下温室内的空气,致使热空气源源不断流向位于温室中央的太阳能烟囱;烟囱两端空气的温差和压差导致空气沿太阳能烟囱上升产生动能,在烟囱内安装风力透平发电机,产生电能,风最后从烟囱顶部排入大气。其能量流向为太阳光能先变成空气的热能,再转变为风的动能,再转变为风力透平的动能,最后得到电能。  相似文献   

7.
被动式太阳能温室-采暖房中对流传热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威  刘伟  华贲 《太阳能学报》2003,24(6):789-794
针对一种被动式太阳能温室-采暖房,分析采暖房北墙采用或不采用隔热保温措施时,温室-采暖房内的温度和气流分布情况,模拟具有蓄热层的太阳能温室-采暖房中的对流传热,研究温室-采暖房中采用岩石床吸收和贮存太阳能的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8.
日本科学技术厅,在秋田县大溶村,建设一台新的风力利用系统示范装置。该装置是把风能转换成热能并加以贮藏起来,可用于园艺温室的热源。装置计划1985年8日完成。到明年  相似文献   

9.
国际先进的3倍聚光跟踪式太阳能温室在上海鲜花港建成并成功运行。据了解,上海鲜花港的太阳能温室面积5万m^2,依据鲜花港整体规划,围绕生态水系自行设计建造而成。超大面积聚光太阳能板建在仿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太阳能板自行跟踪太阳聚光汲取热能,为鲜花温室提供热能,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温室内一年四季如春,鲜花常开。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先进的3倍聚光跟踪式太阳能温室在上海鲜花港建成并成功运行。据了解,上海鲜花港的太阳能温室面积50000m^2依据鲜花港整体规划,围绕生态水系自行设计建造而成。超大面积聚光太阳能板建在仿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太阳能板根据太阳升落自行跟踪聚光汲取热能,为鲜花温室提供热能,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温室内四季如春,鲜花常开。  相似文献   

11.
《节能》2017,(11):23-26
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了热空气流量、温度和冷却风速对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空气流量的增加,热端换热效果增强,使得集热器温度升高,进而冷热源温差增大,热电模块的开路电压增加。随着热空气温度的升高,集热器的温度同时也在升高,此时冷热源温差增大,热电模块的开路电压增加。随着冷却风风速的增加,冷端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增强同时也影响热端集热器的温度。  相似文献   

12.
带地下卵石床蓄热装置的日光温室增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成了带有卵石床地下蓄热装置的示范温室,并与对照温室进行了比较.实验实测结果表明:卵石床地下蓄热系统的蓄热功率为94W/m2左右,大于蓄热功率为76W/m2的地下埋管蓄热系统,该日光温室夜间最低温度比无蓄热装置的对照温室提高了5~8℃,降低了温室的昼夜温差,为喜温作物越冬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填充床储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热能储存技术,它具有可降低存储成本和提高太阳能热系统开发效率等优点。研究人员多采用球形的储能单元,而圆柱体在储能填充床换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基于圆柱形和拉西环形两种柱状颗粒,建立了一种潜热储能填充床的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两种柱状颗粒组成的填充床的储能性能,分析了储能填充床的直径比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填充床直径比越大,其储能性能越好。同时研究了圆柱形储能单元高度和拉西环形储能单元孔径对储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由高度为3 mm的圆柱形储能单元和孔半径1.50 mm的储能单元分别组成的填充床储能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东北型日光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利用传统能源为温室地温加热耗能量大、将造成环境污染等现状,对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进行试验和理论探讨,通过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加热水并在地下散热水管中循环散热直接对温室内土壤进行加热,从而作为一种辅助加温措施以达到降低农业耗能量的目的.结果表明,当散热管埋深400 mm时地温最高,较其他散热管埋深及地下埋设有机酿热物更利于植物根系生长,且地温值变化稳定,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建立气体流经不规则蓄热体填充床阻力损失的物理数学模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阻力计算的理论分析式;通过搭建填充床阻力特性实验装置,调节空气流量和温度,对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蓄热体进行阻力特性实验,获得相关实验数据,确定填充床阻力系数f中的相关常数和边界层影响修正项,从而获得气体流经不规则蓄热体填充床阻力损失的计算公式,为光热发电系统中高温固体蓄热器的工业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轻纺生产耗能的特点,以及扩大热化规模、提高电能生产率、充分挖掘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的有利条件,论证设置较大热负荷的自备热电站或区域热电站是最合理的;提出进一步利用热能系统工程最佳化原理,扩大热能综合利用率和提高热力设施集中使用的效能,是充分发挥轻纺生产热经济性,挖潜节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冯毅  胡晓景 《节能技术》2009,27(6):527-529,545
针对热水作工质时真空集热管内普遍存在的冻结、腐蚀等问题,本文采用空气作工质,推导了空气作工质时真空集热管的集热效率、热损系数和集热管出口温度的方程,分析了影响空气作工质时各项参数对集热器热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集热管进口空气流量来获得尽可能高出口温度的热空气,从而降低热损系数,提高集热效率。此外,由于热空气可以直接送入干燥室干燥物料,不需要二次转换,节能效果好。由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可以预见,利用空气作工质的真空传热管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8.
王薇  胡新福  陈立 《工业加热》2004,33(1):65-65
轧钢加热炉均热床采用电熔锆莫来石制品进行改造,是提高均热床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简讯二则     
一、澳大利亚利用光电加热空气发电澳大利亚一公司正在新南威尔士州建世界上最大的光电系统 ,它利用在直径 7km的温室内 ,由太阳能加热的空气推动气轮机发电。据了解 ,这一光电系统利用热空气向较冷的上空流动而发电。在地表温室内被阳光加热的空气利用高 1 0 0 0m的烟囱内双台  相似文献   

20.
低温热能发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温热能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利用这部分能源意义重大。介绍了低温热能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低温热能发电技术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热电、工业余热发电、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海洋温差发电等方面。现阶段低温热能发电的研究重点有:工质的热物性和环保性能、循环优化研究;提高低温热能发电效率的研究,包括混合工质循环、Kalina循环、回热、氨吸收式动力制冷循环等;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系统最优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